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自由的同时,更需要纪律。虽然德国人一板一眼的程度经常令人瞠目结舌,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他们在纪律之下的要求,却是相当符合人性的。今天,我们就请台湾作者沈佳慧,来为大家分享,她眼中的“德国教育”。
本期嘉宾:沈佳慧 Monica Shen,生于台湾新竹,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毕业后从事媒体工作,曾任环宇电台新闻记者、播报及环宇电台旅游节目《漫步天涯》主持人。目前专职写作。以其亲身经历,生动、深刻、细腻地讲述了她陪伴孩子在台湾、英国、德国共六所幼儿园及两所小学学习、成长的故事。她带领我们跳脱身处的环境,进入德国基础教育现场,用全新的视角来观察、体验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和教育现况。
---------------------------------------------------------------
德国的教育中,不是告诉孩子不能犯错,而是用严肃的态度,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行为,老师会和颜悦色地劝说,不做人身攻击,但也不轻易姑息。老师也不会上纲上线地“请家长”介入,除非发生严重的暴力行为。从小就训练孩子独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小K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同班同学的妈妈米米(Mimi)打电话告诉我,小K在学校做了一件严重的事。虽然和米米很熟,但我仍然很紧张,因为通常她在晚上打电话给我,一定是重要或紧急的事。于是我急忙问她:我们家小K这个“捣蛋鬼”究竟在学校做了什么严重的事儿?
米米说:“他今天在学校写脏话。”
咦?写脏话?一般小孩不是说脏话吗?什么叫做写脏话?什么意思呀?
听了米米的描述和小K的“口供”之后,我发现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那天下午大家一起在教室写作业,小K写完作业后,和同学马克斯在写纸条玩耍。马克斯因为无聊,一时兴起,写了一句脏话故意骂小K,小K不甘示弱,也写了回去,马克斯又写了回来,一来一往,两人以互写脏话、骂来骂去为乐。紧接着后面出现了两个女生,把纸条抢走了。
“嗬’写脏话!”女生们一边叫着,一边跑着去把纸条交给老师。“乐于揭发”这个行为倒是全球一致呀!就这样“东窗事发”了。米米忧心忡忡地问我:“小K怎么会知道这些字呀?”我猜他写的这些脏字是从翻成德文的好莱坞电影中学来的。
处罚是为了让孩子改过,而不是让他丢脸
第二天老师也告诉了我这件事,我对老师的处理方式十分欣赏。
看了纸条之后,老师并没有生气,她把小K叫到跟前说:“这是你写的?”小K点点头。老师又问小K,“你写的那些脏话很高深,是一般这年纪的小孩比较不会用的字,而且平常他也不说脏话,怎么会写呢?”(因此我严重怀疑那些脏字,小K搞不好也不怎么懂,只是碰巧学来,拿出来用用罢了,只知道那是骂人的话,不知道说出来的后果会如何。)老师又说:“你去把字典拿过来。”小K心想完蛋了,这下不知道会被怎样处罚,只好乖乖认命地去拿了教室里的字典。
老师和蔼地告诉他:“你在字典里查查看这些字。”小K照办,查了起来。查了许久小K都查不到,老师又开口问他:“找了那么久,你找到了吗?”小K摇摇头。 于是老师请他放下字典,并告诉他:“字典里没有的字,就是不好的字,不能用,知道了吗?”小K点点头。
老师接着说:“以后不可以再写了,因为你犯了这个错误,所以操行成绩你这学期没办法拿到1。”(德国的成绩1相当于A)
老师没逼问小K这些脏话是从哪里学来的,只告诉他这些字不能再用,是不好的字,但是也给他和马克斯适当的处罚──操行成绩这学期没办法拿到1,然后也告诉了我这件事,给孩子留了面子和余地,但是也让他知道做了不对的事,要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德国教育中,对于这些生活细节和习惯,要求是十分严谨的,他们会顾及孩子的面子,但不对的事,也是坚持给予处罚的。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犯了错,总是在全班同学面前被骂,当时只会觉得丢脸,反而不觉得需要反省自己的行为。
小K的老师这样处理之后,小K从此再也没写过脏话或说脏话了。这也让我明白:处罚的目的是希望孩子改过,而不是让他丢脸,更不用说体罚了。体罚或特别严厉的处罚所达到的效果,只是让孩子更害怕犯错,让孩子犯错时只会掩盖或不承认罢了。
德国的教育中,不是告诉孩子不能犯错,而是用严肃的态度,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行为,然后能够改正。老师会和颜悦色地劝说,不做人身攻击,但也不轻易姑息不当的行为。老师也不会上纲上线地“请家长”介入,除非是发生严重的暴力行为。这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在小学的基础教育中,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行为导正做法,很值得学习。
从小就训练孩子独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另外还有一次,在早晨的上学途中,我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幼儿园的小朋友,走着走着就跌倒了,小朋友大哭了起来,他的妈妈知道这一跤跌得并不重,孩子根本是想耍赖,因此告诉他:“宝贝,跌倒没关系,你很棒,自己爬起来吧!”
