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体验馆:只有体验过死,才能更好地生

作者:萌芽研究所BUD 04-05阅读:706次

前天看《奇葩大会》,第一次知道“死亡体验馆”

原来这种“模拟葬礼”,在国外早已成为一种时尚。而丁锐是国内第一个开“死亡体验馆”的人,他在节目中,谈起他的初衷。

“死亡体验馆”不是鬼屋,它是让你在面临死亡的时候能够好好告别,能够找到一个空间,安放你的寄托

能够好好地谈论死亡。

丁锐给分享的一个故事,让我特别动容:

有一对夫妇去他们馆,游戏的时候,男人先淘汰,淘汰在那里就意味着死亡。他的妻子说,我也要跟他一起走。可是丁锐说,死亡是孤独的,走了就是走了。但女人坚持要一起走,最后丁锐同意了她的请求,并让她先躺上传送带走了。

看着躺在传送带上渐行渐远的妻子,男人哭着大喊:我爱你我爱你

原来,妻子早已得了癌症。她说,不想等自己死得那么难看的时候,再来跟老公告别,希望老公记住她最美的时刻,所以他们来到了这个体验馆。

死亡不像考试,可以让你复习;不像结婚,可以让你先谈场恋爱,做个准备。

死亡总是猝不及防。

这家死亡体验馆给了我们一个死亡的机会,让我们感知死亡,再回到人间。

我喜欢丁锐这句话:只有体验过死,才能更好地生。

当我们面临死亡的时候,才会意识到原来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是啊,生命教育,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死亡这个话题,我们中国人向来讳莫如深,不愿意去触碰,连想都不愿意想,更不要说准备。

“即使亲人到了临死之前,我们也会用谎言来安慰他‘会好起来’‘不要紧,没事的’之类,从没有真正直视过这个问题,直至死神猝然降临。”丁锐如是说。

而我们大人面对孩子天真的提问“人为什么会死?人死了会怎样?我会不会死啊?”更是手足无措。

记得有天中午,我和哥哥Joshua一起共读了《狮子王》的绘本。

当我们读到辛巴的父亲,老狮王惨死的环节,“洪水般的角马群冲过去了,辛巴在死寂的山谷里发现了一动不动的父亲。”

我本能地感到哥哥在我怀里变得紧绷,并贴紧了我,但我没有停顿,一直读下去。

读完整个故事,我看着Joshua,他眼角隐约还有泪痕。他看着我的眼睛,认真地问:

爸爸也会死吗?你也会死吗?

他直视我的眼睛,那样专注,似乎在从我眼中找到答案。

其实我也曾经像哥哥一样,面对着“死亡”,迷惑、甚至恐惧;很害怕讨论“死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不知道如何去回应;也设想过如果孩子问起,我肯定会无所适从。

不是没有经历过生离和死别,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想外公、外婆的时候,我就会抬头望望天空,看着天上的繁星,眼眶会湿润。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外公外婆的容颜,历历在目。

我曾眼睁睁看宠物离去

恨自己在生命的脆弱面前无能为力

小学五年级,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死亡,对于那时的我,除了恐惧,更多的是无能为力。

我家养育了五年的猫咪,在生完一窝小猫后的第二天,被人偷走,自此下落不明。

面对刚出生就失去了妈妈的小猫咪们,我尝试各种办法想延续他们的生命,用被子保暖、尝试给它们喝牛奶、甚至找其他哺乳的母猫……最终,我们挽救的速度仍跟不上猫咪生命消逝的速度。

接下来的三天里,我看到第一个猫咪宝宝清早死亡的遗体,接着到第二个,第三个……我整个人被紧张和恐惧充满,恐惧着接下来的死亡,但又无能为力。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好渺小,居然救不了我的猫咪。

我还记得父母目睹了我的伤心和难过,却很理智地告诉我:“这些小猫终究是活不成的,我们已经尽力了,这些都是命。”

而在小猫离开后,父母便在我上学的时候迅速地处理了后事。当我回到家的时候,我只能看到一个空荡荡的窝,空气中残留着猫宝宝们身上的味道,提醒着它们曾经存在过。

自此之后,我再也没有养育过任何小动物。我害怕面对它们死亡那一刻

好想听更多关于外公的故事

大人们却避讳着、小心翼翼地沉默了

高二,我直面了外公的突然离世。疼惜我的外公突然心悸过世,撒手人寰,那天对于家中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场无比残忍的别离

听妈妈哭着告诉我外公离世的消息,如闻惊雷般让我不知所措。

外婆呆坐在外公旁边,小舅陪着她。她呆呆落泪,嚷着,“我要陪你去”,“为什么你身体明明比我健壮,却比我先走”!

