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当孩子面吵架, 会成就一个暴力犯罪、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的孩子

作者:幼儿心理教育 07-25阅读:2093次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其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的正常的状态,其理想状态是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社会适应良好的状态。与其相对应的概念是心理异常。心理异常是对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和行为市场的统称。类似的概念还有心理变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这些概念尽管名称不同,但都是与心理正常概念相对应的,反应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知活动、情感一直活动以及性心理特征等,偏离正常。

幼儿心理健康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较好的适应能力。要看自己的孩子是否是心理健康通过以下几方面:

1、动作发展是否正常:动作发展与脑的形成及其功能的发展密切相关,幼儿躯体大动作和手指惊喜动作的发展水平处于正常范围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2、认知发展是否正常:一定的认知能力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条件,幼儿的认知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如果一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幼儿,切不在正常范围之内那么这个孩子的认知能力属于偏低。幼儿期要尽量避免任何对大脑的伤害或者不适宜的环境刺激,以免导致幼儿认知发展的问题。

3、情绪是否积极向上:积极的情绪反映了协调性,孩子情绪正常,在受到别人的关心、爱抚、体贴、照顾的时候感到幸福,并因而心情愉快,不良情绪的产生会让孩子与他人进行交往或者参与活动的时候产生障碍,长期紧张、压抑、恐惧,会使幼儿产生种种行为问题。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动手,孩子在这种环境下会让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恐惧压抑的状态,时间长了会造成心理障碍。

本文为原创文章,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