那个小孩硬是不肯,坐在地上耍赖、大哭:“好痛好痛,妈妈抱!”当时经过的行人,都在看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有个小孩哭得那么惨烈。
那位妈妈还是不为所动,继续和蔼地站在离孩子五米远的前方说:“妈妈在这里等你,自己站起来。”妈妈十分坚持。
孩子在地上耍赖了快十分钟,他的妈妈就一直站在那里,等他自己站起来,并一直说些鼓励的话,但是丝毫没有要走过去抱起他的意思。僵了许久,妈妈又跟他说:“宝贝,赶快爬起来,不要哭了,上学要迟到了喔。”那小孩终于认命,眼角还挂着泪,此时却乖乖地爬起来,跟妈妈继续走着上学去了。
从这位妈妈身上,我看到了她十分坚持自己的教养原则。
德国人认为这是有必要的事。从小就要训练独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我也相信那个耍赖的小孩,从此再也不会故意耍赖,孩子是聪明的,因为他知道他的母亲不会轻易妥协,所以赖了也是白赖,不如跌倒了就自己爬起来吧。
也曾有一位德国妈妈跟我说:“对待小孩,要事先和他约法三章,而事后绝不妥协,孩子就会慢慢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可以商量的,而哪些是不该做、不能做的。他们也会知道,父母绝不会轻易妥协约定过的原则。”
德国人普遍都认为,必须明确地让小孩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是不容许的,否则他绝对会不断挑战你忍耐的极限。
个人空间、就餐礼仪、相互尊重
有人说,德国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他们需要自然的生长环境,需要爱护和尊重。不可过于控制,而要尽量给孩子多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
德国孩子从小就可以参与家庭的各项活动,还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但却不是坚持己见,而是与家人一起讨论。比如购买什么样的家用电器、汽车,如何布置房间、处理家务等,孩子都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与父母一起商讨,父母也愿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并且鼓励孩子一起执行,包括漆油漆、组装柜子、种花等。
虽然德国人如此注重“个人空间”,但是对于小孩在社交及餐桌礼仪方面,德国父母却有着远比我们更严格的标准。例如:吃饭时嘴巴不可以发出声音;刀叉也尽量不可发出碰撞的声音,若是不小心碰撞,一定要向同桌吃饭的人说声对不起;餐桌前不能随意打嗝;吃完饭后要离开前,必须征求同桌其他人的意见,问“我可以离开了吗?”……等等。
此外,不但是老师,连家长也必须学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学习懂得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不遗余力的爱。因此,即使是父母,有些事情做错了也要向孩子道歉说“对不起”,并且把“请” “谢谢”等词语挂在嘴边,每天早晨遇到邻居、老师,要说声“Guten Morgen”(早安),见到人要随时记得打招呼。德国人认为,这些看起来虽是小事,但却是非常重要的。
重视团队合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德国长大的孩子还必须学会:如何做决定、如何妥协、如何与团队合作、如何与人交涉。因为在德国人心中,很重视整体的合作关系,不管你个人能力为何,都要以团体的利益为先。
此外,他们也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位的习惯。例如在学校玩毕玩具、积木,都必须自己收拾好,放回原来的柜子里,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习惯。有了这样的习惯之后,大家便不必再浪费时间找玩具,也不用再回想上一次究竟是谁最后玩的,东西总是在它该在的位置上。
一板一眼的德国人,认为纪律是成功的要素之一,有纪律才有毅力,才会成功。学校与家庭配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第一步。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花时间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比送孩子去补习班更为重要。因为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可以使他一生都受用不尽。
-----------------------------------------------------------------
*版权声明* 本文文字内容皆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单位:北京接力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成长袋成长助力计划
-----------------------------------------------------------------
【超级育儿家】
搜狐母婴独家出品
紧抓实事热点,跟踪母婴新闻动态,剖析孕育道路上各类关键点
从生活出发,在孕期保健,婴幼儿喂养、发育、疾病健康,早期教育等方面,详解知识点,给出详尽的科学建议,让父母知晓孕育、养儿过程中各类问题如何轻松化解
提供超高人气活动、母婴消费指导意见
超级育儿家,您身边的育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