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目睹儿子被欺负,这位父亲的做法你同意吗?

作者:超级育儿家 04-25阅读:2308次

L君是一位十分关注家庭教育的爸爸,接触过很多家庭教育专家,也阅读了大量相关图书,最可贵的是坚持用笔记录孩子的成长瞬间,并经常在朋友圈分享讨论。某日突然看到他抛出一篇长文,详细记述了六岁多的儿子与同学发生肢体冲突的过程,以及事后的父子对话。

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放学后L君带儿子在公园骑车,陆续来了三个同学,于是四个孩子就一起玩。那三个同学互相认识,常在一起玩,而L君的儿子只和其中的两个同学熟悉。玩着玩着,四个孩子一起玩就变成了那三个孩子一起玩,而L君的儿子自己去骑车了【注意,这是一个转折,很有可能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或者L君的儿子感觉自己被孤立,所以才选择离开。但究竟是怎么回事,L君没有记述,似乎也没有问过儿子】。

大人们并没有注意到孩子们的变化,直到那三个男孩围住L君的儿子,不让他骑车,L君才走过去,想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而这时,L君的儿子刚才积蓄的负面情绪迅速爆发了,他从自行车上下来,和那三个男孩打了起来!L君见状赶紧阻止,但孩子们并没有停手的意思【这时孩子们都处于情绪失控的状态】。L君的儿子气得哭起来,而且哭得很伤心,对L君吼道:“不在这里玩了!不和他们玩了!不理他们了!”边说边愤怒地冲出公园。

L君追了出去,对儿子说:“你如果还想在公园骑车,你就接着骑,我保护你!”于是父子俩回到公园,但L君的儿子骑了不到一圈就停了下来,坐在石台上伤心地流眼泪【孩子还在刚才的情绪中,如果是你,这时你会怎么做?】。

L君看到儿子伤心落泪,心疼不已,跑去找那三个男孩的妈妈,让那三个男孩过来和儿子握手言和【L君没有记录他和那三个男孩说了什么,也没记录那三个男孩对自己的儿子说了什么,不知道他是不是觉得说什么不重要】。但儿子并不搭理那三个男孩,这时其中一个男孩开始模仿L君儿子哭泣的样子,并冲他笑……L君的儿子更生气了!【被人嘲笑也是一种被欺负!】

天色渐晚,一个男孩的妈妈过来说“天气冷了,该回家了”,于是大家就都各自回家了【自始至终,那三个男孩的妈妈都没有正面回应这件事】。

在回家的路上,L君的儿子说:“不想再看到他们,不想去学校了!”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回答?】

L君和儿子强调了四点【此处省略了对话内容】:

  1. 不要因为这几个孩子就不去上学或不去公园骑车,你不想理他们就可以不理。
  2. 你应该想一想,自己做得对的地方和做得不对的地方。不可能你做得都对,他们就围攻你。做得对的地方自己想,做得不对的地方至少有一点——处理事情不够冷静。
  3. 不是所有的不愉快都要用武力解决,一个人Pk三个人,受伤的肯定是你。你应该想一想,如何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或者让愉快的事情多一些。比如,交什么样的朋友,和他人如何相处,当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这些比谁打得过谁更重要。
  4. 谁都要经历挫折和挑战,以平常心对待这件事。

晚上,儿子很快就进入了梦乡,而L君却思绪万千。孩子渐渐长大了,开始独自面对社会:交什么样的朋友,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怎样保护自己……这些是比学业成绩更重要的人际技能,也是最容易被中国家长(包括学校老师)忽视的教育盲区。

而之所以成为盲区,是因为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自己就没接受过这方面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我们成长的年代,整个社会对个体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关注都很少。小孩子之间的打闹没什么,只要不严重或者自家的孩子没吃亏就不用管,过几天孩子们自己就和好了——这是很多中国父母自己的成长经历,也是他们的态度。然而,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之间的人际冲突(不只是肢体冲突,还包括嘲笑、孤立、骚扰等),对冲突的双方都会造成短期或长期的心理问题。多项研究发现:

——在8~10岁易怒、高攻击性的男孩,40岁时更可能酗酒、酒驾、失业、离婚,甚至是参与犯罪行为(Huesmann et al.,1984);而脾气不好的女孩更可能成为不太称职和火气很大的母亲,离婚的可能性也更大(Caspi et al.,1987)。

——被同伴攻击、忽视、孤立、嘲笑的孩子,容易出现自卑、焦虑、抑郁、恐惧、退缩、学业成就低下等心理和行为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很容易在青春期集中爆发,甚至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小学阶段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是孩子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真正开端,父母和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学会自己应对人际冲突。

