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不用太纠结娃的入睡时间(当然能早睡当然好),但如果晚睡了,也不用整天很焦虑,它和长高没关系,因为权威的研究表明,睡眠时长远比入睡时间重要,确保娃的睡眠总时长才是我们真正要关心的。
我们翻阅了国际上的很多资料,也请教了专业的儿科医生,有关宝宝睡眠,为什么入睡时间真没那么重要,不同阶段的宝宝需要睡多久才合适,什么样的宝宝需要睡眠训练,我们到底要不要断夜奶……不早睡会不会影响孩子发育、影响他长高。但是后来带他去体检,儿科医生一番话打消了我全部顾虑,我们过去积累的知识有错误!!
1
不要太纠结孩子的入睡时间,
睡觉时长才是关键!
睡太晚会影响长个儿,在过去的知识储备里我们都是这样认为的,但其实是错误的!
医生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睡眠规律,不用太纠结入睡时间。8个月到1岁的宝宝,只要每天睡足12小时,就没有问题(各个阶段的孩子需要睡多久,后面我有写)!睡眠的总时长比入睡的时间更重要!
但是最好是早点睡,要不然会影响孩子社交!
社交……我有点懵啊……不是说睡太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嘛!社交是神马鬼?!
医生继续解释,所谓的孩子社交需求,就是等再大一点,他要上幼儿园会起不来!仅此而已!
那么?说好的生长激素呢!?
因为在我们的固有知识体系里,人的生长发育受生长激素影响,生长激素在睡着后分泌,而晚上9点和凌晨5点是两个分泌高峰期,所以要想宝宝长高,最好在晚上9点前睡着,这样不会错过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
医生摇了摇头,特别不屑,一副你说什么谬论的表情。“生长激素和早不早睡没有关系,你只要睡了,它就妥妥地分泌,但是,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质量差可能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后来回家翻了一通研究论文,这才明白,生长激素是脑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物质,它在全天都会释放,只是睡着后释放得特别多,占一天总量的50%。生长激素的高峰期,往往在入睡后1小时出现,也就是说,宝宝8点入睡,那9点高峰期到来;宝宝10点入睡,那11点高峰期到来……之前我们概念里的那两个生长激素高峰是根据接受测试的几十个人的小样本得来的,根本没有大数据的科学性,而且还都是成人,并且人和人之间对睡眠的需求和习惯完全不同。
所以大家不用再为此而担心不已,但尽管如此,我们也不是随孩子去哦,因为不是所有宝宝都会玩累了自己秒睡, 太过疲劳错过了本该入睡的时机,反而越难入睡……
2
不同阶段的宝宝分别需要睡多久才够?
宝宝每天的睡眠时长,具体可以参考下表:
按美国睡眠基金会的睡眠时长标准
新生儿(0~3个月):14~17小时
不推荐:不足11小时,超19小时
婴儿(4~11个月): 12~15小时
不推荐:不足10小时,超18小时
幼儿(1~2岁): 11~14小时
不推荐:不足9小时,超16小时
学龄前(3~5岁): 10~13小时
不推荐:不足8小时,超14小时
学龄儿童(6~13岁):9~11小时
不推荐:不足7小时,超12小时
根据表格,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宝宝的睡眠习惯都很不一样!所以,妈妈们真的无需特别焦虑为什么别人家的宝宝可以睡那么久!就像我们大人有的睡5、6个小时就精神奕奕,像我这种睡神,不睡满8个小时一天就基本废了。
除了对照上面的表格,我们也可以在一天结束的时候观察宝宝的情况,来判断他是否睡够了,看他是甜美、友好、合作,还是易怒、古怪、急躁?如果他表现如后者,可能你需要调整他的睡眠时间了。
3
什么时候我们需要进行睡眠训练?
还在月子里的时候,我看了一个国外的视频,宝宝很小就自己一个房间睡觉了,父母给他包裹起来,放些白噪音(嘘声、吹风机声等,有app可以下载),宝宝哭了一会就乖乖睡着了。
可那终究是别人家的孩子啊!我给我家宝宝放白噪音他哭得更响啊!
大概在3个月的时候,我又试图对睡渣宝宝进行“哭声免疫法”睡眠训练,因为我也曾相信别人说的,千万不要在宝宝哭的时候抱起来!要在他不哭的时候才抱!这样宝宝就不会以哭为要挟了!
幸好我被阻止了,“你不知道宝宝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吗?给足了安全感他才能独立啊!而且6个月内的小宝宝哪里懂什么要挟!他们哭是真的有需要!”
后来我查了很多关于睡眠的资料,才知道,头三个月宝宝睡45分钟就醒来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你要求一个啥都不懂的宝宝在你想睡的时候他也能乖乖睡着,那是多么自私的想法!
