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觉得自己教育孩子,劲儿也没少费,为什么不见效?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对孩子的成长规律缺乏了解。
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不同的心理发展,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观察,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婴儿期会吃手;一岁多胆小黏人、喜欢微小的东西、喜欢钻进小空间;两岁爱说反话—什么都不行不好、故意尿裤子、生气了会趴地上打滚蹬腿,还有各种疑似强迫症的敏感担心;三岁有小脾气、开始享受玩伴;四岁喜欢说臭、爱比谁大谁小、不认真听讲、不虚心学习、总被告知专注力有问题;五岁话多、爱交往;六岁小叛逆;七岁怕黑、怕鬼;八岁在意同伴的评价;十二至十八岁独立;二十岁放纵折腾;三十岁自信;四十岁接纳不惑;七十岁随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各位家长看后是否都会有一丝熟悉感,有一种“我家孩子就是这样”的感觉?其实,虽然孩子存在差异和个性,但共性大于个性。这就如同孩子大致在几个月时长牙、会走路一样。
0~6岁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除了生理发育之外,如何让孩子维持健康的心理发展也需要每一位家长关注重视。
0~1岁孩子的心理发展要点:与养育者建立依恋关系
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通过和养育者之间的互动,他的脑子里会得出一个理论——别人是怎样的?这是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是关于爱的理论,关于自我与他人的理论——当我有这样需求的时候,别人大部分是好的,还是怀有敌意的?我是怎么样的一个孩子?我有没有能力吸引他人的关心?
如果这段年龄的孩子和养育者建立起了安全型的依恋关系,那么孩子就有了对他人和世界的基本的信任,这是他今后一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
这个阶段除了正常养育之外,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和孩子有同步的互动,比如,孩子哭,不一定每次都抱他,但是家长一定要有回应,比如您可以躺在床上跟宝宝一起玩。
再如,如果家长觉得一直逗孩子让他烦了,孩子想自己待会儿,这时候您就不要继续逗,让他自己玩一会儿,这也是高回应的互动。
小婴儿最喜欢什么游戏?同步游戏。他做一个表情,你也做个同样表情,对他来说,这会给他带来很多力量,他会觉得“很好,我们能沟通上”。这就是对他心灵上的滋养,就是同步互动。
1~3岁孩子的心理发展要点、典型表现与应对方法
这个阶段的孩子渴望自己做事,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有自主的感觉。如果不能做,他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有羞愧感。
他们有一些典型表现,常常会让家长产生困惑,比如说,孩子不爱自己走路 ,孩子吃饭坐不住,三两分钟就要下桌,等等各种情况。
在发生这些情况的时候,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接纳孩子,相信他这样做是有原因的,然后再想一些方法。这就是罗玲老师常说的:“先接纳,后推动。”
孩子不爱自己走路,家长一定不要在孩子实在不愿意自己走路的时候,强硬的把孩子放到地上强迫他们。采取一些小方法,比如让孩子推着小车子走,让他觉得自己是在主动照顾别人的,自己是有力量的,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一直赖在家长的怀里不愿下地了。
孩子吃饭坐不住,是因为对于两三岁的孩子而言,他们的吃饭就是“大人一口一口的喂,他们一口一口的往肚子里装”,过程既慢且无聊。家长可以尝试在给孩子喂饭的时候给他们讲讲故事增添吃饭乐趣,饭后给孩子讲道理,让他们明白离开饭桌就表示吃饱了,一旦下桌就不要追着给孩子喂饭。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孩子就能坚持着吃完全程了。
3~6岁孩子的心理发展要点、典型表现与应对方法
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高估自己,他们努力尝试各种能胜任和不能胜任的活动。他们的这些大胆探索尝试的行为,常常会和外界构成冲突。
解决办法就是,帮孩子平衡好主动性和遵守界限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这个年龄的孩子要同时发展两个方面的技能:一个是主动性,我们要提供鼓励他自发、主动地去做事的氛围;另一个是自控力,我们要让孩子清楚怎样的行为是可以或不可以接受的,界限在哪里,他可以怎样灵活变通。
