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倒真的不用扶吗?你也陷入教育误区了吗?

作者:钧钧妈育儿 06-07阅读:1541次

遇到孩子不小心摔倒了,你会怎么办?

是立马冲上去抱起来,轻声安慰他

还是“冷漠”地站在旁边,让孩子自己站起来?

那孩子摔倒了,我们到底是该扶还是不该扶呢?

我们先来看看贾静雯是怎么处理孩子摔倒问题的

对父母来说,孩子的一点小磕小碰,都会让他们很难受。

撇掉家长在社会上的各种身份,回到家中,就只是一个孩子的父母。

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父母的神经。

对于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贾静雯来说,在看到孩子摔倒时,依然很难受。


一次,波妞从小汽车上摔下来,接着便开始大哭

但是贾静雯却并没有马上去抱她安慰她

修杰楷也只是站在一旁

冷静地让波妞自己站起来

而最终,还不到一岁的波妞

自己慢慢站起来,不哭也不闹!


而在谈到孩子摔倒这件事情上,贾静雯认为“大人一定要沉住气”

如此看来,贾静雯是并不赞成孩子摔倒后就立即上前拥抱安慰的

那么,这样的教育方法真的就是正确的吗?

严格意义上来说,摔倒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成长的途径。孩子通过摔跤,能够发展平衡和协调能力。

不仅如此,当孩子摔跤后,会有疼痛和恐惧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孩子能因此判定危险因素。并且基于对自身安危的敏感,孩子会学会评估环境中的危险成分,会在往后的成长中避免再次重蹈覆辙。

但生活中,有这三种家长们,在遇到孩子摔倒时的做法,可能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契机。

第一种家长:惊弓之鸟

孩子摔倒了,第一时间慌忙跑到孩子身边,抱起孩子,开始各种安慰。

“怎么了怎么了,我的乖乖怎么了?”

“吹吹就不疼了啊”

“天呐,怎么摔倒了,疼不疼,哪摔着了,快看看”


这样的场景,大家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往往在家长惊呼朝着孩子奔跑过去的时候,孩子就开始嗷嗷大哭了。当家长不停安慰时,则会发现,怎么样都无法让孩子安静下来。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孩子天生具备一种能力,叫“情绪共生”能力。

这个能力意味着,父母的情绪能够很容易感染到孩子,并让孩子接受这种情绪并释放出来。

孩子在摔倒的时候,其实他并不知道自己的严重程度,他需要1-2s的时间来接受这种意外。

但往往因为家长的慌乱,让孩子觉得摔倒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孩子也会变得不敢尝试其他事物!

第二种家长:引咎它物

孩子摔倒后,同样立即奔向孩子,虽然也是安慰孩子,但说出的话却完全不一样。


“是这个让宝宝摔倒的吧,都怪它,打它”

“这个小汽车真坏,都是它让宝宝摔了,我们不哭了啊”

“都是妈妈不好,让宝宝摔倒了”

家长的一切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

孩子的模仿能力更是大人所不敢想的。当大人将孩子摔倒的原因怪罪到他人或它物上时,实际上是在告诉孩子:错误是可以怪罪到其他人或物上的!

当孩子养成这样的思维,那么在往后的生活中,孩子遇到问题或挫折时,会习惯性怪罪其他人或物,缺乏自省的能力。

当孩子缺乏应有的担当和责任感,必定不是家长愿意看到的结局!

第三种家长:“冷漠”观看

“别哭,自己站起来”

“自己摔倒自己爬起来”


很多家长觉得,嗯,这种方法好,可以锻炼孩子的勇敢能力。

那这种方法,真的就是最好的方法吗?

并不是

当孩子向父母求助时,父母始终不伸出援手,会让孩子觉得父母过于“冷漠”。

在这样的方式下成长,孩子会养成“好强”的性格。

别人找他帮忙时,他会认为自己的问题要自己解决。

当他遇到问题时,即使靠自己的能力解决不了,也不会向别人开口求助。

因为父母已经为了画了一个框,在这个框内,孩子固执地认为,向别人求助是没有用的!

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1.隐藏情绪,认真观察孩子

当遇到孩子摔倒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稳定自己的情绪

先看孩子是否真的遇到危险,真的有危险,就紧急处理但不要慌乱。

没有危险,就先观察孩子的情绪。孩子没有主动求助,一定不要主动上前帮忙。

若孩子主动求助了,就顺着孩子的情绪安慰他。

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独立!


2.理解孩子,安慰孩子

当孩子摔倒后,疼了痛了,自然会让他产生各种情绪,而哭就是最直接的反映。

家长在这个时候,应该理解孩子的情绪,并帮助孩子疏导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安慰孩子。

与此同时,家长们还应教会孩子处理摔倒的一些方法。比如,让孩子看看自己有没有受伤?受伤后又应该怎么处理?如果家长不在身边又应该怎么求助……


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儿教育要从小

孩子摔倒并不可怕

怕的是父母用错了方法

爱孩子

就应该让他们学会在挫折中总结

让他们更加独立!

转给身边人,别让他们陷入教育误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