最近莲子妈真的很忙,有时候忙到都没时间吃饭。求安慰,求抱抱。但是不管莲子妈有多忙,都会抽时间看宝妈们给我的留言。因为你们,莲子妈内心充满力量。
今天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有一妈妈留言深深的触动了我。
她说:
莲子妈您好!我是个单亲妈妈。女儿比莲子小点,上二年级。
关注你很久了,女儿非常喜欢听你的故事。
今天可能说的会有点啰嗦。但恳请您能在百忙之中能抽出点时间为我指点迷津。因为我不想失去她。
首先,可能对孩子的陪伴少了点,放学都是托管班;其次,总觉得现在没了耐心脾气变的好差。
孩子做作业拖拉,精神不集中。每天为了作业的事情都要发脾气。事后也会反思。我是很爱她,也想慢慢的陪着她写。可是下一次做作业照样拖拉,我就会发脾气。
明显感觉到我们的感情,孩子的脾气都在发生变化。更糟糕的感觉是会慢慢的失去她。
每天作业要做到很晚,导致了她也没时间玩。才二年级的她,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都持续的在一个学习的状态,也很累。
可我不知道怎么去帮助她或者说帮助我。如果有幸您能看见我的留言,而我又幸运的得到了您的回复。
怎样才能和女儿的关系会更近一点,拉远彼此心与心的距离。
怕她慢慢大了以后,有了自己的生活就离我越来越远,这是我难以承受之重。今天啰嗦了些,请见谅,在此先谢过。
看到这妈妈留言,思考着怎么去回复她,怎么去安抚她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后来我想到这一句话:家是退路,爱是港湾,沟通是桥梁。
妈妈和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未来和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人格和情商形成的基础,这比孩子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
心理学上说:一个孩子的行为出问题,首先是情绪出了问题。就如妈妈说,孩子做作业拖拉,会发脾气,可能孩子内心真实的感觉是妈妈不爱我了。
“妈妈爱不爱我。”对于孩子来说特别的意义深远。养育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有一个重要原则:不要只盯着孩子的问题,而忽略问题背后孩子的情绪。
从妈妈的留言,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她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急于解决问题。其实这违背上面养育的原则。应该多关注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
想要科学育儿,做父母的不能总想着“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素质和能力。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远比这一点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这种基础关系会内化到孩子以后的生活里,不仅是人格形成,也会成为情商的基础。
妈妈需要明白做作业拖拉之前发生过什么,拖拉之后发生了什么。弄清楚孩子想要妈妈陪伴故意拖拉,还是不会做拖拉,还是之前习惯没养成造就拖拉。
生活中有很多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长大后却突破生活中的各种限制,获得事业和家庭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在他们儿童时期,与父母的关系很融洽。
曾奇峰说:父母有三种,第一种父母,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批评你;第二种父母,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忽视你;第三种父母,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鼓励你。
我不知道这妈妈属于哪一种?但是第三种父母是孩子们最想要的父母。
能给这位妈妈的建议是和孩子深入的沟通。怎样才是深入人沟通,我给一下要点:
一:听孩子说的时候,孩子言行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感受。
比如去年我一朋友接孩子到厦门过暑假,临走的时候,哀求着爸妈不要让他回去,把他留下来,因为爷爷奶奶整天对他不停的说教,他压力很大,也很烦躁。
在普遍的认知里,为你好,才会对你啰嗦。这种往往忽略孩子的感觉的认知,对孩子的打击的是致命的。
忽略孩子的感觉,导致孩子觉得父母根本不理解他。他的心里话说了也是白说,还不如不说。然后觉得自己孤单,会疑惑为什么最亲近的人不明白我内心的痛苦呢?
智慧的父母不仅要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这件事给予回应,还要给孩子情感上的回应。考虑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感受。
二:了解孩子感受以后,就是认真聆听
想一想我们像朋友倒苦水时,内心需要的不是别人过多的安慰,更多的需求是想找个人说说话。并不是想得到这个人什么帮助。
他听我说,并表达出一些理解就行了。
假如这个人口若悬河的给你提供解决方法和建议,不管他的方法和建议有多好,也掩盖不了你内心的失落。甚至还会觉得自己第二次受伤,下一次绝不会和他谈起这个话题。
智慧的父母会静心并且耐心的听孩子把心里话说完。
三:放下我是为了孩子,这一“自私”想法
妈妈觉得自己要失去孩子,孩子也可能觉得自己也在失去母亲。
还记得吗?怀孕的时候,只要求孩子正常就行;生下来,只希望孩子健康就行;孩子渐渐长大了,看着小小的他,觉得他开心就行。其他的一切,都不那么重要。
可是后来呢?
上幼儿园,希望他比其他孩子出色一点,或是出色更多一点。从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希望孩子走的每一步都比其他孩子更优秀、完美。
四:沟通孩子问题,处理问题是次要,自省是主要
妈妈已经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少了陪伴,那么缺少陪伴会不会就是问题的根源?因为我不是孩子,所以我无法给出孩子内心的答案。和孩子沟通的同时反省自己。
孩子是妈妈的镜子,做作业拖拉妈妈就发脾气,那么孩子有什么不顺心的也只能发脾气了。
美国治疗大师萨提亚说过: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诚的方法,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最后,才利用恰当的时机,在孩子自然地想倾听时才给他讲道理。
最后,我要提醒妈妈的是:先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在慢慢改变孩子的行为。给孩子爱的目的,是想孩子遇到困难,面临无助的时候有一条退路。给孩子家,不能是一个房子,而是港湾。也就是说吃喝拉撒的地方充满人情味,充满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