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惩罚,很多父母会说,不能打骂孩子,似乎“惩罚”一直都是和打骂联系在一起。其实,惩罚只是在孩子犯错后教育的一个环节,但惩罚的火候和方式可一点不比和孩子讲道理容易。
女儿非常顽皮,有些倔强而敏感。她经常犯错,我也会惩罚她,但我会尽可能不伤害她的自尊。做为一个急脾气的妈妈,一开始我也做不到合理惩罚,但慢慢的我找到了惩罚的重要原则:不能在生气的状态下惩罚孩子。冷静几分钟,给自己一个缓冲期,是惩罚却不伤孩子自尊的首要前提。
孩子犯错是难免的,看到问题了,先别着急,先告诫自己:等一等,再等一等。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个冷静的时限,冷静下来再说惩罚这件事。这个策略很简单但是很有效,说不定等几分钟以后,你会发现有些事情根本不是孩子的问题。
方法一:隔离反思法
孩子犯错了,就要让他弄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要设定哪怕最微小的惩罚。
女儿小时候不爱吃饭,每次都 要磨叽好久。后来,我认真地和她交流:“每天吃饭不能超过半个小时,不然就要在卫生间里待5分钟咯,想想以后该怎么办。”女儿说:“不要不要,我会快的”。可是到了晚饭,她还是慢吞吞的。
于是,我就带她去了卫生间,然后我和爸爸小心翼翼地躲在卫生间门口,准备随时“解救”她。可是除了一开始的几声哭声,她几乎不出声了。从门缝里一看:她正在卫生间里玩水!5分钟以后,我们开门接她出来,她马上很乖巧地说“妈妈,我马上把饭吃光。”虽然出来之后还是有点慢,但是她对这个问题开始有了意识。
小贴士:
孩子还小,我们大人绝不能真的把孩子关在某处不管,家长应该设定合理的时限,随时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
为了避免出现安全的问题,有时我会和女儿 一起呆在卫生间里,两个人一起默默反思也是一件蛮有趣的事情。回头想想,其实这样的惩罚没法取得多少立杆见影的效果,但它能让孩子意识到犯错了需要接受惩罚,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形成这样的观念非常重要。
方法二:暂停讨论法
发现错误的第一时间里,所有孩子想做想玩的都暂停不做,包括家长手头的事情,双方一起集中精力弄清楚自己错在哪里,如何改正。
一发现错误,就针对这个话题和孩子讨论。
犯错了很正常,但是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得知道错误在哪里。暂停手头的事、进行讨论势必会占用孩子的时间,有时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这个讨论的时间还会拉长。对于孩子来说,最严重的惩罚就是不让她作自己想干的事,让孩子意识到解决这件事情非常紧迫。
方法三:短时冷静法
有时,家长也可以用表情和行动明确表示对孩子行为的反对以及适度的生气状态,让孩子学会反思。
女儿学习乐器有时会有偷懒、拖拉、磨蹭的情况出现,劝导无效的时候真的特别生气。这时如果让急脾气爆出来,将孩子放在对立面,她即使表面屈从,也会消极懈怠。我会告诉孩子,你的磨蹭让我特别生气,我非常不开心,现在想一个人冷静一下,请你别打扰我。说完就一个人去了另外房间。片刻后,负面情绪退去,女儿也反思了自己的态度,简单交谈后重新开始。
有了争执,给彼此一段冷静的时间,然后平等沟通体会对方的立场和感受。
孩子很容易被触怒,这时候往往不愿意听从家长的要求。气头上的时候,双方都回避一段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缓和紧张气氛,也能让双方都冷静下来。等到大家情绪过去之后,再平等沟通,达成共识。
方法四:契约执行法
孩子的生活最好由他自己来规划,家长可以辅助引导他完成,破坏规则的惩罚则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决定,在不断执行中孩子会越来越自觉。
实施契约执行法,制定的惩罚措施要合理,既汉有过分也不能对孩子没什么触动。我曾经愤怒地在女儿犯错后给她制定过“一周不许吃零食”的惩罚,但后来在执行时感觉太困难了,自己忍住不给她,其他人给了算不算?
相比较而言,“周末不可以看动画片“”两天不能吃零食“”面壁思过5分钟“等等短期的、容易执行却对孩子有一定影响的惩罚措施更有用,可以在制定破坏规则的惩罚时由孩子自己来决定。
孩子的问题,家长最好的应对策略是防微杜渐。从小问题管起,从小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孩子变成了“熊孩子”,再去采取各种严厉的惩罚就晚了。
惩罚不是应对问题行为的唯一策略,我们最需要让孩子知道的是基本的规则,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果真的遇到问题,要和孩子共同面对,灵活补救。翻旧账、乱把一耙,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这些都是惩罚的“雷区”,千万不能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