所谓的睡眠训练,一般用于孩子到一定月龄(起码是在4个月以后,甚至6个月以后)睡眠仍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夜醒7,8次乃至十几次,一定要复制入睡的状态(比如吃奶,安抚奶嘴,抱抱)才可以继续睡;或者孩子由于不当的养育方式形成依赖(比如奶睡),缺失了自行入睡能力。
而且睡眠训练不等同于“哭声免疫法”,有很多更温和的方式:
比如抱起放下法:就是当宝宝需要安慰时,把他抱起来安慰她;只要他停止哭泣,就立刻放下;或者在等他迷迷糊糊、将睡未睡时把他放下,如果不成功,循环步骤;
比如延迟满足法:每次宝宝哭泣时,不要马上去抱或者喂奶,而是观察5分钟,或者轻轻拍拍或抚摸,有时候宝宝自己就又睡过去了(一开始很有可能失败,研究表明,一般在4-9个晚上后产生效果。但如果他越哭越伤心,把自己都哭清醒了,个人建议还是轻轻抱起或者看看是不是饿了或其他情况。)
4
怎么判断宝宝夜醒是饿了还是需要安抚?
理论上来说,三个月的宝宝就可以睡整觉了(持续5-6个小时的睡眠),即使最保守的说法,9个月以后宝宝也可以无需任何夜间进食了(清晨四五点的晨奶可能会持续到1岁左右)。但是,有数据显示,即使在1岁左右,还有22%的宝宝会醒来两次以上。
宝宝夜醒的原因有很多,饿了,尿了,病了,猛长期、大脑跳跃期、长牙、学各种大运动技能、分离焦虑、环境改变等原因都有可能。
但最常见的,还是宝宝的心理习惯大于生理需要。知乎上有一个爸爸总结了一个很实用的方法来判断宝宝是不是真的饿了,供大家参考:
用食指弯曲关节处触碰婴儿嘴边,如果宝宝含住吸吮,说明饿了;如果不饿,有可能含一下,但是不会吸吮。
5
需要断夜奶吗?怎么断?
如果频繁的夜奶对于妈妈和宝宝来说都不构成困扰,那自然无需刻意改变,但如果已经严重影响到彼此的睡眠、情绪,甚至是宝宝的生长发育,那就的确需要考虑断夜奶了。每个孩子适用的方法都不一样,这里举几个我身边的案例:
》》Q宝,母乳喂养,3个月前夜醒频繁,后来妈妈猜测可能是自己奶水不够,于是每次在12点的那顿夜奶改成瓶喂奶粉,迷迷糊糊中能灌下200ml,之后睡得香甜一直到次日早上6点才需喂奶;
》》T宝,妈妈一直奶睡到1岁,断奶时采用“延时满足法”,宝宝睡前和夜醒要找乳房时妈妈就在边上安抚,或者给安抚奶嘴,本来以为会大哭,没想到几分钟后宝宝就自己入睡了,三天就断奶成功。宝宝有时候就是这样给人惊喜。
》》Z宝,奶睡严重,后来妈妈用“温和去除计划”:就是在哺乳到宝宝快睡着的时候,就把乳头抽出,然后用轻拍、言语安抚来抚慰宝宝,如果宝宝依然要找奶,再次塞入乳头让她吸吮,过一会儿再抽出来。尝试几次以后,宝宝最终学会不依赖哺乳而完成自己入睡。
其他还有用白开水代替奶粉的成功案例,甚至是“哭声免疫法”也有成功的。(刚才我提到6个月以下不建议使用“哭声免疫法”,但如果严重影响到孩子和我们自己的睡眠质量,合理运用也是可以的)
6
睡眠仪式和安抚物都会对宝宝睡眠有帮助
给宝宝进行睡眠仪式有助于宝宝建立睡眠习惯。
我家宝宝有个小兄弟叫雅各布,八个月的时候就独自睡一个房间了,他妈妈是这么做的:
晚饭后让雅各布在客厅里玩一会(房间里只放了床,没有任何玩具,让雅各布知道回房间就该睡觉了),然后洗澡、按摩、换上睡衣、吃奶、讲故事、关灯,晚安吻。一系列的动作结束,雅各布就知道要睡觉了,这时候父母坐在边上,大约10分钟,雅各布就睡着了,父母才离开房间。
也有的妈妈在三个月后给宝宝引入安抚巾,让宝宝从“需要别人安抚”转变到“学习自我安抚”,宝宝从安抚物上可以获得以前足够的安慰,让自己获得平静,进而睡着。
总之,哄睡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万事都没有捷径,要找到适合自己宝宝的方式,有可能要试很多种才有效。
但是,如果宝宝还很小,或者自行入睡总要耗费很长时间,真的不要固执于让娃自行入睡,因为我们的原则应该是,先让宝宝能入睡,再考虑怎么入睡;先培养宝宝的睡眠能力,再培养他的入睡能力。每天得到充足睡眠的宝宝,一个爱睡觉的宝宝,以后逐步培养自行入睡肯定不会太难。
况且,宝宝需要你帮助入睡的时间也许只有短短几个月或一两年,当宝宝自己能够转头睡去,你会发现曾经你们日夜相守的日子,其实是最亲密最可贵的时刻,而你的每次回应,都成为他成长路上的爱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