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妈妈是超人3》,贾静雯为了让咘咘好好吃饭,可以说各种招数齐上阵。
第一式:摆事实。
开饭了,咘咘不想吃饭,就开始找借口说饭菜太“烫”了。
贾静雯和修杰楷轮流装作试验一下的样子,说,“不烫”,可以吃了。
咘咘坚持说,“烫烫”。
第二式:求、哄
“吃菜菜”
“吃皮皮”
“肉肉要吃哦。”
“吃菇菇”
软软的台腔,咘咘爸妈为了让孩子吃口饭也是很下功夫了。
第三式:讲道理
贾静雯会哄咘咘说,“吃青菜才会漂亮。”
但,讲道理明显也没什么用。贾静雯趁机塞给咘咘一根青菜,转一圈抱回到餐桌时,发现她还在吃那根青菜。
第四式:言语“威胁”
咘咘坚持不肯吃,被吼出全名“修允菲”,也没什么用。
修杰楷就说,“我看她是欠修理”。
咘咘立刻眨巴着眼睛说,“我不要被修理。”
咘咘爸妈一秒破功,又失败。
第五式:背桌思过
不肯好好吃饭的咘咘被转过餐椅背对大家,要承诺说“我会好好吃饭”才可以转过来。
咘咘一下子委屈的哭了,终于妥协。
虽然终于“逼”娃成功了,但当妈的也是看得很心疼,“眼泪这样子含在眼睛里”、“小珍珠不可以这样乱用哦”。
第六式:加油打气
虽然咘咘已经开始妥协吃饭,贾静雯还是抱着妹妹BO妞在旁边给咘咘喊“加油”“加油”。
还好,咘咘端起碗喝光了汤。
第七式:终极杀招——请老师
如果以上这些招数都不好使的话,贾静雯说,还有个终极杀招,“要我叫Coco老师来陪你吃吗”。
原来咘咘最怕幼儿园里的coco老师,一听到老师的名字就会慌张站起来,然后乖乖吃饭。
想想这一幕真既心疼咘咘的,又心疼妈妈贾静雯。
小孩怎样才能好好吃饭?
这几乎是每位父母养孩子都会遇到的千古难题。
拒食
挑食
厌食
少食
贪食
……
有的妈妈甚至会说,因为吃饭的事,自己都快得抑郁症了,每次吃饭都想把孩子揍一顿!
但真的是孩子太熊了,不会好好吃饭吗?
还是我们有意无意的把饭桌变为“战场”?
小小饭桌
成大人孩子拉锯战场?
父母:你是在养孩子,
还是在养体重?
很多父母,看见孩子胃口好身体壮,才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于是,如果孩子好瘦,大人们就会觉得“好可怜”,需要给点好吃的补补;还经常被自己的“责任感”或者“内疚感”绑架。
“孩子不爱吃饭,一定是我饭做得不好”
“孩子这么瘦,我对不起孩子”
“别人家孩子都高高壮壮的,我家娃太瘦了,都怪我!”
但养孩子的成就感不该是吃了多少饭啊,天生吃货这种事,本来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的宝宝天天吃“猪食”也开心,但有的宝宝面对妈妈挖空心思做的“大餐”也都只是多看一眼,并不会多吃一口。
而且更深一层的真相是,我们大人控制孩子吃饭是为了控制孩子。
《孩子:挑战》里面曾提到,
表面看起来,父母深信给孩子提供食物是自己的重大责任,看着孩子挨饿而什么都不做,这就不是好父母。
然而,我们对吃过分注重,对孩子瘦弱和健康焦虑不安,通常都是面具。父母可能选择相信自己这么做是责任感,而事实上这是在掩饰控制孩子的想法。
这一段话,很直,可能很多父母或者孩子祖辈看了会觉得心里不舒服,
“我只是为了孩子好,
怎么就成了要控制孩子了?”
但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
我们到底是因为孩子不吃饭生气,
还是因为孩子不听我们的话而生气?
如果想不通的话,有个办法就很好用,那就是把孩子换成你的朋友来设想一下。
比如,如果你的朋友不想吃土豆,你会一直逼TA吃吗?
