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悯有毒!别再用你的怜悯祸害孩子了!

作者:喵姐早教说 03-22阅读:3593次

在大人眼里,孩子都是可爱的,弱小的,需要保护的。尤其是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大人就会忍不住怜悯孩子。

不过,喵姐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怜悯有毒!

虽然你是出于爱孩子的心理。但是,你的怜悯却很容易毒害孩子的身心。

因为怜悯是消极的,是一种贬低孩子的态度。

会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对生活的信心。

怜悯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不好的影响?

1.大人的怜悯会让孩子的痛苦加倍

举1个很普遍的例子:爸爸妈妈和孩子约定,下一个周日要带孩子去山里郊游野餐。

可是到了周六的时候,天气开始变得阴沉沉的。孩子就很担心,一遍遍地问妈妈,明天不会下雨吧。我们还能去山里郊游野餐吧。

对于孩子的这个问题妈妈也很焦虑。如果妈妈能够操控龙王爷,她真希望明天不要下雨。

不让自己的孩子失望。

但是天要下雨这种事谁能管得了?

抱着侥幸地心理,她只好安慰孩子,放心吧。明天一定不会下雨的。

结果,事实真的很打脸。从周六晚上就开始哗哗下雨,周日早上雨更大了。孩子清晨醒来看到这么大的雨就开始嗷嗷哭,怎么劝也劝不好。

看着孩子哭得这么伤心,妈妈急得也快哭了。她把孩子抱进怀里一遍遍地安慰他,我可怜的孩子对这次郊游盼了好久,可谁知道今天会下雨呢。哎,我们只好等下次吧。

但是,妈妈的安慰不但没有劝好孩子,反而让他哭得更委屈更大声了,一边哭一边大声喊:都怪这场破雨,害我没法出去玩。

现实生活中,因为突然的天气变化取消某个计划的事非常普遍,其实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件。但是,妈妈的态度却影响了孩子。她觉得孩子还太小,这次失望对他来说打击太大。

她对孩子的这种怜悯,让孩子把自己的痛苦也跟着放大了。要知道,如果我们可怜孩子,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有自悲自怜的合理理由。他会坚信,这个世界欠他的,他损失了很多,他没有办法做好自己的事,一切都在跟他作对。

他不但不会去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他的痛苦还会加倍。本来他哭一分钟会好,但是因为妈妈的怜悯,他可能就会更难受地哭上半个小时。

而如果爸爸妈妈用轻松的态度帮助孩子面对现实,那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比如,在开始制订计划时,爸爸妈妈就要预防有可能出现的失望,事先提出:假如下雨,就可以改期或者换成其他活动。

活动当天真的下雨的话,爸爸妈妈可以表现出:哦,真的下雨了。没关系,反正我们已经计划了其他方案。

这样,爸爸妈妈轻松平和的态度,就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能够面对现实,避免过度失望。

2.孩子会认为别人帮助他是理所当然的

孩子生病的时候,大人通常会觉得孩子超级可怜,愿意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什么都愿意帮助孩子做。

比如孩子想要爸爸抱着他才肯睡觉,想听100个故事。那些平时不敢造次的小要求,全都在生病期间暴露出来。

爸爸一开始是拒绝的,但是妈妈就会怼老公:孩子生病这么难受已经很可怜了,听他的又能怎么样啊?

然后又对孩子说:来,爸爸不读妈妈读。爸爸不抱妈妈抱。妈妈的底线因为对孩子的怜悯一点点消失,孩子也在利用妈妈的怜悯一点点得寸进尺。

即使孩子实在闹得太过分了,妈妈吼了几句。孩子委屈地说:我这几天都病得这么严重了。你还骂我。妈妈立马又内疚得要死,只好妥协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做。

生病的孩子需要我们的关注和理解,这很正常。他们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这也没错。

然而,当我们做这些事时,需要留意自己的态度。我们不应该怜悯孩子。这样就会让他们认为,自己生病了,这种痛苦必须要别人来承担,而不是自己承担。

不论何时他们都得知道,克服困难不是别人的事,而是他们自己的。不要因为孩子正在受苦、楚楚可怜,就忍不住屈从和妥协。

比如,孩子睡觉前说:妈妈我很难受,给我读100个故事吧。这时,你可以告诉孩子,妈妈可以给你读故事。不过只读2个,听了2个故事你就睡觉。多休息,宝宝的身体才会恢复得更快,到那时就可以自己读更多的故事啦。

聪明的妈妈,一方面要懂得拒绝孩子的过分要求,一方面要给予他信心和勇气。这样到了恢复期,爸妈和孩子就会轻松和容易很多。

3.让孩子失去勇气和坚强,变得不自信

小明的爸妈离婚了。

有一次在幼儿园有一个小朋友欺负他,老师马上制止了那个欺负人的小朋友,还对大家说:小明的爸妈离婚了,他已经够可怜了,你们不许再欺负他了。

老师的话让小明觉得很难受,他越来越没勇气去面对老师和小朋友,最后变得根本不想去幼儿园了。

小明的外婆也常常唠叨小明妈:你看你们离婚对孩子影响多大啊,小明这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

其实,让小明难受的不止是爸妈离婚,还有来自周围人对他的怜悯。这些怜悯太沉重,让他觉得自己确实很可怜,跟别人不一样。小明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没有勇气,越来越不愿意面对现实。

这样的态度有可能伴随他的一生。以后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小明就会失去越来越多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意愿。

现在这个时代,什么事情都可以发生。离婚早就不算什么新鲜事。家人和妈妈应该避免对孩子的怜悯,而是要坚强地告诉孩子:虽然现在是妈妈自己带你。但是,我们可以规划一下以后的生活,我相信我们会有办法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只有这样,妈妈表现出来的冷静,勇气,才能让孩子逐渐从悲伤中恢复过来。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作为成年人,我们面对挫折,接受挫折,应对挫折,这些都是被认为应该的。

但是,如果遇到挫折的是孩子,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他们很可怜。这种可怜会让孩子更加自哀自怜,觉得自己既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应对自己的生活。这样的孩子就算长大了也不会有啥作为。因为他自始至终关注的只有自己和自己想要的。

孩子遇到挫折时,

最需要的是支持理解

最不需要的是怜悯

即使生活中发生了重大的变故。

孩子仍然需要知道,

他有责任,有能力

也可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这时候,如果可怜孩子。

削弱的恰恰是他最需要的勇气。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