小舅庞大的身躯抱着外婆的身体,哭着:“妈!你别这样,你要想想我们!”这一幕,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我还是个孩子,当时只能默默躲在妈妈身后,抱着妈妈的手臂,脸藏在后面偷偷看着大人们。

接下来那几天,白天我一直陪着外婆。

大人们处理外公身后事,大部时间都是沉默,那会儿我仍被当作“孩子”,不需要知道太多。我在老房子里陪着外婆,听外婆自言自语,一遍又一遍地讲他们年轻时的故事,爱情,亲情,还有无尽的往事,都是我从没听过的关于外公的故事。

但在所有亲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外婆却沉默了。大家都小心翼翼地,避免着谈论太多,“死者已矣”那种小心谨慎的“避讳”,似乎是一种约定俗成

我很想把从外婆那儿听来的故事告诉大家,但似乎又不应该说。每当谈起过去和将来,只剩下了长辈们之间的互相祈祷,“慈祥的外公,一定会庇佑我们子孙后代”。

白天忙碌后的深夜,我时常在房间一个人偷偷哭泣。不断回忆着外公。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告诉自己,外公并没有离开。在沮丧的时候,想念外公的时候,我就看着天上的繁星想:外公,你在天上陪着我们

失去也许就在转瞬间

而我已经无法再像小孩子般躲藏

我第一次真正地思考死亡,是在2017年,外婆离世。

外婆是尿毒症晚期,在ICU病房里度过了最后的的时光。当我赶回老家的时,见到的是在棺木上静躺着的外婆,化着妆,很安详,瘦到让人心疼。

我仍记得外公去世时的情形,如今,我跪在外婆面前,仍旧悲痛到不能自已。

内心有多少难受、悲痛、遗憾和懊恼,还有穷尽一生都无法填满的想念。多想跟外婆有一个正式的告别,让外婆可以再看一眼她最爱的孙女;多想知道她在走之前想起了谁、想说什么、想向我们转达什么……但是都来不及。

外婆去世后的半个月里,我一直陪着母亲。握着她的手,感受着她的辛苦和难过。她也像当年的外婆一样,和我絮絮叨叨着年轻的故事,却不只是回忆。

母亲说,“将来我也会走”,母亲用她的方式在劝解我,告诉我,“失去也许就在转瞬间,而外婆的生命已不在于长短,她养育了我们,也成就了我们

如洪水般的角马群冲过,死寂的山谷里,我看着深爱的人,而身边早已没有地方让我可以像个孩子一样躲藏起来。

因为已经无法躲藏,我开始认真地思考死亡和生命的意义。

当时身边已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一岁多还在吃奶,一个两岁多正值幼童。也许有一天我也会离去,寿命终有期,左手看着年迈的长辈一点点老去,右手看着年幼的孩子正茁壮成长,年近三十的我,第一次深刻地意识到,我身上所承载的力量。

我开始对死亡释然。

曾经,猫咪的死,我不能原谅自己,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外公过世,我不能理解,死亡可以永远地带走一个人,而我们竟如此避讳谈论死亡;外婆过世,我却在生命的轮回中,在母亲直言的心声里,从悲伤中慢慢走出,逐渐地把悲伤转化成力量。

开放地、诚实地讨论死亡

好过让孩子独自去理解这件事情

那天中午,当哥哥问我《狮子王》中那个问题的时候,我是这样回答他的:

哥哥很认真地听着,并不一定真的知道什么是“死亡”,但是第一次讨论“死亡”,这个答案还是能让他懵懂地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最后我和哥哥一起给辛巴的爸爸写了一封信。哥哥认真地告诉辛巴的爸爸:

“辛巴是一个好勇敢的狮子。我喜欢辛巴!”

我们从小被教育,死亡是黑色的,是痛苦,也是失去,是悲怆,也是禁忌。我们不可谈,也不许谈,但即便如此,死亡还是在那里,并不会因为我们的避讳而不存在。

死亡是不可控的,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如果生命的离去代表着失去,那世间还有什么是永恒的?

