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小学一班半数孩子玩手游 做完作业家长奖励

作者:中华网教育 06-22阅读:862次

“你有手机吗?”“你玩手机游戏吗?”……12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济南一所热点小学的五年级做了问卷调查,全班50名学生中,42名有手机,占八成多。其中会玩手机游戏的学生为24名,占全班将近一半。有老师反映,有些家长和孩子相处时,为了省心,会主动拿手机敷衍孩子,而且不少家长很少去管孩子到底在玩些什么游戏。为此,老师建议,家长要以身作则少玩游戏,还要多带孩子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转移注意力。

全班50名同学八成学生有手机

12日下午,记者在济南某热点小学的五年级做了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50名小学生中,有42人表示有手机,仅有8人回答没有手机。

42名有手机的同学,QQ聊天和玩游戏是他们最常用的功能。其中14名同学称平时放学后会玩手机游戏,10名同学表示周末时偶尔玩玩手机游戏,还有18名同学回答不玩手机游戏。

玩手机游戏是否需要充值?对此问题,只有4名同学明确表示,玩手机游戏时会有一定花费,从6元到300元不等。

玩手机游戏,家长是否同意?有25名学生回答“家长不同意”,20人称家长同意自己玩游戏,前提是不影响学习,同时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另有5名同学没做明确回答。

一名男生告诉记者,他最喜欢两种手机游戏,一种需要充值,一种不需要充值;周末两天每天会玩40分钟左右,因为玩时间长了,家长发现后会制止。

从教30多年的王老师是济宁城区一所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她班里有50多个学生,据她了解,学生们玩手机游戏的现象并不少见,“差不多有十六七个学生,大概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她观察到,学生们玩的大部分是下载的小游戏,很少有玩付费游戏的,但不排除个例。王老师介绍,学校规定,学生在上课时不允许带手机,学生在学校玩手机游戏的机会并不多,所以绝大部分孩子玩手机游戏的时间集中在放学回家后。

记者从济南市多所小学了解到,学生是不允许带手机到学校的,如果因为独自上放学需要和家长联系的,需要提前向班主任申请,保证在校期间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放学离校后才可以开机。

玩手机游戏成做完作业的奖励

多名小学班主任介绍,越到高年级,有手机的学生就越多,其实学生没有太多打电话的需求,主要就是聊天和玩游戏。“女生喜欢聊天,男生喜欢玩游戏”。

济宁市民张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她坦言现在孩子对手机游戏的依赖性很大。“儿子写作业前,常会给我谈条件,写完作业后要玩一会手机。”面对儿子的要求,张女士多会妥协。有时作业完成得好,她还会主动奖励儿子多玩一会儿手机。市民李先生坦言,10岁的孩子在玩手机游戏时,曾花68元钱购买过一次游戏装备包,对此他简单询问后也没再过多留意,“毕竟花费不多,简单教育后孩子也不再玩了。”

在济南,齐鲁晚报记者随机询问家长时,有的家长对孩子玩游戏挺无奈:“孩子偶尔玩玩,都是做完作业经过我们允许之后玩一会儿。但有时候趁我们不知道,他也偷拿手机玩,我们删除了,他还会自己下载。”也有的家长果断采取了措施:“孩子玩起游戏来不喝水,不吃零食,不打闹,不上厕所……我挺担心他身体的。后来我就不让他老和周围一些喜欢玩游戏的孩子一起玩了,现在好多了。”

对于手机游戏对学生的危害,多名老师认为,学生容易沉迷其中,占用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政教处老师于萍表示,不主张小学生随身带手机,既牵扯学习精力,也容易丢,老师们时常在校园里捡到学生丢的手机。“学校有这方面的规定,带手机的学生在校内上学期间不允许开机。”于萍说。

“学校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带手机,回到家后用手机的话需要家长做好监督和引导,尤其是玩手机游戏方面。”山师附小六年级七班班主任刘佳莹建议,家长应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比如可以作为孩子表现好的奖励,但必须规定时间,时间一到就要将手机收回。“但也有家长反映,本来规定了10分钟,结果时间到了,孩子还不想给,总想再玩一局。”

