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欺凌,该不该打回去?这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但是,“孩子受欺负了,却不懂得还手”,却成为父母更感焦虑的问题。
我曾经也是被这个问题困扰的家长,相信很多父母都会有和我一样的煎熬。
差不多诺诺还是2岁左右的时候,主要由奶奶来照顾,每每回去看望孩子,奶奶总是忍不住向我“心疼”地抱怨:
“这孩子,白长了身子,比他小的孩子打他、踹他,都不知道去还手!”
无疑,这种情况发生不止一次,奶奶也一定是经过多次的教育引导无法点化孩子,才开始抱怨连连。
这种情况,在儿子读幼儿园之后更是屡屡发生:今天手臂被抓开了,明天脸被抓出血印,又或者后天孩子回家说被XX踢了一脚,被XX打了一下……
人心都是肉长的,听到这样的消息,没有一个父母不心疼的。从一开始假装淡定告诉儿子:那些打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们不能打人;到试探性地引导孩子:我们不欺负别人,但别人欺负我们的时候要懂得保护自己;再到气急败坏地警告孩子:别人打你,你也可以还手过去……
即便如此,不会还手的孩子,依然不会出手。一句“老师说,小朋友不能打人”,一口呛焦急和愤怒的为人父、为人母。
那么,孩子受欺负,不会还手,到底该怎么办呢?在今天的文章里,诺妈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为人父母们聊一聊这个话题,以下3个方法,供爸爸妈妈们参考!
一、不呵斥孩子,但要教会孩子去“呵斥对方”
出于爱子心切的心理,当父母们听到孩子受欺负的消息时,忍不住会气急败坏地呵斥自己的孩子:“你有手吗?别人打你,你怎么不知道动手换回去啊!”甚至,父母们会越说越气愤,抓起孩子的手狠狠地让他们打父母的身体,目的是想逼出孩子内心的怯懦,教会孩子打回去的方法。
但是,有效果吗?不一定!或许下一次,你听到的依然是同样的消息。如果爸爸妈妈们有意观察一下,你会发现,当你愤怒地在呵斥、当你愤怒地在演示打回去的动作时,孩子的心理神容是小心翼翼地迎合,其实孩子的心理是加倍的恐惧:为家长因愤怒而狰狞的面容,感到害怕。
事实上,三四岁的孩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装载不了太多的愤怒。家长的呵斥,只会让孩子因此害怕,或者由此憎恨对方,从此留下心理阴影。
作为家长,我们要把对自己孩子的“呵斥”收起来,教会孩子“去呵斥对方”。
“老师说,不能打人!”这是孩子世界里的价值观,不容被破坏。家长要切合孩子的价值观,这么告诉孩子:当别人打你的时候,你要学会保护自己!比如,及时地躲避,或者用双眼瞪住对方,大声地呵斥对方:“不许打人,住手!”用声音吸引老师的注意,寻求到大人的帮助。这样的“呵斥”,你会吗?
你会发现,比教孩子打回去,更能让孩子接受的是让他们学会大声地“呵斥”,因为“呵斥”不等于“不能打人”,孩子更愿意接受这个方式来进行自卫。
二、不教孩子打人,但要触发孩子的“肢体机关”
孩子受欺负不会还手,除了他们坚定地恪守老师“不能打人”的教导,除了他们的内心怯懦不敢反抗,还有一个原因是,孩子身体的“肢体机关”未被激发,孩子不知道怎么去还手!这不是父母在气急败坏的情况下,抓起孩子的拳头往自己身上砸两下,孩子就能瞬间学会的。
因此,父母应该在平时和孩子多玩玩“肢体碰撞”的游戏。爸爸下班,可以和孩子扭在一起打闹一番,或者相互比手力,身体不动,互相推手;又或者是玩一玩枕头、布绒玩具大作战的游戏。
这样的打闹游戏中,能慢慢释放出孩子的“肢体语言”。当孩子与孩子相互打闹而引发冲突时,他就会下意识地学会用自己的肢体进行自卫。
三、让孩子学会“谈判”
小朋友之间的冲突,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孩子的事儿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这个方法适用稍大一些的孩子。
老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其实孩子对“被欺负”这件事,他也会自省学乖,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处理,家长不要过多给孩子外围压力。
记得儿子读中班的时候,有一天奶奶得知孩子又受小朋友欺负了,气得奶奶就要跑去告老师。结果儿子拉住了奶奶,说:“奶奶你别去了,小朋友的事情自己处理,大人去了,反而不好处理了!”
为了这话,奶奶忍住了。后来儿子告诉我:“妈妈,其实我不是没有力气,只是这个小朋友个子小小的,我怕用力弄疼他,所以没还手!”又过了两天,孩子说起这事,故意神秘地考一考我:“妈妈,那个小朋友他不打我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以为孩子开窍了,用拳头震慑住了对方,结果他却告诉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我们成了好朋友了呀!”原来两个孩子相互分享看过的电视、动画片,俩人达成约定一起玩,转身就成为了好朋友。
这就是孩子的世界,装不下太多的愤怒。
所以,当孩子有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父母不妨试着鼓励一下孩子,让他们学着跟对方去“谈判”,让“孩子的事情”以“孩子的方式”来解决。这其实锻炼的还有孩子的交往能力,以及处理事情的能力!
孩子受欺负不会还手,怎么办?这件事情上,我们的爸爸妈妈,请先放下焦虑,保持镇定,试着用这三招来引导一下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随着成长有能力来处理自己的事情。
(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诺妈家有男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