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远游?”女儿的这个做法刷爆朋友圈

作者:母婴亲子育儿智慧 02-14阅读:3522次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如今,这句话的前半句常常被人们引用,慢慢成为了部分人行孝的标准之一。他们会觉得儿女陪在父母身边,遇到什么事可以互相商量,彼此有个照应,就是一种孝。

我不否认陪伴在父母身边是一件好事,但是“游必有方”这半句也不应该被忽视。

父母可以给你生命,带给你新的认知,却无法给你整个世界。在他们之外,还有一个新的世界和广阔的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去追寻。

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先到其他城市念书,再到海外留学,接触到了很多人,在美国定居了10年来自中国上海的房东太太,生在纽约长在华盛顿的大学同学以及年仅十九岁就环游世界十几座城市的学长。

在和这些人的交流中,我意识到此前所了解的世界是那样的渺小。我渴望着远方,渴望着成长,大学毕业后我继续留在海外深造,攻读硕士学位,张开双臂拥抱外面的一切。

后来的我还爱上了旅行,经常一个人背上包就说走就走,又或是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旅行,看世界的过程开阔了眼界,也磨炼了我的意志。

父母的关心是我每一趟旅行中最大的“阻碍”,他们会在我准备出门的时候表现出各种抗拒和担忧,也爱在我出门期间打电话来嘘寒问暖,就怕我在旅行中遇上什么危险。

或许对很多父母来说,他们认为对儿女最好的爱就是将他们圈在一个地方保护起来。这是他们的成长模式,不好不坏,但至少无风无浪,令人安心。

离开家的这些年,我开始发现当我们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代沟也变得越来越深。我们不再为是否回家发展这个问题而争论不休,但是彼此的话题却开始聊不到一块了。

他们不理解我为何喜欢美国,他们不知道威尔·史密斯是谁,他们不清楚泰姬陵在哪个国家,也不知道袋鼠主要生活在澳洲大陆。

我们都顾着自己成长,却忘了父母的成长速度已经变得缓慢,跟不上我们的步伐了,我们和他们接触的信息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在老去,也在被时代抛弃。

我和朋友晗晗说:“我觉得自己和爸爸妈妈沟通越来越有障碍了,当我谈论泰国文化,当我为他们描绘天南地北的风光,他们好像无法感受到。”

晗晗反问我:“既然他们无法凭空想象,那为什么不让他们也去看看呢?这样不就能真实感受到那份美好,也能理解你的心情吗?”

这句话突然点醒了我,我不能只顾着自己成长,自己去飞去闯,也要让父母跟上时代的脚步,邀请他们去和外面的世界拥抱。

我曾经一个人去看这个世界,却让父母看着我一次次离开的背影,让他们通过朋友圈了解我的生活。

中国父母和孩子的很多矛盾都来自于他们过于以孩子为中心,围着孩子打转,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

父母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如今我们长大了,他们更应该去过丰富的退休生活,曾经被家庭、儿女绊住的双脚,就应该即刻启程。

我不再只是纯粹为父母描述我走过的旅途,而是鼓励他们出门,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去了解这个世界的辽阔,邀请他们亲身去体验马来西亚的热、新西兰的美以及富士山的雪景。

一到节假日,我都会腾出时间陪他们去各座城市旅行,地点由他们选,喜欢哪儿就去哪儿,办签证、订酒店、买门票全部一手操办,也在这个过程里教他们各种旅行攻略和应急方法。

父母从一开始的抗拒,“不了呢,多折腾呀,你有假期就多休息,不用浪费这个钱的。”到后来两人会私下讨论:“我们这次去哪儿呢?我觉得澳洲也不错,可以看袋鼠,一定很有趣。”

再后来,我会直接帮他们制定行程,即便我没空陪他们,他们也有能力自己结伴旅行,给我发来小视频和各种照片。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当初我出门在外,而父母在家守候的心情,和我应该是一样的,带着期待又有些许不安和担忧,不过也夹杂了一种幸福。

身为儿女能做的,无非就是帮助父母接轨外面的世界,找到属于他们的充实生活,为人生增添新的欢乐和憧憬。

邀请父母去感受我们走过的路,去欣赏我们看过的世界,拉近彼此的心。趁一切都还来得及,带父母出去走走,这是一种孝心,却又不只是孝心,是爱,是温情,是生而为人的幸运。

亲情,是世界上保质期最长的情感。别总是口头劝父母“要对自己好一点”,更要懂得带他们去看看这个世界,他们才能真正走进我们的世界。

成长给我带来了什么?旅行又让我懂得了什么?

因为明白了生命的有限,发现自己成长的同时,父母正在老去。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请好好珍惜爱你的人,尤其是父母。

以此同时,你要明白父母也需要成长。只有邀请父母进入我们的世界,让他们体验我们的生活方式,他们才能更理解我们作出某些决定的原因以及为何要选择别样的生活。

世界很大,自己要去看,也要邀请父母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