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交训练(三)| 孩子社交受限、能力弱,原因竟然在父母

作者:鱼心理 02-28阅读:5132次

在幼儿社交训练(一)和(二)中,我们讲到了家长和孩子如何表达和理解自己,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并讲述如何解决孩子社交中的实际问题。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我们继续来解决孩子的“社交问题”。

春节期间,在和朋友们交流养育孩子的经验时,他们最大的感叹是:住在钢筋水泥的大楼中,孩子的社交范围太有限,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扩大交友圈,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朋友A:常常叫对门的小朋友来家玩,自己的孩子也常常过去,但平常仅限于此。

朋友B:孩子最常玩的地方是楼下的公园,因为小朋友不固定,所以一直以来没有固定玩伴。

这两种情况现如今应该在很多家庭中存在,孩子社交圈小,很多孩子不知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直至长大后,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的社交能力有多重要,在前两期已经提到,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摆在孩子面前的“社交”坎,如何帮他一起跨越。

摆在孩子面前的“社交”坎,如何跨越?

1. 如何拓展孩子的社交圈?

家长:我女儿4岁半,现在我们给小孩子互相玩的机会比较少,不像我们小时候在弄堂里面可能有一帮孩子玩,就很方便,我怎么样提供给她更多的锻炼机会。

平时自己的社交圈也就局限于我的同学们和老公的同学。

老师:家长的社交其实跟孩子有类似,当我们发现孩子好像很难拓展他的社交圈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有可能在我们自己的社交圈上,也会有同样的现象存在。如果我们希望他能够有更多的小伙伴,首先,大人的社交可以创造一些什么机会,怎么把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那孩子也会接触更多的纬度,而不只是在家庭范围内。

2. 如何引导孩子打招呼?

家长:我们有时候跟姥姥、姥爷视频,让他打招呼他也不愿意,这可能有极端性的因素在里面,我们家长是不是有必要做一个引导?这个我一直很困惑。

我问过他为什么不愿意打招呼,他会说我现在不想跟他们打招呼,或者我在看电视,我在看故事书,我在忙其他事情,我不愿意打招呼,打招呼会打断他的活动。

老师:每个家庭对于礼貌定义不一样,如果你觉得你的孩子需要这么做,你可以跟他沟通,你对这个礼节的理解是什么。比如说视频,你跟外公外婆视频的时候,他们很久没见你了,或者见到你的时候很希望你能够跟他们打一个招呼。跟孩子去沟通这个,表达你的需要。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不太理解的是这个仪式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孩子正在投入他自己事情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很难去配合,会觉得我们打扰了他,这时候可能是我们选的时机不对,未必是孩子不愿意做这件事情。还有我觉得对于孩子,需要去观察一下,有些场景下他会主动打招呼的,那些场景下他是什么样的状况,这其中可能有一些因素需要你去激发,去观察,把这些因素再创造起来。

还有小孩子在长辈提出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的时候他会比较愿意去配合,如果长辈讲的话他完全不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不理。其实我们成年人也是这样,如果这个话题不感兴趣我们可能也会逃,会想早点把这个话题结束掉。

3. 当孩子玩得很投入,家长如何让他分享?

老师:我们在教孩子分享的时候我们也会教孩子珍惜,有时候这两个会很矛盾。当孩子很爱惜自己的玩具,哪怕我们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就是宝贝。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很随意去处置,借给其他小朋友玩,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个伤害,他觉得他所珍视的东西没有被我们很好的呵护。

如果说家长想干预的话首先问一下孩子,这个时候孩子愿不愿意,我不能替孩子做主。我们可能希望做一个表现的很大方、和善的家长,但可能这个时候会伤害孩子。这时,作为家长,首先要体恤自己孩子的感受,他爱惜的东西我们也要去珍视,他愿意去分享的东西我们也要去肯定,他受伤被拒绝的时候我们要去抚慰他,这些是我们要为孩子做的。面对拒绝,我们有时候也要替孩子说“不”。

4. 如何让孩子融入一个新的圈子?

家长分享:【绘本内容】一只白色的猫头鹰,它飞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彩色的猫头鹰,大家都说你怎么长得这么丑,没有色彩,那只白猫头鹰没有觉得受打击,然后它说我跟你们讲个故事吧,我很会讲故事。它讲第一个故事的时候很多人呲之以鼻,不太想听,后来慢慢的,其中一只猫头鹰觉得它讲得特别好。最后它讲完,一只彩色的猫头鹰对他表示了鼓励,同时其他猫头鹰也被它的故事吸引。

所以我觉得,融入一个团体需要跟他们有一些共同语言或共同喜欢的东西。

老师:当一个孩子去借玩具的时候,对方也很喜欢,这是他们中间的一个共同点,是建立连接的开始。所以,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去尝试,他在尝试的过程中哪些方法是有用的?可以和孩子讨论,当你上次这么做的时候好像是可以的,那么你上一次做了什么?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觉得他们在做些什么?他们哪些规则是你比较感兴趣的?让孩子去发现可以和他们讨论什么,可以提一个什么样的建议等。现在我们看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时候,我们是一个旁观者,我们不太了解他的思维活动,他想些什么。为什么有些办法我们告诉了他,他并不愿意去尝试?可能这些办法对他来说有一些障碍,不是说他不愿意,不是没有勇气,只是他在设想这些办法的时候有一些东西阻碍了他,我们可以和他一起讨论。

姚老师小叮咛:

3-6岁,我们称为幼儿期。这个年龄的孩子,我们会担心他的一次胆怯,一次受挫,或者说他不打招呼,不懂规则等,我们会担心对他以后的人际交往有影响。等他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可能又会担心他是不是学习习惯不好?会不会在学校里不听老师的安排,作业写得怎么样?然后等到上了中学,我们可能又会有其他的担心。

我们会发现,我们一直在担心,我们从2岁的时候担心4岁,从4岁的时候担心6岁,我们这样就错过了他的2岁,错过了他的4岁。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地成长,所以这样很容易把我们觉得有问题的东西都想摘掉,希望这是一个非常纯净的世界,给孩子的都是爱和温暖,但孩子恰恰都是在挫败里面更容易去成长的。

爱给他的是力量和勇气,让他往前走,那么挫败是让他看到原来这一部分我是可以去成长的,有一部分是我要去提高和改善的,包括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情绪比较敏感,但情绪是一个钟摆,我们对痛苦有多么敏感,意味着我们对快乐也同样敏感。那么这也是一种馈赠。也是属于你的幸福。

我们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看到问题,我们想帮孩子,那么,有时候可能需要停下来想一想,孩子给了我们什么,我们跟孩子相处的每个时间,不仅仅是我们腾出了自己的时间去陪伴孩子,那更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而不是说妈妈待会把事情忙完了,我花半个小时陪你玩,不是这样的。那半个小时也是你的时间,也是孩子的时间,是属于你们的时间,是属于你的快乐。

当你觉得很累,的的确确觉得上了一天班,很辛苦,还要跟孩子不停得去讲同一个故事,一晚上已经听了四五遍了还要讲,我们真的会觉得好疲惫,这个时候就觉得如果有多出来的一个小时属于我们自己该多好,同时也可以想一想,我们陪伴孩子的时候也是孩子在陪伴我们,我们需要的就是和自己相处。

所以,希望各位家长在表达担心的时候,把这个担心换一个词,它是什么呢?关心。

下一期,将继续分享“幼儿社交训练”知识,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