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快3岁了,幼儿园也已上了一段时间,看着小人一天天的长大,会的新词越来越多,心中不由的感慨:“有儿不愁养哦~~”对孩子的成长,真可以用“五味俱全”来形容,有时欢喜、有时疼爱、有时烦恼、有时气不打一处来,可是,孩子就是孩子,三岁之前,他需要父母的百般的爱、保护、指引和教育,而三岁之后,他会渐渐开始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逐渐的脱离父母的掌控,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去怀疑,到时,你对他的陪伴将越来越少,直至他彻底独立的那天。
所以,作为父母,真正全心的陪伴只有三年,还是用点心吧!
场景一:
----“麦芽,你该洗澡了!”回头一看,他拿着要换的衣服在尝试系扣子。
----“麦芽,快去,该洗澡了!”“哎呦~~”原来是麦芽妈狠狠的拧了我一把,做了个不出声的口型:“别说话,让他专心系扣子!”
场景二:
麦芽把一把豆子洒到了地上,于是他蹲在地上想把它们捡到小框里。“麦芽,赶紧去洗手吃饭了,爸爸来拣!”
唰!一道光闪过!原来是麦芽妈可以杀人的眼神!“别出声,让他专心拣!”
场景三:
麦芽在小区花园里和小朋友认真的玩乒乓球,他扔过去,小朋友扔过来,玩的不亦乐乎。我手里拿了个小足球走过去,喊道:“麦芽,来,和爸爸一起踢球!”麦芽妈下班了,骑车正好过来,走到我身边白了我一下:“干嘛打搅他?他自己玩的好好的!”
!!!!!
我想强调的不是麦芽妈神出鬼没的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出现,而是想说明,陪伴孩子,还是要用心的,既要陪的有质量,又不能过度陪伴;既要对孩子的行动有指导,又不能破坏孩子难得的专注!
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基本都是父母、老人或者保姆24小时带着的,带孩子确实非常累,可是24小时在一起,横竖都是陪,怎么能把陪伴变成高质量的养育呢?怎么能通过玩耍训练专注力的提升呢?怎么能让家长变成孩子的“引导者”而不是只管吃喝拉撒的“保育员”呢?
1、莫把相处变“打搅”
----“来,喝点果汁,好孩子,不喝水怎么能行呢?”
----“来,吃口饭吧,中午都没好好吃。”
----“来,吃口苹果,今天还没怎么吃水果呢!”
----“来,我们一起玩这个新玩具吧!”
----“快,别玩小汽车了, 把你今天画的画拿去给妈妈看看!”
当孩子在专注的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对号入座一下,看你的言行有没有“打搅”到他呢?
家长能做到什么:该吃饭的时候专心的坐在餐椅里吃饭,平时不吃零食;水杯尽量放在固定地点,让孩子养成自己喝水的习惯;大人陪孩子玩的时候,要保持安静,多看少说或不说;当孩子玩玩具缺乏动力的时候,要和孩子共同研究,“装傻”、引导,让孩子自己去挖掘新的玩法,不画圈,不限定。
2、莫把玩具当法宝
----“来,宝宝坐在这,妈妈给你拿了汽车、火车、小电话、学习机、小锤子、积木、还有新买的托马斯,你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哗啦啦~~~一堆玩具堆在了孩子面前。孩子摸摸这个,看看那个,到底选哪个呢?既培养不了专注力,反而练成了“选择恐惧症”……
家长能做到什么:每次给孩子玩具不超过3个;家里的玩具要收纳整齐,不要全部摆放出来,定期更换;每玩完一个玩具要培养孩子自己收好、整理好的习惯;和孩子一起玩。
3、莫把电视当老师
----“宝宝,妈妈要做点自己的事情,你自己看巧虎吧!”,
----“宝宝,爸爸有点累,在这躺一会,你自己看pad吧,上面有好看的仙女呢!”
----“宝宝,奶奶要和李奶奶说点事,你自己看会电视吧!”
大人的懒惰,变成了电视/pad介入的最好理由,于是,今天看5分钟,明天看10分钟,接着后天看20分钟,才2、3岁,一天就要看2、3个小时的电视/pad了。电视/pad的节奏相对过快,过早的接触,孩子的大脑无法适应,也很难学到新的知识,相应的电视前的那种“安静且专注”只是“大脑停顿,目光呆滞”的一种表现而已。
家长能做到什么:孩子需要大人的爱和用心陪伴;低年龄杜绝使用电子产品,大一点使用时大人要认真筛选视频资源,明确时长,不可将电视/pad变为父母的替身。
4、莫把刺激当爱好
----“我家宝宝最爱去游乐场了,一玩打坦克能玩一天,可专注了!”
----“我家的也爱去,那个电动摇摇车上去就不想下来,可喜欢听那个音乐了!”
那是“专注”吗?不,不是!那只是最表面的声光电的刺激,它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刺激他一直保持在兴奋的状态,但是孩子却没有从中学到任何东西。形状?颜色?数字?语言?节奏?音律?不,那只是简单的“biubiu”声和伤害孩子听力的单声道噪音,那闪烁的灯光,绝对对孩子的视力没有好处。
家长能做到什么:给孩子简单、开放的玩具,比如堆积、拼插、穿洞、磁吸玩具,色彩简单丰富,涂漆安全环保,根据孩子年龄变化,适时引入涂鸦、拼图玩具等,让孩子的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甚至味觉,同时训练和发展,避免单一感官的强烈刺激。
5、莫把尝试当危险
----“宝宝,不许爬那个栏杆,掉下来怎么办?”
----“宝宝,不要靠近那个水池,掉进去我可救不上来你!”
----“宝宝,别碰那个花,有刺,会扎到你!”
这边厢,父母们花了大价钱,让孩子去运动体验馆练习攀爬、翻越,让孩子去戏水乐园玩水,让孩子去植物园去看花认识大自然,那边厢,当孩子刚刚有些尝试的兴趣时,却因为安全、卫生等等原因去阻止。是的,有些条件不具备的时候是有危险的,可是生活中又有什么是百分百安全的呢? 要教会孩子了解危险,以及训练克服困难、避开危险的能力。
家长能做到什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创造条件,培养他们的兴趣,保护好他们的安全,让他们专注而认真的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正是因为有危险,大人更要“悄悄而且安静的”保护。爬栏杆,要告诉孩子,手要抓稳、脚要踏牢;观察花,要告诉孩子,仔细观察,避开尖刺,爱护花草;爱玩水,要告诉孩子,节约用水,学会分辨哪些是干净水,哪些是污水。
从孩子出生到上学,父母能全心陪伴的就三年时间,这三年该怎样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答案成千上万。但不管各自条件如何,只要想为孩子好,我们至少能做到的一点,就是用心的陪伴,给孩子创造专注和自由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