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我好,我也会对你好

作者:婴幼儿心理 05-16阅读:4239次

文:Gueswho

编辑:乔乔

关于好朋友的童谣有很多,每个小朋友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着交朋友了。当小朋友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们会发现,小朋友开始宣称:“某某某是我的好朋友。”那么,好朋友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经常强调,好朋友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对于成年人来说,不只是对朋友,对一般的人我们也会对对方的友善给予回报,当对方对我们好的时候,我们也会对对方更信任一些。那么对于小朋友来说,他们会对谁更好呢?是对对自己好的人好呢?还是对大家都一样呢?

在201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心理学家们研究了学龄前儿童对他人的期待不同时,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分配行为。也就是说,当一个小朋友认为对方会对自己好的时候,自己会不会也会相应的对对方好。

研究过程非常简单。首先让小朋友画几张画像:一张是自己最好朋友的,一张是一个不怎么熟悉的同学的,一个照着主试出示的一个陌生小朋友的照片的画像。然后,像下图这样摆放。

照片和托盘都摆在桌子上

摆好之后,小朋友需要完成两种小任务:亲社会游戏(prosocial game)和分享游戏(sharing game)。两个游戏都需要小朋友挨个给每一个画像分配贴纸,但是过程不太一样。

亲社会游戏中,小朋友有两种分配贴纸的方式,一种是自己和对方各一张贴纸(1:1),另一种是自己一张贴纸,对方没有贴纸(1:0)。

亲社会游戏中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

在小朋友为某张照片分配贴纸之前,主试会先问小朋友一个问题:你觉得如果对方来分配贴纸的话,她/他会怎么分配呢,每人一张还是只有自己有一张呢?小朋友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会分配贴纸,之后换到下一张图片。比如,首先是小朋友和最好的朋友,然后是小朋友和不熟的同学,然后是小朋友和不认识的小朋友。

分配之前先询问

分享游戏中,则没有了询问环节,小朋友直接来分贴纸,同样也有两种分配方式:一种是自己和对方各一张贴纸(1:1),另一种是自己两张贴纸,对方没有贴纸(2:0)。

分享游戏中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

每个小朋友都要做这两个游戏,也就是说每个小朋友要分配六次贴纸。因此,这六次分配可以被拆成:分配对象(最好的朋友、不熟的同学、不认识的小朋友)和游戏类型(亲社会游戏、分享游戏)。此外,小朋友么还被分成了低年龄组(3.5-4岁)和高年龄组(5-6岁)。

结果发现,高年龄的孩子在亲社会游戏中,比低年龄的孩子更多地选择1:1的分配方式。如果高年龄的孩子认为对方也会选择1:1的方式进行分配的话,自己也更倾向于选择1:1的方式分配。而对于低年龄的孩子来说,对对方有没有预期并不影响他们的选择。

小朋友们还是很有原则的。当他们认为别人会对自己好的时候,自己也会更倾向于对别人好。这种能力在四五岁的时候有了飞速的发展。所以,你想让小朋友对你好吗?那就赶紧营造你在她心中的良好形象吧~

本文参考资料:

[1] Kumaki, Y., Moriguchi, Y., & Myowa-Yamakoshi, M. (2018). Expectations about recipients’ prosociality and mental time travel relate t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preschooler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167, 278-294.

图片来源:

你可能还想看:

本文为婴幼儿心理公众号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欢迎转发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