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腔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意思是男人动作、行为、形象女性化,其近义词为娘炮,一般用于形容男人娘娘腔,跟女人似的。
女孩娇弱,男性强壮;女孩力气小,男孩力气大;女孩胆小,男孩天不怕,地不怕……这是男孩与女孩的重要区别。但如果一个小男孩不但不能吃苦,反而表现得比女孩还娇气就是”娘娘腔“了,那么男孩”娘娘腔“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每个男孩天和都具有强烈的英雄情结和保护弱小的欲望,看到比自己小的同学被人欺负,他们一般都会挺身而出,但在家长这种教育方式下,他们生怕惹麻烦上身,也就装作视而不见了。长期如此,男孩身上那种英雄情结以及保护弱小的欲望不仅消失,而且他们还会变得越来越胆小,“娘娘腔”就是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二、来自于学习方面的压力使男孩自信消失。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大多数男孩都不如女孩优秀,因此,在老师面前,男孩永远都不如女孩受宠,小学阶段的班干部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在很多时候,男孩要听从女孩的指挥……在这些压力的影响下,男孩经常没有自信,总是抬不起头来,长期如此,男孩的这种不自信就逐渐演变成了“娘娘腔”倾向。
三、学校的束缚有悖男孩的成长规律。例如,课上做小动作、给老师捣乱等,但每次男孩的这些反抗都会遭到老师的“镇压”,在这种暴力的“镇压”下,大多数男孩都学会了屈服,习惯了屈服,渐渐地,他们连反抗的意识都消失了,而怕前怕后、畏首畏尾的“娘娘腔”男孩也就形成了。
四、男孩的自我性别认同是需要榜样的,如果常年都被“娘子军”包围,男性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所以他们常常会不自觉的模仿女性的行为。
五、家长对男孩太过“包办”。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得男孩凡事都依赖家长,所以这样的男孩不仅不能吃苦耐劳,还会表现得特别懦弱,妖气。
六、家长们不了解男孩的成长规律。男孩天性好动,喜欢探索,然而家长去常常用“不准淘气“”不能捣乱“”不许乱动“等标准来约束他们,长久如此,男孩只能变成文文静静的小女孩了。
克服之法
如果发现你的孩子出现了娘娘腔,专家们建议:
1、首选切勿大惊小怪。要知道,家长表现出的大惊小怪,只会加深孩子对自己的异样感,并进而发展为自卑感、内疚感,时间久了就更难克服。
2、注意表示期待的言辞。有些家长特别是母亲,常常会当着孩子的面说诸如“我真想有个女儿”或“我但愿他是个女孩”等表示自己的期待或希望的话。殊不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长此下去男孩便可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性格牲有意向女孩靠拢。更糟的是,还有的家长出于对女孩的偏爱(或其它种种原因),竟然将自己家的男孩装扮成女孩模样。家长的这类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孩子的娘娘腔倾向。
3、让父母树立起榜样。要是当父亲的自己也有点娘娘腔,那就应该有意地尽量予以克服,以免孩子依样画葫芦。
4、鼓励孩子多与男孩玩耍。特别应该鼓励孩子与男子气较足的大男孩玩耍,而脂粉气较重的男孩则不要过多地纠缠在一起,以免相互之间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
5、关注排行。研究显示,独生子或排行最小的男孩,表现为娘娘腔的比率往往较高。这是因为他们在家中往往更受呵护,因而也往往更容易缺少独立性。家长不妨对这些男孩多多放开,多多让其独立自主。
6、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家长在帮助孩子克服“娘娘腔”时,务必循循善诱,而不是责备呵斥,此外最好做到不留痕迹,即所谓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经过种种努力,但孩子的“娘娘腔”行为仍不见好转,那么也切莫长吁短叹、心苦神伤,这时可以向心理医生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