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一直带着一种恐慌,怕别人家孩子有的自己家的没有,怕别的孩子会的自己的不会,嘴上说着不在乎输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潜意识里仍然不允许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好。但是往往就是这种激进式的攀比导致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不知不觉地“跑偏”,把孩子“越教越笨”。
今天BBunion国际早教就为大家分享一篇分析4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早教方式。
4个早教误区摧毁学习力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下家长们的确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大部分新型家长们也都意识到了早教的重要性生怕一个心软和松懈孩子就会落于人后。
但是相信家长们身边肯定也都有亲戚或者朋友家的孩子出现这种状况:孩子最初在同龄人中显得出类拔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笨”,他们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在玩耍和社交上也不如同龄人优秀,性格不如别人活泼,创造力也很欠缺……
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家长们以前的“笨教育”法造成的。孩子在上学后学习任务会逐渐增加,在“笨教育”法下成长的孩子在学习遇到困难时会很容易对学习产生一种无助感,丧失自信心,同时失去了最为骄傲的成绩也会导致他们在感情和行为上表现出一种消极状态,而此时不明所以的家长们会以为是孩子变“笨”,或者不够努力。那么到底是哪些“笨方法”呢,普遍表现为以下4点:
1、过早地进行知识传授,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于是本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打着“早期教育”的旗号过早地强迫孩子进行读、写、算等训练,在不了解孩子心智发展的情况下一味地给孩子安排学习任务、制定学习目标,对孩子进行“高标准、严要求”。
这种做法对孩子的危害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很多知识并不符合该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孩子虽然能够在强逼下死记硬背,但是却并不能真正理解,所以这种学习并不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相反的会给孩子带去很大的精神压力,让孩子失去快乐童年的同时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有些家长误解“孩子潜力是无限的”观念,为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并且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帮助,导致孩子屡试屡败,从而丧失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
2、单纯地要求孩子死记硬背,不引导孩子自己探索
也有不少家长,单纯地要求孩子死记硬背,唐诗三百首、诗经、论语等等。而孩子不理解其含义背起来就十分的困难。虽然孩子在一些时候会表现出超强的“背诵”能力,比如他们会模仿电视广告词等,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适合去死记硬背大量的书本知识。
这种做法一般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小学时成绩名列前茅,但是一到初中就快速下滑。这是因为小学的知识可以靠粗暴的死记硬背来解决,但是初中课程难度突然增加,需要很多理论和逻辑上的思考,必须靠举一反三才能理解完全。而如果孩子依然只有小学时的学习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思考的能力,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差”。
3、只顾言传,没有身教
这是当下80%的家庭都存在的问题。家长只知道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孩子玩具要摆放整齐,自己却把衣服袜子随处乱丢。这样“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教育方式势必会让孩子感到“不服”。
一方面会失去家长的威信,另一方面也无法成功养成孩子的好习惯,会让孩子变得“打一下动一下”,一旦脱离家长的管教就会放飞自我,果断抛弃以往的好习惯;同时孩子长大些自我意识强烈的时候也会出现严重的叛逆现象。
4、把“笨”字挂嘴边,给孩子过多负面暗示
“小笨蛋”是很多情人之间的爱称,但是有些家长如果把这种爱称用到孩子身上,那么孩子很可能感受到的不是你浓浓的爱意,而是被一个“笨”字打击得十分沮丧。很多时候家长无意的负面语言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当有人夸自己的孩子时,很多家长就会随口接到“哪有,平时笨着呢”“哪有,在家的时候也特别不听话呢”“哪有,跟你家孩子比差远了”……
如果家长总是给孩子这样的负面评价,那么孩子势必会形成一种自我暗示:我已经尽力了,我已经觉得自己做的很好了,可是实际上好像并没有,妈妈依然觉得我很差劲,我永远都做不好,不能让别人满意和喜欢,我想我应该就这样了。这样的孩子会自卑和严重的自我怀疑,这对他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社交产生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
家长的正确做法有哪些?
1、适当设置目标,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研究表明:人在成功时大脑会释放快乐激素“内啡肽”,并且这种激素会“上瘾”,会刺激孩子去重复这一体验。所以只有让孩子体验成功,孩子才会愿意不断去尝试,去努力,做学习新的技能,去把一件事情做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当孩子要求一起帮忙做家务时家长不要直接拒绝,分配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去做,并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孩子成功完成一项家务,这样家长也会慢慢培养起自己的小帮手,让自己轻松很多。千万不要把自己和孩子明确分工:“你去玩你的去,你去看你的书去,这些都不是你该干的事!”
同时如果孩子做的不是很理想,比如孩子捏的老虎像一只兔子,那么家长也不要以任何心态(认真或玩笑)去嘲笑孩子,应该去指导孩子,辨别两者之间的差异,抓住两者的特点,再次一起尝试,把它做得更好。
如此,孩子通过行动和努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因为爱上成功的感觉而不断进行新的学习和努力,那么孩子势必会在这种自主的良性循环中取得健康快乐的成长。
2、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如果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么就自然愿意投入精力,旁人看起来再辛苦自己也是乐在其中。所以如果家长们希望孩子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爱学习,就应该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作为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观察事物的特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多向孩子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比如为什么会有风,为什么会下雨等等,培养孩子主动探索的兴趣。
同时对于孩子主动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家长一定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要知道,一个长期坚持的爱好对一个人的性格培养、品质形成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孩子会在自己的兴趣中养成坚持、专注的品格,这对他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允许孩子失败
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发展、成长的,把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会让他认为,如果他没能按某一特定标准去学习、做事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失败者。这就需要家长放弃完美主义,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
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着帮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放到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答案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要保持平常心,安慰孩子,陪孩子共同反省。反省的方法是先听孩子的想法,正确的及时赞扬,错误的委婉提醒,切忌斥责、嘲笑。
发展心理学家指出,孩子还不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大多是靠他人的态度来认识自我。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失败经历要给予足够的包容,不要用怜悯的态度对待孩子,也不要劈头盖脸地责骂,而是要让他明白:每个人都不是“常胜将军”,都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失败人人都会碰到,勇敢、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
【关注公众号:BBunion婴幼儿早教,你将收获更多关于幼儿教育的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