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很保守的人。我的父母更保守。让他们那一代来进行性教育,听起来都很荒唐。我想我的保守,与他们有相当大的关系。
初中的时候,学校为了提高学生性知识,设置了一门课叫做《生理卫生》,但教课的老师太紧张。第一次上课,她支吾半天,说,你们自己看书吧。随后就走出去了,再以后,我就没再见过她了。我看过琼瑶,读过王二,但直到二十多岁,在性方面,我仍然停留在幻想上。
我真正的性启蒙有赖于网络的兴起。
2002年,北京大学开放了一个著名的论坛,叫“一塌糊涂”。它的名字来自北大的象征:一塔(博雅塔),一湖(未名湖),一图(图书馆)。论坛里面有一个分论坛,叫“人之初”,里面分门别类搜集了大量的性教育材料。既有性知识,性观念,性态度,也有性行为的具体描述。
另外,还有很多人现身说法,或是解答他人的疑问。最让我震惊的是,里面还有一版专做“酷儿”,这在当时几乎不可想象。
数十年来,我以为其他领域不论,单从性学方面看,这个论坛可谓真正做到了蔡元培老校长的理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直到现在,我也觉得这是大陆最好的性启蒙教育站点。但很可惜,它被关闭了。
后来,我还买了潘绥铭先生、李银河女士以及金赛等人的著作,但这些研究虽都有开先河的勇气,毕竟离人间太远,用来作为性启蒙书籍就意义不大了。
我们那一代,也有很多朋友的性启蒙得益于A片。日本女星名字有些非常长,但他们如数家珍。但这其实这并不健康,因为A片借鉴好莱坞的流水线作业,只求刺激观众感官,里面剪辑拼接太多,所以并不适合做教材。
另外,听说很久以前,一般社区委员会也会发一盘光盘讲座给新婚夫妇,但似乎后来也没有了,至少我没有得到。
那些年我一直以为,中国在这方面的路还很长。但如今十几年过去了,社会对性的理解有了很大的不同,对于性教育的探讨逐渐深入,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
尤其是我们这一代,在这上面吃亏太多,因此做了父母之后,就格外留意。我们不再希望如父辈一样对此禁言,从而让儿童连保护自己都学不会。
(《完美陌生人》中女儿要去约会过夜,父亲如此对待)
因了这些需求,也可见这几年不但教材逐渐更新,很多专业的书籍也相继出版,《从尿布到约会》就是其中一部。
作者黛布拉·w·哈夫纳有25年的性教育经验,曾任美国性知识教育理事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长达12年,且拥有耶鲁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和维德恩大学公共服务博士学位。但这两点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她有一双儿女,这本书的内容,可谓都经过实践检验了。
此书分为四部分:基础篇、婴儿与学步儿、学龄前儿童、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从年龄段上,包纳了儿童在成人前的所有关键阶段。
书当然极为专业,内容翔实,而且用了很大篇幅来阐述专门的问题,比如性侵害、性别观念、约会等等,值得每位有16岁以下儿童的父母购买钻研。
尤其是,当下环境与我们当年又不一样。比如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所提到的电视电脑对儿童性观念的影响,现在远比以前严重,这就更需要有专业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新问题,而这些内容书中也提及了。
另外,黛布拉女士也提到了学校性教育课程的设置,虽然不太详细,但也约略做了论述,所以对教师来说,此书也可作为参考。
不过,想到前一段北师大编纂的性教材在地方学校遇到家长阻击一事,还是要多说几句。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对性的观念已日渐开明,但实际上整体氛围仍然相当保守。要知道,我们自民国就有了相当成熟的性观念的讨论,但为什么到今天仍不能如欧美一样,可以对性保持一种天然自然的态度呢?
原因大概就在于我国国情不同。和西方不一样的是,我们有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对性的定位与道德相关,缺乏真正的公众讨论。严格来说,性观念是长期被禁锢的,不允许人们正常的接受自己的身体,对女性尤其缺乏公平,“荡妇羞辱”在现在依然常见。
所以,由于社会整体氛围的保守和未除掉的禁忌,尤其是在法律并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以为性观念的传播,在幼儿阶段不宜讨论过深,以避免周边不友好的环境给其带来巨大的压力。在小学低年段之前,应以教幼儿学会有意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为主。
总之,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性和政治一直以来都是禁忌最多的区域,也是最为黑暗的领域,但只有突破黑暗才有光明。我们期待有一天,人们都可以自由和自然的去面对它。
书 名:《从尿布到约会:家长指南之养育性健康的儿童
(从婴儿期到初中)》
作 者:【美】黛布拉 ·W.哈夫纳
译 者:王震宇 张婕
出 版 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青豆家教馆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