你可能会劝,但多数不会因此而生气,更不会逼迫朋友,对不对?
因为吃不吃土豆,最终是朋友的事情。
而吃饭,始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我们都想要养出一个自主独立会思考的孩子,怎么到了吃饭这件事上就不要他有自己的想法了呢?
最近看到一桩妈妈控制孩子吃饭的极端案例。
台湾明星狄莺会要求自己的儿子必须吃到大人的饭量,每周吃什么(比如几顿牛肉)都固定好,每餐分到孩子的盘子里,然后一直盯着孩子吃完,每天要花7个小时看孩子吃饭,每顿饭吃2小时。
而这个被逼着吃饭、被控制长大的孩子,长大之后终于“崩溃”,在美国读书,威胁要进行校园枪击,警方从他家里搜出了1600发子弹。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会这样极端,但很多时候会自觉不自觉想去“控制”孩子吃饭;而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吃饭就变成了大人和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孩子:“不要不要”,
是真在拒绝还是意图控制?
宝宝在一到两岁的期间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产生了控制意识,并且已经渐渐发觉到自己有控制他人的力量。
特别是在饭桌上,当妈妈或者长辈对他吃饭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反应时,宝宝的内心戏是酱紫的↓
这种行为一旦养成习惯,孩子在饭桌上控制家长就是分分钟的事儿了。
只要有勺子靠近,孩子马上灵活躲闪,好不容易吃进去了,一张嘴又吐了,一甩胳膊,勺子还掉了……即使亲妈狠心当后妈甩手不管爱吃不吃吧,奈何亲奶奶亲姥姥受不了啊,不吃饭哪行啊!于是给玩具、给看动画、给跑来跑去追着喂……
但顺应孩子的想法步步妥协,在家里可以,但孩子长大了以后呢?
上幼儿园也要跟老师谈条件吗?
跟朋友吃饭也要追着问有没有吃饱吗?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互相控制都不是什么好的行为,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慢慢学会互相尊重。
尊重孩子,
信任孩子有能力判断自己是否需要食物。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有提到,孩子在一岁前会因为成长速度增快而吃得很多,但进入一到两岁的学步期后,体重增速就会明显放缓,并且将一些多余的婴儿脂肪转换为能量,爸爸妈妈可以明显看出,这个时期的孩子是纵向发展而不是横向发展,所以这个变瘦的过程是正常的。
此外,学步期的孩子心情还会起伏不定,饮食习惯也会变幻无常。其实这样是很正常的,我们大人也会因为心情变化突然想吃或者不想吃点啥,孩子怎么就不能偶尔任性咩?
到了一岁多,开始“挑食”。
这时候的孩子还会有自己的特殊口味偏好,并且零食或者甜味的食物会更加吸引孩子。
这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做到对是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担忧。
孩子拒绝一些新的食物也是正常的事情,把这些被拒绝过的食物放到孩子面前几次,并且耐心等候,也许在某天他们会重新选择“嫌弃过”的食物,新世界的大门又会重新打开啦。
而且一顿饭不吃,真的会有严重的后果吗?