比如说,三四岁的孩子肯定会犯错,但他们却往往不愿意认错。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分清楚孩子的错是哪一种:是孩子能力不足没有做好事情所以犯错了?还是孩子明知故犯做了错事?对于第一种,如果不严重,我们鼓励孩子想一些办法,以后怎样能做好,就可以了。对于第二种情况,明知故犯,家长要去分析,孩子背后的情绪或动机究竟是什么,然后去解决那个“因”,而不只是惩罚这个“果”。
不管是哪种错,家长都要记得,我们的目的是把孩子教育好,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不论怎样,家长都可以尽量把说法变得正面一些,让孩子清楚,我们是跟他站在一起的,而不是对立的;我们的目的不是羞辱孩子,而是让他清楚是非,知道以后可以怎样去做。
孩子在这一阶段,身体和心智都会得到飞速的发育。他们顺利的度过了自己的婴幼儿时期,进入学龄前期。在这一期间,他们的生活不再局限于家中,他们接触到的人不再只是父母长辈,他们就像被放飞的小鸟一般,飞向了广袤的天空,自由自在,尽情生长。
在这一时期,家长们要面临的挑战会变得更多更复杂。孩子的活动范围从一个小家庭进入到幼儿园这一大环境,是否适应新的幼儿园生活,在幼儿园能学到些什么,信赖老师吗,与小伙伴相处融洽吗,等等问题,都需要家长们一一重视。
大多数家长在这一时期都会碰到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不愿意去上幼儿园。看着孩子每天哭的撕心裂肺,家长们肯定很头疼,但一时半会儿也无法解决,只能等孩子哭完了再送他去。
实际上,在孩子对上幼儿园积极性不高,甚至不愿意去幼儿园时,家长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要慎重。孩子入园不适应哭闹,您先要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安排如何、老师是否专业有爱心有亲和力、班级氛围怎样,等等。在保证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确很好之后,您再想办法帮孩子适应。
怎样帮助孩子缩短入园适应期?家长可以想一些小办法。
比如:
对妈妈特别依恋,爱哭闹的宝宝,可以给他带个小东西去幼儿园,比如一个小头花、一幅妈妈和宝宝手拉手的画、一张写着祝福的字条,告诉宝贝这些代表宝宝和妈妈之间的纽带,看到它就感觉到妈妈就在身边。
对爱磨蹭,不想去幼儿园的宝宝,可以逐渐提早些起床,留给孩子一些磨蹭的时间。在起床后和他看着闹钟分头做事,比如穿衣刷牙等,是比赛也是给他留时间。和他说“今天我们第一个到好不好?”宝宝没准儿会跑的比谁都快。
其次,家长需要跟老师多沟通、尽快熟悉起来,孩子看到家长和老师熟悉的关系,也会感到更加安全。对于老师合理的要求和规则,我们尽量多从正面的角度给孩子解释,帮他理解这些规则背后的意义。
孩子入园,对他们来说,是生活方式的一个巨大变化,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适应阶段。孩子适应得如何,更多取决于家长在这之前的三年里,究竟是如何教养的。如果家长跟孩子有安全的依恋关系,平时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生活自理等能力,也给了孩子机会,跟不同的家人和小朋友接触,那么,他就会用更短的时间喜欢上幼儿园。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开始集体生活,这是大部分3岁的孩子都能承受的一个变化,是将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新的收获和乐趣的一件事情。
如果我们经过慎重选择,找到了和自己教育理念比较一致的幼儿园,那我们在送孩子去时,就要付诸信任,而不是处处担心和猜疑。家长的这种信任,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支持和力量。孩子感受到您的信任,他才会更积极地去尝试融入这个集体。
成年人每天上班工作很辛苦,回到家之后只想瘫在床上好好休息。可是如果自己的孩子正好在上幼儿园这一阶段,家长们一定要记住,无论有多累,都要花一些时间让孩子给你讲讲这一天在幼儿园是怎么度过的,过得开心吗?有没有好好吃饭,乖乖午睡?有没有和小伙伴发生不愉快?这些问题如果只是追问,不如家长拿个玩偶和孩子玩“上幼儿园”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表达、疏导,并学习如何处理。
家长要有能力,从眼下孩子的哭闹和眼泪中跳出来,看到未来孩子将在这里获得的种种成长和快乐。这样,我们才能对老师和幼儿园怀有支持和感激的心情,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期盼。
在教养孩子上,我们要怀着谦卑与敬畏,多学习、多陪伴、多观察。当我们顺应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少去扭曲,孩子就可以长得更自然、更本色、更健康,他就能发挥出种种潜能,长成他可能的最好的自己。
本文内容整理自《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由北京紫图图书出品并授权发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