我现在知道了,原来当面对饲养的猫咪死亡的时候,可以这样坦白告诉我:

“死亡,就是再也回不来了,因为身体已经不能动了”,小猫咪死了以后就感觉不到任何东西了,他们不再呼吸、说话、思考,他们不再活着了。

我现在知道了,原来当我害怕是不是我不够努力,才没有挽救回猫咪的生命的时候可以这样安抚我内心的恐惧:

“并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事情才让猫咪死去,我们也都希望猫咪还在, 但我们一直都会是一家人。”

我现在知道了,原来当我担心我身边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时候,可以这样告诉我:

“每个人都会经历出生和死亡,但是人们只有很老的时候或者发生严重意外的时候才会死去。”

我现在知道了,原来当我想念离逝的外公的时候,可以这样告诉我:

“外公过世了,我们会非常想念他,但是当我们想他的时候,他还活在我们的记忆里面。”

逝去,并不代表失去,当我们能够好好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也学会了更好地生活下去,因为生命的力量也许并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的宽度和内涵。

就算我们再也见不到

不代表生命的画中没有彼此的位置

豆瓣口碑9.5的美国年度佳剧《This is US》(《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其中有一幕也谈到死亡。

片中的小女儿看到爷爷得了癌症,非常虚弱,问二十几岁的叔叔凯文:“爷爷会死吗?死了之后会发生什么?”

凯文不知如何解释生死,把孩子们赶去睡觉,却又觉得不妥当。经过一番思索,他拿着一张画,重新向孩子们讲述他眼里的生命延续与轮回。

生活就像一幅画,充满了色彩。每个人一路走来,带来了自己的颜色。画中这里是我们先祖的起点,而我就在画的另一端然后我开始思考。也许我们出生前,命运就已经被画好了?又或我们死后,才会出现在画上?

“就算一个人死了,就算你见不到他们,不能再和他们说话,不代表画中没有他们的位置。”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

没有死亡,没有单独的你和我,或者他们,我们都是一体的。这幅凌乱的、狂野的、色彩缤纷的奇妙之画,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这就是我们。当你提起画笔,希望你在画布上留下的,是一抹温暖耀眼的色彩。”

编剧用这样形象又巧妙的方式,来传达和诉说生命的意义,让我感动不已。

是的,生命的长河是一个又一个色彩的延续,每一个个体。不论是已经离开的,还是现在和未来的,都有他们的位置,并且构成了整条轨道的缤纷。

学习如何和孩子谈论死亡很难,但开放的、诚实地讨论死亡,会远比让孩子独自去理解这件事情要好

萌芽的话

哥哥Joshua的幼儿园从3岁起,就开展生命教育的项目。孩子们一起养了一群蝌蚪和毛毛虫。

那段时间,Joshua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拉着我去看他的“小朋友们”,这个蝌蚪叫什么名字,那只毛毛虫吃了多少东西。

原来孩子们也许还搞不清两只蝌蚪、两只毛毛虫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却把所有“小朋友们”取了好听的名字。

但在某一天,好几个蝌蚪死去了,浮在水上。

后来在班级群里,老师贴给我们了一段话:

亲爱的父母们,我想让你们知道今天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而你的孩子可能会跟你谈有关死亡的话题。

当我发现蝌蚪可能快死的时候,我就跟孩子们进行了一场生命话题的讨论。我们讨论动物存活的特征,而孩子们纷纷提出:

会呼吸

会吃饭

会喝水

会感到幸福的

会长大和移动

所有孩子都进行了观察,发现蝌蚪没有再表现出这些特征。现在我们有10个孩子相信,蝌蚪已经死了,还有3个孩子希望蝌蚪只是‘睡了一个长觉’。

明天我们将再次观察我们的蝌蚪,并讨论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其他蝌蚪更好地活着。

之后,我们将为死去的蝌蚪举行一个小型的葬礼——希望所有的孩子都相信它们没有睡着。

这真的是一个坏消息,为蝌蚪默哀。

后来,看着孩子们一起想办法保护剩下的蝌蚪,一起去操场给小蝌蚪们默哀,举行葬礼,这些过程,都让我动容。

死亡的确是件肃穆的事情,提起来不免沉重。但给孩子们的死亡教育,有时候也可以这样顺势而为。

如果有心,一本绘本,一片落叶,一只小动物的离世,都是我们的好契机。

今天的文章让你有什么感触呢?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也来留言谈谈吧。

留言我会选3位送礼物,4月9日(周一)文末公布获奖名单。

出门抵御紫外线的玩美3组合

瑞士SHADEZ防晒太阳镜

澳洲babybanz双面防晒帽

可折叠,想放哪就放哪

堪称卫生楷模的无尘粉笔

超强的着色力和显色度

清除笔迹so easy的旅途最佳陪伴物

本文版权归萌芽研究所BUD所有

欢迎转发分享

转载合作请回复关键词 转载获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