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懂得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懂的那么多的育儿知识,在有些地方依然养不好孩子。
我家有个起床困难专业户,现在三岁半了,马上就要入园了,早上再这样睡到日上三竿,这可如何是好。身为育儿达人的我当然不会轻易被打败,各种学习,各种尝试。
首先,为了早起,先各种锻炼早睡的习惯。比如,建立睡前小程序,创造昏暗安静的睡眠环境,睡前亲子阅读,听故事,喝牛奶。再比如全家熄灯,和孩子同时进入睡眠环境。总之,你能想到的各种办法,我都不断的尝试,然后不断的失败,再继续尝试。
当各种尝试有了效果之后,我以为早睡就意味早起,结果现实啪啪打脸。这孩子不管睡的有多早,早上依然是微张着小嘴,怎么叫都叫不醒。
为了应对孩子赖床,我也使出了洪荒之力。比如放喜欢的儿歌,讲故事,抓着小脚丫挠脚心,还会假装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若温柔的不管用,也试过严厉的强制拉起来。但大多时候是不管用的。
当我以为就要认命的,只能静待花开的时候。两次的经历让我发现我是如此低估了孩子的智商,她的反应也颠覆了我以前的认知。
第一次,周末定了出行计划,要带她去喜欢的姥姥家,因为要坐火车。早已经领教了这孩子的睡觉神功,便及早的不断进行语言暗示,晚上要早点睡觉,明天早上要早点起床,不然会赶不上火车。翌日,我早早起床,正在收拾东西,看时间还早,就先不叫醒孩子。结果动静太大,小家伙醒了,并且第一句话是:妈妈,我不想睡了,我要起床,去姥姥家。第二次,如出一辙,因为第二天小朋友们组织活动,早上依然是自动醒了,说妈妈不睡了。
我这才意识到,所谓的任何方法都不怎么奏效,是因为这些方法在她眼里就是方法,没有击中她的动力。她完全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那些个赖床的早上是根本就知道,在那个时刻,再睡一会比其他更有动力。那些能起来的时刻,是自己本能的判断,起来要做的事情更让她有动力。
孩子的小心思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各种科学育儿,方法论的背后,都更应该有一个了解自己孩子的妈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心理的因素。赖床的背后并不一定就是简单的没有睡够,找出孩子真正的想法,多去理解孩子,激发孩子的动力,有时候比机械的方法论更有效。
其实不止赖个床这个小事,还有很多事情,我们学习了太多的育儿知识,一条一条的照着做,却发现似乎对自己孩子并不奏效,这个时候,就该有到孩子心里去看一看。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