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常常被父母夸奖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作者:稚趣家 05-10阅读:1919次


听过很多育儿金句,很有名的一句是:“孩子需要赞美,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表扬,他们就无法生存。”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孩子有点滴进步时,不要忘记鼓励他,这样会给孩子增强自信心,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这里有个故事:

一位妈妈正在厨房洗碗,听到在后院玩耍的孩子发出很大的响声,大声问他:“你在干吗?”

孩子天真回答道:“我现在要跳到月球上去。”

妈妈微笑着说:“有自己的梦想真好!只要不断的努力,就会离梦想近一步,但是去了月球,不要忘记回来哦~爸爸妈妈会想你的!”

这个孩子后来成了人类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当阿姆斯特朗日后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仍然深有感触地说:“我所有的成就都源于母亲对我的鼓励和爱护。”

1


这世界上谁不喜欢被夸奖呢?

父母由衷的赞美,犹如护身铠甲,会护佑孩子一生坚定、从容地前行。

但是很多时候,家长并不能很好的用鼓励与表扬这个技能。我们身边,这样的赞美声不绝于耳:

——我们家宝宝是最棒最棒的!

——没人能和你比!

——这幅画简直太完美了,真厉害!

——你表现很好,以后继续这样下去!

——这才是乖孩子嘛,我们就喜欢你现在的样子!

——你穿这条粉红色的裙子最好看!

很遗憾地告诉家长,这样的称赞都是错误的。

美国畅销育儿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特别提醒广大家长:“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时间、剂量都要谨慎小心,否则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称赞一个孩子,其实要比我们想象中要难得多。

过度的无意义的夸赞,反而会掩盖了孩子的一些问题,导致孩子不能正确认清自己。

很多孩子每天是被“赞扬声”包围着的,只到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对自己评价过高的孩子跌落“神坛”,摔得满身是伤。

还有些赞美建立在家长的控制欲上,“我认为你……”,“我觉得你……”,这种带有目的的赞美都是希望孩子听命于自己,孩子往往会变成一个“讨好者”,更容易趋向取悦他人,使孩子对“自我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创造出现偏差。

“我必须这么做爸爸妈妈才觉得我很棒,否则我什么都不是。” 赞美如果以阿谀和控制的方式出现,孩子的眼睛里面满是不确定与不自信,这就是孩子过分依赖于他人观点的长期后果。


所以我们要搞明白的是,什么是正确的夸奖 ?

每个孩子们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和个体差异性,正确的夸奖应该是我们能认清孩子的优缺点,激发出他们的内部动机,对他们产生持续的影响,让孩子自己逐步学会恰当评价自己。



2


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过一个心理实验,研究者让不同的儿童解数学题。解完一组简单题目后,研究者给了每人一句反馈。对一些孩子赞美他们的智力:“哇,你太聪明了!”而对另一些孩子指出他们的努力:“你刚才很用功。”

这两组孩子的智商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赞美智力小组的孩子不愿意接受更难的题目,孩子会更担心失败,他们倾向于完成难度较低的任务,遇到困难更难坚持,易焦躁,甚至表现出自尊水平的下降。

而后一组孩子,在获得了鼓励以后,开始尝试更难的题目,失败后也没有气馁,积极去想其他的对策。

鼓励,是给一个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而不是让他们盲目自大,觉得自己能撼动整个宇宙。

正向鼓励的两个法则:

  • 鼓励一个孩子告诉他到底好在哪里,越具体越好;

  • 强调的是事情的过程而非结果。

只有这样清楚地指出孩子好的原因和行为,孩子才能了解到自己被夸赞的原因,就会做得更好。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家长对于他们自身和当下这件事情的关注。

3



生活中,人们一开口总是忍不住评价。这点在成人的世界里面司空见惯,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对别人的看法。

评价接近于一种定义性的表达。对于它,你只有接受或者不接受,但是家长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经常去评价一个孩子,帮他把结论都下好了,孩子就很难和家长有更多延展性的探讨。

“非评价式”的两个法则:

  • 家长用描述性的语句学会叙述事情,不带任何评价;

  • 让孩子自己从我们的话中对自己作出结论,事后还会默默地对自己重申。


鼓励和批评中有很多带有评价的例子,一个不评价的家长,会这样问孩子:“最近常常做作业速度慢了,发生了什么呢?”而一个评价性的家长则会说:“你最近怎么老拖拖拉拉不做作业?”

前者是在关心一桩事件的发展过程,而后者就只是在训诫和评价。

出现在鼓励中也是如此,潜台词就是我现在根本不在意你自己的理由,只关心对你的定性,“承认吧,你必须听我的!”

“啊!你很好呀,你真棒,你以后一定能当运动员,给我们家拿个金牌!”

这句话折射的都是父母的期待,期待着孩子成为一个出人头地的人,这特别容易给孩子带来压力,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夸奖他是有目的的,想控制他,内心会有反感。

从这个角度讲,这种评价式的赞美甚至比批评更容易终止一个话题。

4


有一类“夸奖”非常不可取,家长千万别踩坑:

“你瞧,你终于学会骑自行车了!棒死了!”

“哦哟,你总算可以自己睡觉了啊,厉害厉害!”

很多家长会用这种表达方式对孩子进行明褒暗贬,这种口气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但仔细斟酌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一种带“酸味”的赞美。

对于一些敏感的孩子,他们可能会认为“即便我已经学会了这些,他们还是在责备我花了这么长时间才学会,我真笨!”

称职的父母,会对孩子做事情的整个过程有所了解,亲眼看见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

当你在总结孩子的成绩时,不妨详详细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如果没有看见,可以用心听孩子说,然后再予以肯定。

这边有几个问题,能帮助家长在每次开口之前自行过滤下,自己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发射自己的赞美之词:

这句赞扬是否在激励孩子?还是让他依赖于别人的评价?

我是在尊重孩子?还是在摆出高高在上大人的模样?

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观点?还是只看到了自己的观点?

我会对朋友这么说话吗?

正确的夸奖孩子,需要以具体的事件和场景为基础,只有回归具体事件和具体场景,孩子才会真正意义上明确自己哪些行为是正确的。

简单的说就是“少一点儿套路,多一些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