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婚姻中,即使再亲密的两个人,盛怒吵架时,也不是所有的话都能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触碰的底线,不要轻易去试探。
我们把最坏的脾气和最伤人的话留给了自己最亲近的人,因为觉得他们会无条件包容我,会爱我,可是我们忘记了,对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会伤心会失望。
茨维格说:强烈的感情不可能无限制地持续,这是人的本性。
那些在争吵中,不惜用最伤人的话语伤害对方的人,那些一定要在吵架中占据上风的人,就算能够被包容一次两次,但终有一天,对方攒够了失望,就会离开。
不是每一个我们伤害的爱人,都来得及道歉跟补救,在大脑被愤怒控制之前,先想一想,当你利用对方的弱点攻击他时,是不是能够承受失去他的痛苦。
02.
你知道吗?女人最大的哭声不是争吵,而是沉默。她真正走掉的那次,没有预兆,动静最小,轻轻地关上门而已。
那些感情,早在一次又一次恶语中伤中变得千疮百孔,在你一次次因为说狠话而赢过了自己的爱人时,有没有想过,这样给你带来了快乐吗?
语言不仅仅是表述的载体,更应该是表达爱意的方式,当你把语言当成武器,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其实,你无形之中就成为了一个施暴者。
她能原谅你一次,两次……
但有一天,她终于攒够了失望,离开的背影,必定是决绝的。
03.
美国学者通过20多年的研究和对10万多人的跟踪调查发现,在生活中、事业上过得幸福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能够在关键时刻坦诚沟通,hold住重要对话。
但是在生活中,很多夫妻、亲人、朋友、同事之间,关系的破裂,往往就发生在“不会好好说话”这一点上。
很多时候,我们不遗余力地在对方的生命中当差评师,不是因为真的讨厌或者看不惯,而是因为太近,反而忘了相处的分寸。
你对另一半说出口的恶言,都会像钉在树上的钉子,时间久了,树的伤痕也许会愈合,但伤害已经造成了。日复一日的争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明显可见,同样的语义以礼貌、温和、留有余地、为对方设想的方式说出来,收获的是另一方的感激、体贴、关怀和实际行动。
而同样的语义以简单粗暴、上纲上线、指桑骂槐、甚至人身攻击的方式说出来,收获的则是对方的暴跳如雷、火线升级和拒不行动。
04.
我们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对我好就行”,可这其实是片面的,你更应该看到的是,他对你坏的时候有多坏。
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
我爱上你,嫁给你,把所有的弱点和软肋统统交付于你,这是一种信任和托付,而不是你用来攻击和伤害我的武器。
那些平时对你关怀备至,一遇到一点小事就冲你发火,不惜恶语中伤你的男人,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住,连自己爱的人都要去伤害,又有什么资格说是对你好呢?
美国的心理咨询专家伊文斯称这种情况为语言虐待,虽然它不像身体虐待那样会留下有形的伤痕,但它会长期把一些负面情绪积攒下来,慢慢消磨两个人的感情,直到最后破裂的那一天。
受到语言虐待的一方,在长期的打击和摧残中,很容易对自我产生怀疑,我是否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差劲?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
05.
犹太法典上有这么一句话:应该由心来操纵舌头,而不应该由舌头操纵心。
在每一句恶言出口之前,先想一想,这是不是你对对方真实的想法,你是否愿意以失去对方为代价来赢得这场战役。
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的确幸福感更强。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对中年夫妇身上。
原先令人艳羡的爱情,千回路转,变成了令人疲惫的柴米油盐。
妻子曾为了照顾3个小孩,放弃了自己热爱的音乐事业,每天被生活琐事缠身。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她重回乐队演唱,乐队里有她多年前的男友。
丈夫一直为一家5口的幸福生活拼搏着,但无奈人到中年,职场失意,终日借酒浇愁,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晚。
在这种情况下,夫妻两人虽然互相忠诚,却不免心生疑虑,怀疑彼此是否还爱着对方。
一天晚上,男人直到夜深才回到家里,像一只拉布拉多犬一样睡在卧室的门外。妻子起床后看到这一幕,低声问他:你怎么睡在这里?
丈夫张口解释之前,似乎有那么一瞬间,你能感觉到狂风骤雨的来临。
那可能会是毫无顾忌的破口大骂,语气带刺的冷嘲热讽,无论是什么,两人似乎一定会大吵一架,而这次吵架,有可能惊动到另一个房间里熟睡的3个孩子,更有可能为两个人的婚姻关系埋下一颗伤痕累累的种子。
就在这个时候,丈夫说话了,他开始回答妻子那个问题,你怎么睡在这里?
而这是我见过的,最高情商的回答。
丈夫只说了9个字:
“因为我不想离你太远。”
9个字,可以是一次家长里短的闲聊,一句百无聊赖的抱怨,一句收拾碗筷时不经意哼的歌词。但是对有些人而言,9个字就足以改变人生的轨迹。
妻子听了丈夫这句话,大受感动,两人坦诚以待,重新梳理了夫妻关系,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05.
对家人好好说话,受益的不仅是夫妻双方,更是自己未成年的孩子。
我的朋友妙妙,从小出生在一个经常争吵的家庭,因此成年后的她,情绪依然特别敏感。
她说自有记忆以来,父母虽然相爱,但几乎从没停止过吵架,怒吼、冷战、甩头而去的戏码经常上演,一言不合就翻脸。有时候上一秒觉得很温馨,下一秒立刻风云突变。
所以她的性格特别脆弱,一直端着小心、察言观色、活得战战兢兢,深怕一个不注意,跌落万丈深渊。
并且长大后的她,说话方式也似乎复制了家人的模式。明明是友好的氛围,内心里是善意的想法,可话到嘴边就换了一种说出的方式,引得周围人败兴散去。
结婚后的她,不免和先生常常发生口角。某次和先生大闹,看到女儿在旁吓得抽泣,她忽然记起自己小时候的痛苦回忆,于是下定决心以绝对的清醒和克制,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不让女儿重蹈覆辙。
幸运的是,不仅她和先生的关系得到改善,女儿如今也一天天明媚开朗起来,甚至连仪态也较以前更大方得体。
我们的语言似乎在暗示着肢体语言,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周围的环境。
当说话文明有礼,肢体语言也跟着优雅讲究起来,做人处事更加圆融周到,也更容易得到周边的正面反馈……
而当说话粗俗暴戾,肢体语言也跟着嚣张跋扈,做人处事更加乖张偏执,也更容易陷入周边的负能量中。
一个人的语言和行为习惯多半成长于家庭。
好好和家人说话,究竟有多重要?
一个家庭里,大人的争吵,无论谁赢,输掉的总是孩子;
而大人的通达,哪怕表面不争,真正赢的,总是这个家。
愿我们每个人,都不要成为语言施暴者。
家庭不是战场,好好说话,比什么都重要。
有个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
会更容易幸福。
而那些不幸的家庭,
日复一日的争吵和矛盾,
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 END -
许多家长培养孩子时,往往容易重智商轻情商。心理学近年来的研究指出,在预测一个人未来的幸福感、快乐度以及工作成就上,孩子情商能力远比智商能力有效得多。那么,怎么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呢?方法很多,但家长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做起,也就是“好好说话”。
高情商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会说话的父母,带动式沟通和引导式对话,让你什么时候都和孩子聊得来。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