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妈妈都碰到过这个难题:别的小朋友想玩自己家的玩具,但是孩子说啥都不乐意拿出来。
“小气鬼,让小朋友玩一下嘛!”
“跟小朋友一起玩,更开心啊!”
“你不能这么自私啊,你去人家家,他是不是把玩具拿出来给你玩的啊?
事情往往以孩子的大哭收场,但孩子不分享,真的是自私小气吗?
01
别让分享变成“掠夺”
《妈妈是超人》第三季中,嗯哼分享玩具的片段让人印象深刻。
嗯哼的家中有非常多的玩具,妈妈霍思燕提出想要把他不常玩的玩具捐出去,但遭到了嗯哼的强烈“抵制”。嗯哼坚定的回答妈妈:“我不愿意”,之后还以哭闹抗议,全身都写满了拒绝。
冷静了一会后,嗯哼对妈妈说:“妈妈,我来决定要不要捐。”霍思燕果断答应:“好,那我陪你玩会吧。”
之后,妈妈霍思燕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这样好不好,我们去看看,你愿意,我们就把玩具捐给更需要的小朋友,你不愿意,我们就把它们带回来。”
这一次嗯哼愉悦的同意了,并且帮着妈妈收拾出了很多自己的玩具。
玩具是每个孩子的心头宝,嗯哼也不例外。
从坚决不捐,到主动捐出了比妈妈预想更多的玩具,嗯哼的心态变化中,妈妈的做法特别重要。
霍思燕始终在对嗯哼强调一件事情:“玩具的所有权是你的,你来决定要不要捐出去。”
这恰恰是引导孩子分享的重要前提: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
02、宝宝的物权意识
“我的,你的,我们的……”当宝宝开始使用这些关系代词时,说明他的物权意识正在发展中。处于物权敏感期的宝宝,对分享格外“过敏”,在“物权敏感期”内强迫孩子去分享,这是很残酷的事情。
有一首美国儿歌《幼儿所有权法则》特别有趣:
如果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
如果能从你手中夺过来,那东西就是我的;
那东西我刚拿过来,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是我的,不管怎样它永远不会看来是你的;
如果我在搭积木,所有的积木都是我的;
只要看来像我的,那就是我的;
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
你的玩具放回原处时,它自动变成我的;
如果东西损坏了,那就是你的。
这首儿歌反映的正是宝宝们有趣的物权观念。
正常情况下,5岁以内的宝宝对自己的“所有权”意识比较深,尤其是1-3岁期间。
▪0-1岁:我的东西谁都可以玩
▪1-2岁: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2-3岁:我的东西你不能碰
▪3-4岁:我的可以分享给你
▪4-5岁:幼儿园的东西是我的
▪5-6岁:我的东西愿意分享给需要的人
他们的意识里会形成“我不愿意”、“我不同意”、“绝对不给”等防护界线,潜意识里也包含着他们对外部环境的不信任。但这绝对不意味着他们长大后就是一个自私自利、不大方、不懂分享的小气鬼。
03、家长怎么做
作为家长必须明白一件事:宝宝不愿分享是人之天性,家长需鼓励他们学会放松心理界限,引导他们主动分享。而不是利用哄骗、强取豪夺或大道理balabala的方式让他们学会做一个“懂分享”、“大气豪气”的乖孩子。
只有鼓励与引导才能让宝宝变得大方,让他们知道分享并不是一个“可能被骗”、“为了被赞扬”、“成为大人眼中的好孩子”的行为。
霍思燕的教育方式之所以被称赞,是因为她懂得要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东西,在不愿意分享的时候可以拒绝。
当你的孩子不愿拿出自己的东西分享的时候,请别再给他贴上“小气”、“不懂礼貌”的标签。
04、注意这几点
在引导孩子分享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接纳孩子不愿分享的行为
②不在孩子分享的时候戏弄他
生活中,常常会有人这样“逗”孩子,比如,当孩子吃东西时,对孩子说:“宝贝,把你吃的给我一点吧。”
可是当孩子乐于分享,把食物送过去时,又会对孩子说:“谢谢你,我不要,你自己吃吧。”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试探孩子进行分享,却不接受孩子的分享,让孩子分享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并对成人产生不信任感。
③尝试用“交换”来向宝宝解释分享
2-3岁宝宝在学走路学说话的阶段达到了一个初期里的巅峰状态,他们有意识地知道排队礼让是什么意思,但心理防线还是特别强大。家长们给孩子灌输“分享”的概念时,要切记用温和的方式进行。
“一物换一物”的方式有助于宝宝在意识里搭建一个“我付出也有收获”的机制,使得分享就变得不那么为难痛苦,也算是为他们以后保持自己的底线打下了非常小的江山。宝宝尝试多次这样的行为之后就能开始接受“我的东西可以给别人”的做法了。
④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这意思指的是:让宝宝明白“给”与“借”之间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一去不复返,后者是去了还能回来。
在做“借”行为锻炼时,家长可以先自己与孩子多做这样的互动。比如妈妈把自己小玩意借给宝宝玩,过一段时间就去要回来,借出去的时间长短可根据宝宝的行为状态把控。几分钟、十几分钟、半小时甚至一早上。
同样的,家长也可以跟宝宝们借东西,一开始的借还时间要短,之后再慢慢地加长。以免一开始就让宝宝产生“妈妈不会还我东西了”的心理。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从分享中变的有爱心,收获友谊,收获两份快乐。分享应该伴随的是温暖和愉悦,而不是让分享伴随着失去的痛苦,让孩子感受分享的美好才是我们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