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懂心理学的妈妈,如何步步侦破8岁女儿偷钱

作者:萌芽研究所BUD 03-23阅读:3986次

小时候,你有没有偷过家里的钱啊?

虽然我们都觉得这件事不太光彩,但干过或者差点干过的人,并不在少数,而讨论起“拿钱”前后的心路历程,更是可以荣登十大童年集体回忆……

前两天,微博上有一个妈妈,就因为女儿偷了家里200块钱,突然火了。

事情的大致经过很简单,她发现8岁女儿拿了随手放在窗台的200块钱,不承认不说,还撒谎说钱是学校里捡的。她忍住自己的暴怒,很“讲道理”地把孩子教育了一通。

然而,引爆这件事的是,这个妈妈写的一篇“女儿偷钱之教育实录”分享到了网上…

感兴趣的可以看下这个妈妈自述的完整事情经过:

向上滑动阅览

周日

我发现家里少了200. 问我快8岁的女儿,你看见窗台上放的钱嘛?

她眼睛睁很大直直的看着我,没有啊。

我说真的没有嘛,她说真的没有啊。

我又问小儿子, 也说,没有啊。

周一

睡觉前女儿理书包。她说明天想在学校买点点心吃。我说好呀,那你不要忘记带钱包。

她说好的, 理好书包去刷牙了。

我也是多心, 周日她帮我买了牛奶水果,用的她自己的小钱包里的钱。我怕她钱包里钱不够,就去看她的钱包,一看里面除了一些硬币,还有200块。

我一看到她钱包里200块,马上很火大。周日她去买牛奶只有100的,今天变200了?

我喊她,她在刷牙,我拿着200块去问她:

你有没有拿妈妈放在窗台上的钱?

她口吐白沫:没有啊!

我声音开始响了:那你钱包里200块哪里来的?(拿200给她看)到底有没有拿!!

她开始喷白沫:没有啊!

我:你把牙膏吐了跟我说话!

她漱了一下口:我没有拿!

我几乎吼了:给你最后一次机会,你有没有拿!

她也开始叫:我说了没有啊,你为什么不相信我!

我:那这200块哪里来的?

她:我在学校捡的。

我马上追问:你什么时候捡的?

她眼睛朝上看看,说忘了。

我声音很大的说,昨天礼拜天你只有100 多块去买东西,今天钱包里200块,那就是今天捡的咯!

她很理直气壮的说,对,就是今天捡的。

我说,捡的钱是你的吗?学校里捡到钱,应该怎样?

她说,交给老师。

我说,那你明天交给老师。

她说,好。

我盯着她眼睛看,说,你一早就交给老师,我看着你交。

她梗着脖子也盯着我, 好的。

我心里已经两百个耳光甩过去了,这个时候我已经确定她撒谎。

洗完澡,我在给老二讲故事。

老大洗好后拿了她要讲的故事,坐在边上先看她的书。

她已经没事了。她心理已经一阵波澜过去了,以为自己混过去了。

给小的讲完故事。我拍拍前面,让她坐在我对面。

跟小的说,你也边上坐好,给我听好。

我开始说:你不要紧张,妈妈不会骂你。我就是跟你聊聊,我为什么不相信你。

我说,你上学两年了,捡到过钱吗?

她:没有。

我: 我们家这么多年也没有少过钱,我今天第一次少了200块,你就说你今天就捡了200块。你觉得可能吗?

我:我昨天问过你有没有拿,你说没有。我今天问你有没有拿,你说没有。

她:我是。。

我:我说完你再开说!

我:你一回家,芝麻大的事都一件一件跟我说,捡到钱你会什么都不说?

我:妈妈一而再再而三问你有没有拿,你说没有。然后说学校里捡的,还还给老师,你编故事骗我?你打算编到什么时候?

她开始哭了:妈妈我错了,我错了,对不起,对不起…

然后我继续说了半天,大概就是一二三。她也说,一边哭一边说。

后来,我也说不动了, 她也哭不动了,看看表快一个小时,眼睛都肿了。

小的就一声不响的在旁边听着,不停的给姐姐递餐巾纸擦眼泪鼻涕。餐巾纸用掉一盒多。

我最后说,今天妈妈批评你,你觉得委屈吗?

她:我不懂委屈是什么意思。。 (我厥到)

我:你觉得妈妈凶你凶的不对吗?

她:妈妈凶的对,是我不对。

然后我就送他们上床去睡觉了。我亲她晚安的时候,她抱着我又哭了。

看完这个故事,你的感受是怎么样呢?

坦白说,我内心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也没法像新闻描述那样,为这个妈妈的做法打 call 。

而且,在我看来,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处理方面,这个妈妈的做法,至少犯了两个错误。

面对孩子的撒谎

“懂心理学”意味着像审犯人一样逼供吗?

妈妈强调说,“知道一点心理学是有好处的”,“识破孩子谎言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追问”。

在孩子钱包发现钱的时候,这个妈妈当场就怒了,拿着钱当面和孩子对峙:

  • 你有没有拿妈妈放在窗台上的钱?
  • 声音开始响了:那你钱包里200块哪里来的?(拿200给她看)到底有没有拿!!
  • 几乎吼了:给你最后一次机会,你有没有拿!

