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区分
小儿体温为36~37℃是正常的,如果超出37°C,问题不大,因为小儿正常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一般来说,肛表测的偏高一些,会比口表测的高出约0.3度;口表测的体温比腋表测的要高出大约0.4度。
其中的发热区间为:
(1)低热37.1~37.5℃
(2)中等热37.6~38.5℃;
(3)高热38.6~40.0℃;
(4)超高热40℃以上。
体温升高的原因:
1、天气过热,喝水过少
2、穿着不适当导致体表温度过高
3、饮食不当,导致积食发热
4、病毒或细菌的感染
注射疫苗例如: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发热的7种类型。
(1)外感发热:
小儿表现为发热怕冷,伴有鼻子堵塞、流鼻涕,打喷嚏或咳嗽,有些还伴有头痛,嗓子痒或嗓子红。五脏调理五气,热不能排,为皮肤毛孔被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蔽塞,即肺金毛孔收敛,致体温、热气无法从皮肤毛孔排出,即是发烧的感冒为最多,不是外来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更不是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失控,只是身体的表皮、毛孔被蔽塞而已,分为伤风、伤寒、暑、湿、热等中医学谓之表证,细菌、病毒根本未进入体内,从而引起小儿发烧。
(2)阴虚内热:
小儿表现为午后发热,伴有手脚心热,脸颊发红,夜间睡觉时大量出汗,睡眠不安稳,口渴消瘦,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指纹淡紫。
(3)肺胃实热:
小儿表现为高热,面色红,嘴唇红,喘气声音粗,或大便干燥,口渴喜饮,不思饮食。
(4)积食发热
若是小儿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致食物蓄积肠胃,无法消化在胃肠堆积发酵而产生热能的发烧,这种发烧原因以婴幼儿为最多。此发烧四肢掌心热,不像感冒的四肢冷,消食即烧退而痊愈。
(5)出痘疹发烧:出痘疹引起小儿发烧是在促使病毒产生免疫功能,如谷子、各种种子发芽时的产生温度,痘疹必发烧才能促使病毒发挥排除尽净,产生免疫功能,使五脏调适五气不致产生障碍,故出痘疹发烧不须退烧,唯须注意发痘疹时的饮食,避免并发症之发生,痘疹发透烧即退而痊愈,身体免疫功能即建立而不易再生病。温病发烧,一般容易高烧。发烧3天后出疹的比较多,即幼儿急疹。
(6).孩子长牙齿发烧:牙齿为骨之余气,而肾主骨,婴幼儿在长牙齿时,脾土虚不能制肾水,土不能制水乃因脾虚而非感染发炎,只要调理患儿的脾胃,发烧即可痊愈,不可消炎、退烧。
(7).惊吓引起小儿发烧:如果婴幼儿七情不顺,如受惊吓而腹胀发烧,只要收惊即愈,情志不顺,抑郁忧思伤脾而发烧,消胀气烧即退。
生活调理
宝宝发烧了,除了可以用推拿的方法帮助退热,还应该注意一些生活调养护理。大家在给孩子做物理降温的时候,
谨记:
1.不要用冰贴,发热要尽快把热散出去,而不是压下去
2.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开窗通风,保持家里空气流通,减少病菌。
3.用温毛巾擦拭的时候,可以擦额头,腋下,四肢,但是千万不要擦前胸后背,切记!
4.可以洗温水澡,温度控制在孩子体温以下,千万不要洗热水澡,导致孩子急火攻心,引起惊厥!
5.不要用酒精散热。
6.要多喝水,要做到少量多次。
7.不要捂汗,衣服要适中。
8.通过细致辨证,利用中药敷贴在处理小儿高热方面的效果非常不错。
饮食调养:
1)发烧时的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
2)好转时可改半流质饮食
3)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少量多餐。不宜大补。
4)千万不要勉强进食,应顺其自然,待有饥饿感时再吃。
5)期间不宜断水,应注意水分的补充。
发烧以后,是否需要赶紧退烧吗?
这个其实也是一直有争议的。有些人主张赶紧退烧,而有些人则说不要马上退烧,说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增强白细胞的抵抗力,医生可以根据发热的形态来做一些诊断,一下子退烧反而会失去些诊断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