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上午,儿子不听劝阻,拔掉了我正给手机充电的插头,我很生气,批评了他。他看着我的脸,那个时候,我猜,我一定是丑极了,他的脸从开心变成了带着疑惑的笑,后来成了严肃,再后来眼睛就充满了眼泪。
我知道我只要再说一句,他就会哭出来。我看着他:“你问我的时候,我说了不能拔;你说就要拔,我还是回答你不能拔,但是你却拔掉了。”
我描述了刚才发生的事情。他一脸的委屈,知道这次我不会当做没关系。
“请问,手机是你的吗?”他说不是。
“那经过我同意了吗?”他摇摇头。
“既不是你的东西,又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你就不可以动。况且,我明确的告诉了你,不能拔,说了两遍,但是你没听,你不尊重我。”
他看着我,慢慢的走过我面前,关上了门,并且反锁。我问他为什么关门?他说不知道。但是关上门的一瞬间,我心里颤抖了一下:今天家里除了我,还有爷爷奶奶,儿子一定是怕爷爷奶奶听到我在批评他,所以才关上了门。
我心里蹦出来三个字:自尊心。
突然脑海里浮现出《霍顿与无名氏》里,霍顿小心呵护着手里微小的尘埃,连喘气都怕把无名氏吹走了。
孩子的自尊心,就像是霍顿手里的无名氏。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他的存在,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不经意的行为会对它造成伤害,但是他就在那里,如丝般轻盈、如泡沫般易碎。它禁得起保护,却受不起吹弹。
2
我不由想起上周发生的一件事情:
那天我送儿子去幼儿园,他很开心,进大门的时候,特别开心的大喊了一声。我平时习惯了在门口看着他上楼后才离开,但是那天等了几分钟,还不见他晨检结束,就凑进去看了一眼,却看到他站在墙角委屈的擦眼泪。
我以为他摔倒了,就往里走。儿子看到我之后,哭着向我走来。我问他怎么了,为什么哭,但是他始终不说话。旁边的一个老师估计是看不下去了,插了一句:“刚才**老师说他了,让他别喊了。”
我跟儿子求证,他还是不说话,一直抽抽搭搭的哭。我们站着的位置,正好朝着幼儿园的大门,门口有一个柜子,是给小朋友家长带药做登记的。他有意识的往那个柜子后面走,把自己藏起来,并且刻意让自己的脸朝着墙,背对着我。
那一刻,我忽然发现,他不再是以前那个在众人面前哭哭闹闹的孩子了,他有了自尊心,他企图在外人跟前藏起自己“不光彩”,也刻意的不让别人发现自己的丑态。
那天他哭了很久,如果是平时,应该早就高高兴兴的上楼了。意识到问题,等儿子上楼之后,我专门去问了当日晨检的老师。
老师是这样回复的:“他喊了一声,我让他站一边冷静会儿。”
一大清早,被罚站,来来往往的家长和孩子,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也许,他并不知道,那种感觉叫做自尊心,但是他心里不舒服,被老师晾在一边,被其他家长和孩子看到,他感觉到受伤。
3
两年前,儿子2岁。有一次带着儿子去商场玩,遇到一位老人带着一个小男孩,听对话,老人是小男孩的姥姥。
那个男孩和儿子挨着,坐在巧虎推广柜台的小桌边玩游戏。老人在旁边不停的让孩子玩对面的机器人,孩子两耳不闻,一心扑在巧虎上。老人威胁“你不去就回家”,不起作用,干脆直接拽着孩子走。孩子坠着屁股,就是不肯走。
老人起身走了,我以为老人生气了,走开吓唬孩子。却看到他走到对面的柜台,去和售货员商量着要退卡。这才明白,老人以为孩子爱玩,买了一张卡,孩子却不想玩,现在又退不了。
老人愤怒的回到柜台旁边,使劲一拉,孩子就拽起来,拖拉着离开了玩具。孩子央求着“再玩一会”,不肯顺从的配合她离开。蓦然,“啪”的一声脆响,老人一扭身,一记耳光脆生生的落在孩子脸上,孩子捂着脸颊,即使是喧闹的商场,这一声,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也同样惊讶了所有的人。
我感到孩子的自尊碎成渣渣,落了一地……
“如果是孩子的父母看见,会怎么样?”周围有人说了一句。
100块钱,就能让老人面对一个6岁大的孩子痛扇耳光,之前网上报道的孩子玩雪弄丢母亲手机被打死,也不足为奇了。
童年的无力抗拒,终会成为青春期的叛逆;童年的无法还击,终会换来来日的变本加厉。曾经的力量悬殊,终有一日,会变成势均力敌,那时候,大人拿什么底气说“我的孩子,我想怎样就怎样”?
4
父母眼中,孩子是自己的私人物品。“我想对他怎样就怎样,他是我的孩子”,似乎成了一些父母理直气壮打骂孩子的权利。
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无关场合,不分轻重。人都有惯性,孩子也是如此。打多了,无非是多一次少一次;骂多了,无非是更难听。
父母斥责孩子“说多少遍都不听”,“打多少次都不长记性”,却不曾想过,在孩子的意识中,“我不管做什么都是错,都要挨打挨骂”,那就索性父母气愤什么就做什么。
是父母把孩子逼成了自己口中的样子。
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在公众场合与父母顶撞。因为,父母伤了孩子的自尊,孩子才会如此回应,这是复制,也是报复。
网上孩子因为考试不及格、父母训斥等各种原因跳楼自杀的报道层出不穷,诸多人在惋惜孩子生命的同时,斥责如今的“挫折教育”不够,孩子在富足的物质条件下成了经不起风雨的温室花朵。
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孩子的自尊经不起践踏。童年时,无处安放的自尊,到青春期,都会成为叛逆的导火索。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父母要用自己的在言行和品德,言传身教的影响和教育孩子,而并非通过自己的打骂赢得所谓的权威。父母和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力量的失衡是一时,心理的失衡伴随一世。相互尊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才是父母给孩子最根本的品质教育。
- The end -
芝士视频签约作者:小花妈妈,85后全职妈妈。管理学硕士,注册会计师,曾在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任职。家有3岁男宝一枚,致力于科学育儿,推崇亲子阅读,分享育儿经验和技巧,提升亲子幸福力。公众号:花妈育儿分享
编辑 | 短大生 封面插图 | 77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