孩子当时在刷牙,面对妈妈的质问,在害怕和无处可逃的境地下,只能否认和撒谎:

  • 没有啊!
  • 喷牙膏泡沫:没有啊!
  • 开始叫:我说了没有啊,你为什么不相信我!

面对孩子的反应,妈妈内心的情绪状况是:

我心里已经有两百个耳光甩过去了,这个时候我已经确定她在撒谎。

知道一点心理学是有好处的,我追问她什么时候捡,她眼睛开始转来转去,这就是要编故事的表情。

当面识破谎言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追问,不要给对方思考的时间,一个连一个追问,一定露馅的。

整个过程,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情景,和当初的母女对峙视频一模一样,当妈妈用权威来武装自己的时候,孩子的回答无论是真是假,是否定还是承认,从心理学层面这番对话和沟通已经成了一种保护色。

懂心理学的妈妈,你有看到吗,孩子正在用情绪本能地保护自己,保护处在弱势一直被当犯人般审视的自己

面对孩子不妥当的行为,

“以理服人”意味着要用强势来碾压吗?

在谈话之前,让女儿“滚”去洗澡,给自己一个机会平静下来,而沟通过程中,当女儿第一次尝试开口解释自己的想法,妈妈的第一句话却是厉声打断:“等我说完你再说!”

整个和孩子讲道理的过程,却成了妈妈对“我为什么不相信你的话”的一一论证:

我就是想跟你聊聊,我为什么不相信你。

你一回到家,芝麻大的事情都一件件跟我说,捡到钱你会什么都不说?

妈妈一而再再而三问你有没有拿,你说没有。你编故事骗我,你打算骗到什么时候?

说了一小时,孩子哭了一小时,姐姐偷钱撒谎的时候,老二也被妈妈拉到跟前一边“坐好,给我听好了”。

“小的就一声不响的在旁边听着,不停的给姐姐递餐巾纸擦眼泪鼻涕。餐巾纸用掉一盒多。”

女孩终于节节败退,哭着说:妈妈我错了,我错了,对不起,对不起…

最后这个妈妈还要总结下:

今天妈妈批评你,你觉得委屈吗?

我不懂委屈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妈妈凶你凶得不对吗?

妈妈凶得对,是我不对。

妈妈在事后运用“心理学”方式来和网友分析的时候,强调谈话中孩子体会到了羞愧和内疚,并且慢慢内化为自律:

“能够让大孩子自我行为修正的,往往一般是羞愧和内疚。”

整个过程,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依然还是犯人审讯的过程。听不见孩子的心声和想法,从头到尾,都是妈妈的“独角戏”。

而孩子之所以节节败退,是因为内在的自尊已经被妈妈的强势碾压了。就好像瓦解的城池,瓦解的尊重,孩子那句被打断的解释,从头到尾,都没有被妈妈所听见。

懂心理学的妈妈,你有问一句孩子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吗?

别自以为懂心理学

却把有色镜架在了弱势的孩子身上

说真的,整个事件里最让我不舒服的,可能还是那句一直站在“懂一点点心理学还是很有作用”的心理制高点角度,然后一路跟踪、人赃并获、引君入瓮般,让孩子崩溃地“承认错误”。

我们常说,要了解孩子的发展,要去学习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但曾几何时开始,心理学却成了父母审讯逼供的利器,成了父母强硬灌输的方式,这又何尝不是本末倒置呢?

想起几年前朋友也跟我分享过类似的处理方法。她的侄女7岁,平时是个主动分享的孩子,每次买了棒棒糖还会分给表妹。

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有一次侄女偷拿了家里的900块钱,夹在自己的日记本里,放在自己的床上,用被子遮起来。

结果,被给她铺床的妈妈发现了,妈妈拿着钱质问她,她当场否认了。然后妈妈没多说什么,带着孩子去了厨房,拿起一把菜刀在手里晃起来,对孩子说:“你不承认,我就把你的手指砍下来。”

孩子当场吓得大哭,赶忙承认是自己拿的。

等事情过去一段时间后,结果怎么样呢?

妈妈的观点是,“我让孩子知道了错误,我没打孩子,也没凶她。”

但是孩子呢?侄女自此却不愿意多谈一句这个事情,甚至会对表妹说,“你如果不听我的话,我拿菜刀砍你哦!”

很显然,由此至终,对这个“偷钱”事件的理解,孩子和妈妈的看法截然不同,当妈妈用“偷钱”来给孩子下道德标签,并且通过强硬举刀的方式让孩子认错的时候,只能给孩子内心造成道德压力,而这份情感创伤,也延续到孩子的为人处事的状态里。

这样子的教育方式,孩子除了恐惧、害怕和妥协之外,还能剩下什么呢?

