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涵这娃对自己比较狠,做什么练习都喜欢把一本书一口气做完。当然,就算做不完,她也不生气,不懊恼,就是会惦记着这事儿。
这不,昨天晚上她在那里找不同,爸爸说洗澡水烧好了,赶紧准备洗澡去。
可沉迷于其中的涵涵,并不想去,因为有10处不同,她已经找了9处了,就还差一处。
△一直在认真找不同
一直在陪着她玩这本游戏书,知道孩子那个认真劲儿,所以不忍心就这么打断。于是就对她说:“没事,别受影响,妈妈相信你可以找得到,我陪你一起找。”
同时赶紧劝爸爸,再等5分钟,就差最后一处了,要不,咱仨一起找吧。
没想到,不到5分钟,涵同学就找到了最后一处,就是我用蓝线圈起来的地方。
之后,孩子高高兴兴地去洗澡了,然后讲故事、睡觉,整个流程都很顺利。
可要是被爸爸硬逼着放下仅有的一处没找出来,去洗澡,孩子肯定就会像我们看的正好的电视连续剧被打断了一样,心里窝火,还时刻惦记着,干啥都没心思。
之前陪涵涵做数学分类的游戏时,涵涵最初不明白“平均分配”的意思,说:“妈妈,这个太难了。我是不是很笨呀?”
我哈哈大笑着说:“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不会这些呢,你看……,试试吧,妈妈相信你可以的。”
当我的鼓励让她摒弃掉对自己的不确定后,小丫头很快就能理解清楚意思,并且做的得心应手。作为一个数学渣渣,我还能够体会到,我的数学思维真的有时还不如一个孩子。
她不仅空间思维比我强,会举一反三,做的多了,还能自己总结一些规律。
每次涵涵画完画,也是喜欢拿给我看,即便爸爸就坐在她身边。
因为爸爸每次都是看一眼,然后笑眯眯地说:“嗯,好,真好看。”
而拿给我看呢,我会说:“呀,真不错”(表情很夸张),然后再请她讲讲画的是什么意思?听完后,还会挑出一些细节讨论或请教一番。
孩子虽小,但并不傻,对比之下,她肯定喜欢给妈妈看,因为妈妈给的是发自内心的赞同。
自从涵涵八九个月用木质积木垒起几块后,自己拍手,并要求我们大家鼓掌后,她一直在用这种方式,寻求着认同。
认同感,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而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想想我们上学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的,越是哪一门学科的老师认同我们,我们越喜欢上哪一门课,并且越来学的越好。
马丁在《超级演说家》中的演讲“父与子的战争”,其中有一句印象特别深刻:我爸对我深深的不认同,会从小带给我深深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会转化为深深的逆反。
我们这一代人还比较好,父母都很喜欢鼓励和表扬孩子。不像咱们父母那一代,为了怕咱骄傲,总是打击,妄图用打击来激起我们的逆反心理,让我们变得更好。可很多人却因此而变得不自信。
台湾知名作家三毛曾因老师当众羞辱而抑郁、休学。从此,父亲失望的眼神,深入三毛的骨髓。
直到后来父亲在看到三毛的一篇文章后,给她留了个纸条,说是这是三毛近年来写的最好的一篇文章,并写了简短的点评。
再后来,三毛在《一生的战役》中详细描述了自己看到爸爸字条的心情:
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肯定了我在这个家庭里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这一生,丈夫欣赏我,朋友欣赏我,手足欣赏我,都解不开我心里那个死结。
对我来说,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
我们很多人又何尝不是,在人生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想要努力证明自己给父母看?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的自我评价机制尚未建立,这个时候对自己能力的认知,还依赖于其他人的评价,特别是父母和身边人的评价。
来自父母的,特别是父亲的肯定、赞美或认同,会让孩子越来越自信。
所以,请记得不要只盯着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不是做的好的时候才需要你的鼓励和表扬,而是你的鼓励和表扬,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涵涵妈聊绘本
专注儿童心理和亲子阅读。爱看书爱研究的妈妈。推崇接地气儿的育儿理念,分享最实用的育儿方法。育儿路上我们携手同行,让更多妈妈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