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了那么多育儿知识,依然当不好一个妈

作者:互联网 08-27阅读:993次

问题一、知道是敏感期就要完全顺应孩子的意愿么?

很多妈妈知道了敏感期或是某些孩子令人不满意的行为都属正常之后,释然的同时,却又陷入新一轮的焦虑:

  • 什么都顺着他,算不算是“惯”?

  • 如是不顺,是不是就破坏了敏感期?

  • 某种行为真的很难忍又不敢驳回,好憋屈怎么办?

作为母亲能迁就的自然要多迁就,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也有自己的愿与不愿.。如果宝宝某个行为真的是你的负担,挑战你的底线,不如趁早磨合,执拗期需要呵护,但是方法不只顺应这一条。尊重孩子敏感期的同时,也得尊重自己。

问题二、你都知错了,就不能改改么?

很多妈妈都在气,为什么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他听得明明明白白,承诺做得义正言辞。可是前脚才做完保证,后脚就反悔?说话不算话,简单的问题屡教不改!

如果细想,其实成人跟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都不是公平的。几岁的孩子显然没这么灵光,对自己的能力预估的完全不准确。有的时候只是“以为”自己可以做到;有的时候是想“尽快逃离当下的局面”被迫做一个承诺。不要因为宝宝会同意,就诱惑或是逼迫他许诺,事后还理直气壮地指责他说话不算话。

不去看承诺背后的原因,就执着于承诺本身,不知道应该是说天真,还是恶毒。如果总是让孩子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慢慢地,他也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说话不算话的人,对自己越来越失望,而且会让他从心底里看轻“承诺”这件事。在选择相信他,一定要理性的考量,这个承诺是不是真的可以实现,如果不能,别信,而且别让宝宝承诺。

所以,那些妈妈我再也不看电视了,我再也不吃糖了,我再也不惹你生气了,我以后都听你的话之类的,还是早点忘了吧。

比让宝宝做出承诺更正确的是,教给他具体改正的方式。

一切不提出明确改良方案的指责都是耍流氓。

就比如不想让孩子看电视吧:

  • 不想让他看,可以提供更有趣的陪玩方式:陪孩子玩玩具,或者去外面玩滑梯;

  • 看之中,提前约定好集数;

  • 提前说好违背承诺的后果,比如说好看2集,如果非要继续看,就要取消睡前讲故事,或是饭后的户外滑梯项目;

  • 如果违约,就必须承担后果。

确定后果清晰明了,既可行又有警示作用。

不要说什么再看我就不爱你了,或者我就再也不带你出去玩了这种不可能实现的泛泛之言。

问题三、爱和规矩不能并存么?

如果我们给孩子很多很多爱,就怕她失了规矩,如果我们定很多很多规矩,又怕她缺了爱。但爱和规矩,是可以并存的。

给孩子立规矩、设边界,不仅是帮他融入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方式。

怕立规矩就丢失爱的,一定是因为立规矩的方式是错误的,比如惩罚、打骂、落井下石。

如果你立的规矩是过了吃饭时间不再提供食物。当晚饭时间孩子坚持看电视而不吃饭的时候,那就去让他去看吧。等睡前他找你要食物的时候,千万别说当时你怎么答应我的,谁让我说的话你都不听云云。你不是在落井下石,等着看他笑话。更不要在一通指责后给他提供食物,那只会让你的规矩显得更无用。

但,不给食物并不是惩罚,只是在履行他选择的自然结果。

你可以搂着他说,亲爱的,我知道你很饿,但是我们确实已经把饭都吃完了,当时你说要看电视不吃饭的,现在家里没有食物了,你可以喝点水,现在妈妈来给你讲故事睡觉吧,明天一早妈妈会给你做饭,就做你最喜欢的面条?

哭闹也不能妥协,但要保持耐心到他不在无理取闹为止。饿一顿不会对孩子有多大影响,但饿这小半天却比打骂、以及反复的强调无效的规矩有用100倍。对于一些小宝宝可以把时间选在白天的午饭,这样饿的时间会短一些。重要的是,他知道了规矩,也没有失了爱。你只是全程都很有爱的陪伴他接受了一个并不美好的选择后果。

真正的教育,是把学到的知识,结合自身的实际,内化成自己的一套行为方式,而不是参照种种标准做一个教科书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