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之所以成为每一个和孩子打交道的人,都应该认真研读的教材,恰恰是因为它背后的全局观和系统性。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太多太多的行为,无论是撒谎也好,偷钱也罢,都不是独立、片面的存在,解决方式也不会只能紧盯在一个点上讨论是与非、对与错。

把批评作为教育方式很简单,即便父母认为自己的语气足够克制,“不打孩子也没凶”,但是父母的肢体语言、语调声量和面部表情无法撒谎,孩子依旧只能看到父母站在对立面,戴着有色眼镜看着自己。

父母内心潜台词所反映的道德标签和不信任感,只能把孩子越推越远。

真诚与宽容,将心比心

才能让孩子的行为修正有效和持久

的确,在面对孩子不好行为发生的当下,任何父母都可能内心不好受,我们最担心的,或许就是“小时候没教好,长大了会不会变坏”,子不教父之过,这换哪一个国家,都是为人父母身上的重担。

但是一个有威望、成熟的大人,恰恰意味着会比年幼的孩子更能明白何为“真诚”,更能明白何为“宽容”,何为“将心比心”。

在八岁女儿偷钱的新闻下,也有很多人分享了自己童年偷钱被发现后,父母的表现:

@有粒药:有一次早起,看到父亲的衣服在沙发上又动起了邪念,结果被抓现行了。但是想象中的思想教育和暴打并没有出现,我父亲只是瞪了我一眼,对我说,以后缺钱就跟我说,我会给你的,不要再拿(注意措辞)家里的钱了。之后我真的再也没有拿过不属于我的一分钱。

@鱻魚finefine:小时候偷拿家里储蓄罐里的钱,后来储蓄罐空了父母才发现。发现以后,没有被打骂,爸妈很耐心,问我为什么偷偷拿钱花,因为想买商店里的东西,只记得他们没有生我气反而自责,后来就不再每天给我零花钱了,而是一周一周的给,大概就是这样的方式,反而让我理解了父母,也明白了心疼。

一个好的教养方式,是即便多年后孩子回想起当初犯错的瞬间,其实也能感受到父母字里行间用词的温暖。

孩子没有战战兢兢地去看待过去的错误,反而是一直记住,父母说过的每一句动容的话。

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比让孩子羞愧内疚去认错,更重要。

在很多孩子心中,要理解“偷钱”的行为是难的。

孩子或许只能理解未经允许把钱拿走的行为是错误的,会受到惩罚,但内心却无法从道德方面去定义这个行为。而让孩子真正明白一个“道德概念”,第一步是撕掉对孩子的“道德标签”。

先剔除“偷”这个词,不要像第一个妈妈那样,给孩子挖陷阱。这样的开场就很糟:

“你看你又做错了一件事情。”

“你知道偷钱是坏孩子的行为吗?”

带着假设去看待孩子的行为,本能地就已经把孩子推向了对立面。处理偷窃,其实正是给大人一个机会,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也许是孩子希望通过这种行为博得父母的关注,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孩子太缺乏父母的关注和爱了,而且没有归属感;

也许是孩子很想要一个父母拒绝买给自己的东西;可能是同学们都有,自己却一直没有的,于是耿耿于怀;

甚至也许孩子只是单纯地想要添置礼物,想给父母送什么礼物,这只是孩子“不成熟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但要捕捉深度原因,需要父母平心静气,需要避免孩子处在紧张以及羞愧的情绪中,这样子才能让孩子逐渐向父母敞开心扉。

我们可以尝试和孩子分享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开始。也许自己偷过东西,也许看过别人偷东西,这些都可以成为你和孩子对话的由头:“偷钱之后的感受并不好受,每次想到错事有可能被信任我的妈妈发现,就会觉得紧张、愧疚,觉都睡不好。手里拿着钱,却好像如石头那么沉重。”

我们也可以和孩子坦白这些钱在家庭中的用途:“这些钱,原定是给你报名钢琴费的,所以从银行里取了出来,这数额我也仔细数过了。”

让孩子了解真相和感受并不是坏事,在这样子的氛围父母才能更好地走近孩子,把话筒递给孩子,让孩子也有机会顺着你的故事,开启他的故事。也许父母也会发现,其实我们是好奇的,我们也很想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把钱拿走,放进自己的包里,背后是出于什么原因,会不会有什么小秘密父母并不晓得。

只有认真倾听孩子,孩子愿意坦诚并不惧怕地告诉你,我们才可以找到事情的出路。

在教养上,站在道德制高点去看孩子,并不应该。

因为在这个社会里,谁都会犯错,谁都曾经有过懦弱、害怕而撒谎,没有宽容和真诚的基础,永远也无法收获孩子的真心。

每个行为发生偏差的孩子,背后都是一颗渴望被理解的心。

孩子不会因为做了一件大人眼中的坏事,就真的变成大人担心的“坏”孩子。

只要我们真诚地跟孩子沟通,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尽情地相信孩子,他们才会有能量在错误中成长。

今天的文章,有没有触动到你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和想法在留言区里写给我吧。

留言我会选3位送礼物哦,3月26日(周一)文末公布获奖名单。

厨渣也能轻松上手,

百种美食随心做,

轻松hold住各种场合,

你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妈妈”~

春天野餐必备

babygo防潮垫

bumkins硅胶餐盘&明星款吃饭

干干净净吃完饭

本文版权归萌芽研究所BUD所有

转载合作请回复关键词 转载获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