《华人育儿百科》把儿童喂食困难的原因之一归因为父母过度担心。父母总担心孩子不知道饥饱,不知道吃多少才够,总是想让孩子多吃一点,孩子吃少一点就很焦虑,恨不得把孩子手脚绑起来一口一口喂进去。
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判断自己是否需要食物。
孩子需要慢慢发展对自己的能力的信任感,比如用多大的力气走路才不会摔倒,吃多少东西才不会饿,这是他自己成长的责任。
作为家长,我们不该越俎代庖,替孩子成长,事实上,我们也根本替不了他们。你提供的捷径他最后都要通过弯路再走回来,一时图方便造成的隐患,孩子长大了也得慢慢还。
做好准备,
把吃饭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讲真,其实在吃饭的这件事上,只有孩子才能调节自己的需求,父母和长辈唯一能在劝饭的这件事上做的,就是给予孩子信任。
我们相信他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去控制自己,吃饭,是孩子的问题,交给孩子解决就好。
爸爸妈妈们能做的就是做好准备啦,随你怎么折腾,依然逃不出我的手掌心,这也是界限之内的自由吧。
准备多样化的食物
孩子对食物有饮食偏好没错,但小孩子的偏好没有那么固执,通过不断地给,不断地尝试,大部分孩子还是能接受多样化的食物的。
事实上有成年人也做过实验,如果不断地尝试吃之前不喜欢的食物,经过一段时间(大概几个月),就能接受这样食物了,甚至还有可能爱上呢!也就是说,人的饮食偏好并没有那么顽固。
萌芽科普群的达人妈妈们曾分享过两招:
① 制作一个点心盘,用冰格装着多样少量的食物,每个冰格都可以装些一口大小、色彩丰富、营养均和的食物;
② 沾酱增添食物风味,对于一些比较没有味道的食物,尤其是蔬菜,可以制作一些酱给孩子搭配食用,这些酱可以是水果泥、一点点的沙拉酱、豆泥,豆腐泥之类的,沾着沾着孩子就会吃上瘾了。
“你可以不吃,但要有礼仪”
法国人从不用“喂”这个字眼,他们会把吃饭叫做“进餐”,法国娃娃都是秩序十足地等待吃饭,让他们知道怎样吃和与谁一起共餐,才是法国妈妈们最关注的事。
每一顿饭都值得被郑重对待,吃饭这一件小事,折射的是对孩子的教育,可以借此教孩子学会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
在德国育儿圣经《每个孩子都能好好吃饭》一书中,两位作者强烈建议用“仪式”去调整孩子的吃饭习惯。
当孩子拒绝“吃饭”这件事时,请让他陪在家人身边,自行完成一顿饭的仪式,以此给予他信任。吃完饭后,可以让孩子打个招呼,“宝宝吃饱啦”,或者把餐具放好,然后跟餐具们说拜拜。
愉快的餐桌时光
我们跟孩子一起吃饭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少一点责备和唠叨,跟孩子一起享受愉快的餐桌时光,不要把餐桌变成战场。当饭桌的话题变得更加愉快,孩子就会把“快乐时刻”和“与家人一起吃饭”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他会变得更加热衷吃饭。
同时,要让孩子独立尝试独立吃饭,让他逐渐从用手抓过渡到使用汤勺和叉子,如果他没有提出请求协助的讯号,就不要伸出喂饭的“援助之手”。能够自己决定吃什么和怎么吃,也会让孩子爱上吃饭,控制不了父母,控制好吃的也是不错的。
吃饭是人的本能,饿着身体会不舒服,没有孩子会喜欢身体不舒服的。胃口大小个体差异很大,没有什么可比性,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只有做好准备,充分信任,相信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每个孩子都能好好吃饭。
参考书目:
《每个孩子都能好好吃饭》安妮特·卡斯特-察恩哈特穆特·莫根罗特[著] 中信出版社
《华人育儿百科》天下杂志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萌芽的话
饮食男女。
吃饭在我们的文化中从来都是头等大事。
科普群的一位妈妈之前也一直特别忧心孩子吃饭的事情,她跟我说,虽然孩子其他都还好,但真是瘦的像“难民”,脱掉衣服可见根根肋骨,老人家常心疼的要掉眼泪。他们大人劲浑身解数想让孩子多吃一点,奈何孩子就是吃不了多少。
前天她跟我留言说,自己已经“放下这件事了”,因为:
了解到她和孩子终于停止为吃饭而“强迫——抵抗”的拉锯战,我很开心。
陈丹青说,味道和声音一样,都是可以唤起人的记忆的。
我也坚信这一点,妈妈的味道,是一个人走多远都能回味的牵绊。
虽然自诩“厨渣”,还好我有两只在吃饭方面也算天使的宝宝。在吃饭上,并没有烦恼过多少。想来等他们长大以后,回想起童年的味道,是美好的留恋,是心底的温存。
你会为孩子吃饭的事情发愁吗?来分享下你家的餐桌故事吧。
留言我会选3位送礼物哦,4月9日(周一)文末公布获奖名单。
本文版权归萌芽研究所BUD所有
转载合作请回复关键词 转载获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