L君如此详细地记述这件事,说明他关注孩子社会能力的发展。他能够接纳孩子的情绪,比如在孩子冲他吼的时候,能够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对话,而没有受到孩子负面情绪的影响。特别是在回家的路上,能够引导孩子分析、思考这件事,而不是批评和指责。这些方面都做得非常好,但从事情发生的全过程来看,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 从父子对话可以看出,L君更关注事情的结果,比如,说儿子处理问题不够冷静、一个人PK不过三个人、不能用武力解决问题等,这些都是在说发生冲突了怎么办,而没有了解冲突发生的原因。只有找到了这个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 L君让那三个男孩和儿子握手言和,结果儿子并不接受,还又受到其中一个男孩的嘲笑。这种做法完全是大人的主观意愿,并没有从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出发。而且犯了一个认知上的错误,就是一个班的同学最好能够友好相处——这是非常错误的!【为什么这么说,后面会讲到】
  3. 给孩子指出了思考的方向,比如不要用武力解决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交什么样的朋友、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会保护自己……但没有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六岁多的孩子并不具备独立思考这些问题的能力,他们需要家长掰开了、揉碎了一点一点地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其实,不仅是L君,我自己也被这些问题困扰了很多年。我的儿子生性温和,不喜欢男孩之间的嬉闹打逗,肢体冲撞使他很恼火。每当他和我说起同学之间的冲突,我都不知道应该怎样指导他。我不能天天跟在他身后保护他,“有事告诉老师”也不是一个真正可行的解决方法。因为小学老师主要任务是教学,只有激烈的冲突才会引起老师的关注,而那些天天发生的被孤立、被嘲笑,只能自己应对。小学毕业后,他再也没有回过母校,可见这六年的经历对他的伤害有多深!

我一直为没能在儿子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他而自责,因此也十分注意寻找这方面的专业信息。直到我发现了这套书:《让我们做朋友吧》《不要欺负我》《我不坏,只是脾气大》和《分心多动不可怕》。

这套书从人际交往、人际冲突和情绪管理三个方面,为6~12岁的孩子(即小学阶段的孩子)提供了一整套训练方案,孩子在小学阶段可能遇到的人际困惑基本上都可以在这套书中找到答案。

以L君记述的这件事为例,四个孩子开始是在一起玩,然后L君的儿子退出了,自己去骑车,再然后三个孩子把L君的儿子围了起来不让他骑车。这一阶段其实是和谁玩、如何玩的问题,在这一阶段遇到了问题,才出现了L君的儿子的退出。如果孩子们读过《让我们做朋友吧》这本书就会知道,如果想和别人交朋友,应该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别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在不同情况下,每个人都可能是服从者,也可能是领导者,不要总是想让别人服从自己;不要生闷气,说出自己的感受能让自己更舒服,也能让朋友更理解你;学会如何道歉和何时道歉,能让友谊更长久……

从L君的儿子被三个孩子围在中间,到最后大家各自回家,这一阶段其实是如何应对欺负的问题,《不要欺负我》这本书给出了不同情境下的有效策略。书中特别提到——不要用欺负的方式回击遭受的欺负。作者首先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们:

——当有人欺负你时,你的第一反应可能会是反击,那样做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然后给孩子们解释了原因:

1.你的反击会让欺负者感到很爽,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行为激怒了你,而这正是欺负者期望的结果。

2.反击会使你受伤,因为大多数欺负者都会比被欺负者长得强壮,他们清楚自己在体力上的优势。

3.你有可能因此惹上麻烦。

不反击,那应该怎么办呢?作者给出的建议是:

1.坚定自信地告诉欺负者你希望这种行为立即停止。为了让孩子理解什么是“坚定自信”,作者将其具体化为:站直身子,正视对方的眼睛,语气坚决而友好。

2.如果欺负者只是言语挑衅,你可以不理睬。因为欺负者总是喜欢成为掌控者,喜欢受到关注。如果你不做出反应,他可能就会放弃欺负你的想法,转身离开。

3.如果现场很危险,你应该马上离开,走得越远越好,然后告诉一位你信任的成年人。

以上只是针对L君的儿子遇到的那种情境的建议,书中还针对不同形式的欺负(嘲笑、孤立、骚扰等)提供了应对策略。

L君说,儿子至少有一个地方做得不对,那就是不够冷静,这就涉及到情绪管理的问题,而这套书中的《我不坏,只是脾气大》则是专门帮助孩子学习控制愤怒情绪的。作者首先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愤怒情绪,让孩子知道:“噢,当我有这些表现的时候就是愤怒了。”然后帮助孩子分析使自己愤怒的原因,是缺乏耐心,是压力太大,还是输不起……最后告诉孩子如何通过不断地练习,用更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通过讲故事、做练习的方式,帮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的能力,是这套书非常突出的特点。如果你的孩子有情绪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不妨和孩子一起读读这套书,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版权声明* 本文文字内容皆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容合作机构: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刘宁

-----------------------------------------------------------------

【超级育儿家】

搜狐母婴独家出品

紧抓实事热点,跟踪母婴新闻动态,剖析孕育道路上各类关键点

从生活出发,在孕期保健,婴幼儿喂养、发育、疾病健康,早期教育等方面,详解知识点,给出详尽的科学建议,让父母知晓孕育、养儿过程中各类问题如何轻松化解

提供超高人气活动、母婴消费指导意见

超级育儿家,您身边的育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