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上”早教易,“上好”早教难

作者:互联网 06-02阅读:5383次

陪孩子“上”早教易,“上好”早教难

陪孩子“上”早教易,“上好”早教难

因我关注儿童和家庭教育,每次陪儿子上早教课,都会比较留意周围家长和孩子的互动。现在闭眼一想,就有许多生动场景重现:

场景一:艺术课。

老师引导孩子们用橡皮泥捏一只手。其他孩子或多或少都在朝那个目标前进,有一位小女孩,却认真地用橡皮泥把手模型的底座铺上了。陪伴的老人一看就急了:

“你看别的小孩在做什么,你看你,老师让你做手,你在干嘛?”

“不行,不行,快点把橡皮泥粘到模型上去!”

“你这孩子,怎么回事?这么上课,不是浪费钱吗?”

这位激动的老人,眼看孩子没有配合,一堂课都在不停念叨。下课时,老人找老师要了很多橡皮泥,逼着孩子下课继续粘。孩子不同意,闹得很不痛快。老人最后就在教室门口一边念叨,一边自己把橡皮泥往作品上粘。完成时,她特别得意地举着给周围人看,说:“看,我们的模型做得多漂亮啊!”旁边,小女孩早就默默坐在角落看书去了。

场景二:厨艺课。

陪孩子“上”早教易,“上好”早教难

老师引导孩子们做小点心,有很多家长,一看孩子慢了,或者切得不够好,就马上大包大揽,自己开始努力埋头认真操作每个步骤。放眼望去,教室里许多大人都在做,而孩子却在一边看着。有时候孩子觉得某个配料好吃,抓起来想多尝尝,还会被义正严辞地制止:

“你都吃了,一会儿不就做不出来了吗?!”

场景三:亲子游泳课。

偶遇一孩子下水就一直哭不停。妈妈大概觉得尴尬,把他拽住就往水里拖:

“你哭什么哭,这池子这么浅,我还扶着你,有什么害怕的!”

“男孩子还这么胆小,你看看周围,谁在哭!”

”你今天怎么回事?我下了班来陪你游泳,你就这么配合我的?!

孩子最后越哭越厉害,最后也没有上课。家长气嘟嘟地拉着孩子就走了。

场景四:各种手工或者艺术课。

几乎每节课都能遇上:

“别分心,看老师怎么做的。”

“你贴这里,再贴这里,看,就像我这么贴。”

“别这么画,这么画鱼鳞就不整齐了!”

“西瓜籽不是这样乱排列的,要一排一排放整齐。”

我坐在旁边,听到教室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家长孜孜教导,一节课不停。作品展示时,对比就更明显了:有很多作品非常漂亮整齐,一看就知道是大人作主画的。

列举那么多,因为这些情况太常见了,而大家却没有想到自己付出了时间、精力、努力陪伴孩子上的早教课,因此失去了意义。

陪孩子“上”早教易,“上好”早教难

还记得老大一岁多,我们去上美术课。当时他的表现极其“出众”:非常抵触碰到颜料,一粘手上,要马上擦干净,并且剩下的课程就基本不会动手。我们尝试在课程中鼓励他,引导他,自己也把颜料弄手上,或和他一起画。可是他就是不愿意,一般一节课,刷上一两笔后就情绪败坏地罢工了,然后我和老公就略有尴尬的陪他上完课。

那个时候的我也很焦虑,几乎每节课后,都会和老师讨教引导他的方法,思考是不是我们在家里对他有束缚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当时家里还买了好多颜料、画笔,可基本都放着不动。我们唯一没有做的,就是在上课过程中念叨他,或者各种大包大揽,自己上阵。还记得最后和Coco老师讨论后,我决定:课程不上没关系,我们尊重他的状态,不勉强他再上课。

陪孩子“上”早教易,“上好”早教难

四岁多后的老大,给了我们意外惊喜,他开始频繁拿起画笔,画自己观察到的自然,画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一边画,一边讲故事。同时,各种颜料也招呼上了,有时把自己手上身上弄脏了,也能高兴接受。

陪老大上早教课的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了“三分教,七分等”的含义。

选择让孩子去早教,一为消磨雾霾时光;二为多方面发展埋下颗兴趣的种子;三也为增加孩子生命中的体验和尝试居家环境没有的一些活动。

想清楚这些,再陪伴他上课,就少了很多焦虑,少了越俎代庖,少了对最后作品的在意。大部分时候我会尽量少说话,出主意,也会鼓励他自己动手,不去帮他做个“完美”作品。即使有时还会因最终作品与示范或其他孩子的差距过大,有点焦虑(完美主义病症),我也会克制自己不去说或者做那些伤害孩子积极性、自信心和探索欲的事。

作者丨Karen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父母如何说“,ID:KarenHTT

转载已获授权)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

Karen:曾经知名外企经理,现二个男孩的全职妈妈,今日头条号“亲子沟通如何说”签约作者。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