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个月前被儿子的班主任请到办公室“喝茶”。
原因是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叫《我的爸爸》,孩子写的话很令人心酸:
“我的爸爸很忙,我们多少天没见过我记不清楚了,妈妈说爸爸是超人,是驰骋商场的英雄,很厉害。我不明白,爸爸连陪我的时间都没有,他不是我的英雄。我只记得爸爸鼻尖有颗痣。我太久没见爸爸了,假如有一天我记不起爸爸的样子,看见有那颗痣的人,他就是我爸爸”。
读完觉得好笑又心酸,我跟这位朋友讨论了一个关于“爸爸在孩子学习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的话题。
静下心来想想,扪心自问,爸爸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回家妈妈带着就万事大吉了,真的从来没有想过怎样好好与孩子沟通,关心过他的的学习,而是顶多问一句:作业写完了没?考试考了多少分啊?考不好象征性的责备两句?考得好仪式性的夸奖两句?
中国式的父子关系往往是内敛而深沉的,父亲总是正襟危坐,扮演着沉默寡言,高高在上不容置喙的角色。
而工作的原因更让爸爸疏忽了与儿子的沟通、互动和交流,儿子和爸爸之间的隔阂更是可怕的,孩子慢慢地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会不会错误地理解爸爸的爱好只是赚钱,从不顾忌自己的感受,疏于自己的教育呢?
朋友的孩子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对学习不是十分有积极性,在班里算中等水平,怎么也不出彩。
我的建议是:要跟孩子多多接触,多多陪伴和关心。每周再怎么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孩子进行两个小时的亲子共读,以同窗式的交流方式。为了孩子,可以推掉不必要的应酬,你的合作伙伴和朋友们都会理解你,并更愿意和你更深度交往。
接下来的一个月,这位朋友搜集了很多名家作品:《爸爸爱喜禾》、《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他告诉孩子,每一个父亲都是爱自己小孩的,再不完美的小孩在父母眼里,都是珍宝。他和儿子一起读《小王子》,孩子的善良和天马行空让这位“闲下来”的爸爸惊叹。
儿子并不是大多数爸爸印象中唯唯诺诺的小男生,他有自己的思想,在读书中探讨、交流,彼此的心渐渐地拉近了。
这为爸爸与儿子的关系打开了一扇窗,打破了儿子以前不愿与爸爸交流的僵局,关系空前地缓和。儿子会渐渐理解爸爸,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变得成熟懂事又有担当,他会以男子汉的态度照顾妈妈,会把自己的所学渐渐地用在生活中。
哪有填不平的沟壑?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一起读书,爸爸完全可以和儿子成为“好哥们”、“忘年交”,彼此促进。
哪怕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不足让孩子指出改进,也会胜过给孩子买礼物补偿,胜过千言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