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又到了幼儿园招生报名的时候了,经常有妈妈向我打听:
“你家孩子上的幼儿园行不行?”
“教拼音吗?”
“教认字吗?”
“伙食好不好?”
“老师凶不凶?”
“有监控吗?”……
现在的家长们,选择幼儿园真是越来越认真了,特别是对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很关心,如果不多教些拼音、算术方面的知识,肯定不会太满意。
之前也出现过家长投诉幼儿园的情况,理由是“这个幼儿园不教知识,光领着孩子玩,上了半年,连100内的加减法都算不熟”……
每位家长都希望培养出个“天才”,总想着在幼儿园阶段多给孩子“塞”点知识,最好一上小学就甩别人一大截。
但是,有件事不得不提醒一下各位家长,那就是“三年级效应”:
相当一部分在幼儿园“抢跑”的孩子,刚上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特别好,一点就通,毕竟好多知识在幼儿园就已经学过了。但这也造成了孩子对新课没兴趣、上课精力不集中的毛病。
等进入三年级以后,之前积累的那点“老底”已经用完了,而且在一、二年级又没养成好的习惯,就会越来越跟不上节奏,成绩严重滑落。
孩子的成长、学习之路,更像是马拉松长跑,而不是“一锤子买卖”的短跑。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拼的是孩子的习惯、耐力、技巧,一开始抢跑那几米根本没什么用。
从幼儿园算到大学的话,孩子有近20年的时间要待在学校里!在如此漫长的时期里,孩子用过的课本、试卷能堆满一间小屋子;孩子在初中、高中、大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小学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跟这些内容比起来,你在幼儿园拼命给孩子恶补的拼音、识字、算术,微乎其微,也根本起不了任何决定作用。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陈琦老师,是美国正面管教讲师,她在“家长必读讲堂”做分享时,就一直跟家长们强调: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家长做好这2件事,远远比认字、算术重要得多!
-01-
注意力训练:“准备好了吗?”
注意力集中,是孩子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放到再好的学校、交给再好的老师,也没用,因为他什么都听不到心里去。
而很多一、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最头疼的问题,恰恰就是孩子上课注意力很不集中,“屁股上有尖儿,坐不住”,有时连老师布置的什么作业都不知道。
为什么会这样?
大多数孩子在正式上学前的5、6年时间里,基本都是“散养”状态,生活作息、游戏玩耍都很自由、散漫。
等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突然让一个“散养”了5、6年的孩子,板板正正坐在教室听课,肯定一时半会儿适应不了,有的孩子甚至一两年都适应不过来。
中科院陈琦老师,来支招:
从1岁多点开始,可以多跟孩子玩一个游戏,叫做“准备好了吗?”
妈妈们记得给孩子买一套好看的小桌子、小椅子,并且每天有一部分的游戏时间一定要坐在小椅子上完成。
当孩子坐在小椅子上时,妈妈们就可以开始提醒了:
你的小脚在哪里?放在地上了吗?
你的小手在哪里?放在桌子上了吗?
你的背在哪里?挺直了吗?
你的屁股在哪里?坐好了吗?
你坐好了是吧?那我们开始做游戏咯!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训练孩子的坐姿。
家长们千万不要小看了坐姿的重要性,因为几乎每个老师都知道,越是上课坐姿歪歪扭扭的孩子,越容易走神、开小差、打瞌睡。
当孩子的坐姿慢慢变得规整的时候,注意力也会随之提升,能专心地玩玩具、做游戏。
如果妈妈们能坚持锻炼好孩子的坐姿,那么等孩子2、3岁左右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训练:“你的五官准备好了吗?”
“你的眼睛在哪里?在看了吗?”
“你的耳朵在哪里?在听了吗?”
“你的嘴巴在哪里?跟着念了吗?”
“你的脑袋在哪里?在思考了吗?”……
一般来说,当你在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时,如果发现孩子有点分心走神,就可以像上面那样,语气温柔地提醒一下。
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也能慢慢意识到:学习时需要眼睛、耳朵、脑袋都到位!注意力也就能循序渐进地培养起来。
-02-
对自己负责:“这是你的事情还是妈妈的事情?”
很多孩子在上学后,变得非常磨蹭、懒散,早晨不喊不起床,下午不喊不去主动写作业,晚上不催就不关电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孩子从心底里认为,上学、写作业都不是自己的事,更像是应付妈妈和老师的任务。
中国的妈妈们普遍缺乏“界限意识”,从来不去区分哪些事情是孩子自己的、哪些是妈妈的,而是以爱孩子的名义,全盘接手所有事:
孩子吃饭,是妈妈的事,不吃就要追着喂;收拾玩具,也是妈妈的事,孩子不收拾就替他收拾……
于是在上学前的5、6年时间里,孩子从来没有独立意识,从来不知道自己是个独立的人,更不知道自己应该对自己负责。
等上学后,孩子的这种思想还会继续保留,并延伸到学习上。而妈妈们呢,还是没有“界限意识”,只不过由追着喂饭变成了追着催起床、催作业……
中科院陈琦老师,来支招:
培养孩子独立意识,越早越好,在幼儿园时期就要开始了。
首先,妈妈们得认识到:你帮孩子代劳越多,孩子越得不到锻炼,就会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变得越磨蹭。
其次,在孩子平时吃饭、穿衣、玩玩具时,记得多问一句:“宝宝,这是你的事还是妈妈的事?”然后引导孩子说:“这是我自己的事!”
虽然一天两天没什么效果,但是时间长了,孩子脑子里就会有“这是我自己的事”的印记,很有利于独立性的培养。
当然,光说也是没用的,妈妈们也要适当“狠狠心”,让孩子多练手,力所能及地去完成自己的分内之事才行。
中科院陈琦老师,温馨结语:
学龄前的这段时间,正是给孩子“练内功”的最佳时机,错过了,以后再纠正就会很难很难,妈妈们一定要分清轻重呀!
文 | 优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