想让孩子少玩家长得以身作则

于萍表示,现在玩手机游戏的现象很普遍,不仅是孩子玩,大人也在玩,“虽然不主张孩子玩游戏,但是想要完全屏蔽也很难。”她认为在家长的监督下,孩子适当玩一些益智类、娱乐性的小游戏也未尝不可,但要给孩子设定游戏的内容和时间。

“完全不让孩子用手机也不现实,有时候也不方便。”刘佳莹建议,家长如果非要给孩子配手机的话,最好买不具有上网功能和游戏功能的非智能手机,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就可以,“这样家长既不用担心联系不到孩子,也不用担心孩子玩手机游戏。

据济宁某小学的王老师观察,孩子和家长一块的时候,多会趁着家长有空档的时候,拿手机去玩一些游戏。令她无奈的是,家长们很少去管孩子到底在玩些什么游戏。更有甚者,有些家长和孩子相处时,为了省心,会主动拿手机敷衍孩子。“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他们会不耐烦地说,‘听话,别闹了,给你手机玩游戏去’;还有家长带着孩子出去吃饭或应酬的时候,无暇顾及孩子,也会主动拿手机游戏应付孩子。”

对于这些现象,王老师颇感无奈,“孩子接触手机游戏,肯定是利大于弊,现在网络游戏花样百出,诱惑性比较大,孩子们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很容易沉溺其中。”她认为,对于孩子玩手机游戏这种不良习惯,家长们应先把好关。“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游戏,更不要主动引诱孩子去玩。如果孩子迷上玩手机游戏,不要武断制止,可以带孩子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转移注意力。”

另一名李姓老师认为,在网络时代,孩子们接触面比较广,但很难分辨事情利弊,这就需要家长多加引导。“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让孩子多接触外面的世界,阅读、运动、旅游……引导孩子们把精力放在这些健康、有意义的事情上,孩子自然不会沉溺于手机游戏。”

编辑快评为亲子感情添点烟火气

说起玩手机游戏这个事儿,那句老话就不得不提,“有其父必有其子”。家长玩游戏乐此不疲,孩子有样学样也跟着玩,不但很快就能玩得溜,指不定还能玩出“坑爹”新“高度”——为买虚拟币,把爹妈的辛苦钱赔进去。

要说让孩子完全不玩游戏,似乎有点不合情理。相信不少“80后”对自己小时候不能愉快地看电视剧耿耿于怀,为何家长能看,我却不能看?将心比心,如今“80后”陆续当了家长,不少人对孩子更民主:手机我能玩,你也可以玩。

而且,现在不少家长有这样的状态,辛苦一天回到家,累得只想静静,只要孩子不哭不闹,让他用手机玩玩游戏又何妨?或者有的稍微上点心的家长,一边玩游戏,一边督促孩子写作业——“反正我玩得,你玩不得”——那孩子看家长玩,他也想玩,于是要么以“做完作业”讨价还价,要么干脆偷偷玩。

沉迷游戏,除了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外,对孩子的身心也没什么好处,看看多少孩子早早就近视眼了;另外,不少游戏设计得很是“脑残”,有的还有暴力、黄色等倾向,早早把孩子引向了歧路。

更重要的是,家长为了自己耳根清净、拿手机打发孩子的做法,会伤及亲子感情。“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一个小小的手机,不是你在玩游戏,就是我在玩游戏”。手机游戏让亲子之间无法“活在当下”,无法进行更有趣、更深入的交流互动。基于“你我共玩手机”建立起来的亲子感情,很难说得上牢靠。

任何一份感情,都是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都是富有“烟火气”的。亲子感情也一样,也是在日常磕磕碰碰中不断增进的。你给他把屎把尿,看他跌倒,看他烦恼,跟他玩耍,跟他吵闹,跟他和好——这些都是宝贵的亲子经历,一点一点筑牢情感基石;而不是“你若不闹,我便安好”,给个手机、下个游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飞 苏洪印 姬生辉 实习生 韩晓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