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还是假? 孩子懒惰可能因为遗传

作者:男人育儿学堂 08-05阅读:1256次

看到这个标题,肯定很多人都觉得不信,因为我们普遍认为,懒是人后天养成的行为习惯,怎么还能怪遗传呢?但科学家通过研究表明,人的懒惰,很可能是会遗传的,不信?先来看实验怎么说。

研究显示,懒惰有遗传因素

密苏里大学的新研究显示,某些基因特征可能会影响到人是否积极锻炼并保持活力。研究人员选育了表现出极端好动或极端懒惰特征的大鼠。他们将大鼠放进带转轮的笼子里,并测量其在6天内的主动奔跑量。随后他们让跑得最多的26只大鼠互相繁殖,让跑得最少的26只也互相繁殖,重复了10代后他们发现,“爱跑”系大鼠的主动奔跑量比“懒惰”系的大鼠多10倍。

育出了“勤快”鼠和“懒惰”鼠之后,研究者们测定了这些大鼠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水平,比对了身体组成,并对其基因进行了全面评定。研究显示两种大鼠在身体组成和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水平存在差别,而最大的发现是这两系大鼠之间的基因差异。基因也许在激励锻炼方面发挥了作用,甚至对人也是如此,那就是说懒惰可能是遗传所致。

很多家长会不服气,我们明明不懒。确实,遗传也只能说是孩子懒惰的原因的其中一个,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源于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

家长越勤快,孩子越懒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家里又只有一个宝贝,基本就是全家的中心,要什么都有大人代劳。比如说2岁的宝宝应该学会自己吃饭了,但是家长不喂孩子就是不吃,宁愿饿着;6岁的孩子应该自己穿衣服,洗漱了,家长却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就好了,这些都不用做...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由此可知孩子的“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长辈过于疼爱,总是为孩子包办一切,使得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而导致的。特别是现代家庭的隔代教育,老一辈很容易溺爱孩子,处处保护迁就,孩子本来能做到的事情,全部不让做,自己来代劳,这不仅会导致孩子的懒惰,同时也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弱不禁风。

家长懒,孩子更懒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虽然是老话,但也有一定的道理。父母的行为在很多时候会影响到孩子。如果觉得自家的孩子懒,家长们,你们先得检讨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有懒惰的行为?

有的家庭中,妈妈需要独自承包家庭所有家务活,忙东忙西一刻不停,爸爸却吃完饭就拍拍屁股看电视,或是瘫在沙发上玩手机打游戏,那么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会认为这些懒惰的行为是理所应当的。这时孩子的懒惰,是爸爸作为“榜样”的结果!

家长的责备,让孩子懒惰

在孩子1~3岁的时候,他的自我意识会开始萌芽和发展,被称为第一觉醒期。会喜欢主动做事。比如孩子开始学走路就不要大人抱,学吃饭的时候不要人喂,要自己舞匙弄筷地吃;给他穿衣服,他还会抢着自己套上身…有些家长也会试着让孩子自己做,但是往往孩子还小,控制能力不是很强,吃饭不小心撒了一地,穿衣服穿反了,帮忙倒水却把杯子打破了...等待孩子的就不是夸奖,而是父母的责备了。孩子自然就会失去继续独立完成的兴趣,这也是孩子养成懒惰习惯的原因。

戒懒惰,家长可以这样做

以身作则。教育家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闭上嘴、抬起腿,走你的路,演示给孩子看。这话的确是真理。任何时候,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要孩子充满活力不再懒洋洋,家长要身体力行,带动孩子动起来。比如吃完饭分工做家务,洗碗,拖地,收拾餐桌,可以自己选择一项完成,让孩子也承担一份家庭责任。这让孩子感觉像个小大人一样,即使很累但亲子之间的互动和亲密感让他感到快乐。

抓住孩子主动的时机。上面提到1-3岁的孩子是孩子学习做事最强烈的时候,这时家长应该耐心地教给他们做事的方法,指导孩子做好他们想做的事,使孩子享受到“我会做”的喜悦和成就,千万不要顾虑到安全或觉得麻烦而不肯让孩子尝试,让他们错失了学习的最佳时机。

舍得放手,多做示范。不要总认为孩子小,许多事情都舍不得让他做而事事代劳,久而久之,孩子没有机会练习,渐渐地,很多事情就真的不会做了。实在担心的话,可以从简单的小事开始让孩子练习,并且家长可以先给孩子正确的示范。

如教孩子扫地、洗手帕、洗袜子、穿衣、穿鞋等,先让孩子看大人怎么做,边示范边耐心细致地给他讲解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然后手把手地教,再逐渐放手让他独立操作。

耐心和鼓励,是孩子最好的动力。在指导孩子时,口气要温和,不要不耐烦,应有耐心、有步骤、以游戏的方式和心态教导孩子学习。每当孩子做好一件事,爸爸妈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给他一个微笑,拥抱一下或说声“谢谢”、“干得不错”都可以使孩子感到高兴和自豪,体验劳动的愉快,激起再劳动的欲望。当他失败的时候要安慰他没有关系,而不是责怪。

家有懒宝的爸爸妈妈们,不妨对着文章看看,孩子懒惰的原因到底是哪一个?不管如何,在引导的过程中,家长们一定要有耐心有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记住那句话,当你有了孩子,你就闭上嘴、抬起腿,走你的路,演示给孩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