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别让这种育儿方式毁了孩子的一生!

作者:育儿趣学园 06-12阅读:1514次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声免疫法、完整睡眠训练法,这是在网上流传很广的一位美国妈妈带孩子的方法,现在也越来越被妈妈们接受。因为这种理论宣称,用了这种方法可以训练出一个极少哭闹、让妈妈省力的乖婴儿。

其实对于很多新手妈妈来说,有两件带宝宝的事情最让他们难过。一个是宝宝经常哭,一哭就得抱,特别累人。还有一个是夜奶,让宝妈经常是几个月睡不上一个完整觉。

这种方法恰恰迎合了新手父母的这种需求,而且这种方法也很简单,宝宝哭的时候不抱,宝宝不哭的时候再抱,这样宝宝哭的次数就少了。戒夜奶也一样,不管宝宝怎么哭,宝妈也不要给孩子吃奶,这样时间长了就可以把夜奶戒掉了。

关于夜奶问题,猫爸在这里普及一下。刚出生的宝宝胃容量只有樱桃大小,出生五天后也顶多鸡蛋大小,所以对于小宝宝来说,吃一顿奶根本坚持不到第二天早上。所以这时候人为拉长夜间睡眠时间,可能会让宝宝吃不到足够的奶,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下面我们重点来讨论一下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育儿方式,说是育儿方式就是说是一类教育行为,比如孩子伤心的哭泣,很多家长想让孩子坚强起来,然后告诉孩子不哭可以给他奖励什么的都是这种方式。

大家都知道,人是一种感情动物,情感的培养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正常来说,宝宝出生会最先通过跟妈妈互动来培养这种情感,比如宝宝笑了,妈妈心里也高兴。宝宝哭了,宝宝从心里也难过。

母亲以婴儿的感受为中心,与婴儿共振,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关注。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成为心理学所说“自我实现”的人,他们会发自灵魂深处对生命充满热情和创造力,于人友善,同时会坚定的捍卫自己。

而当宝宝这种感情被满足后,他的心智才会向前发展,逐渐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别人,爱向内灌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这就是所谓的“主体客体分化”,完成这种分化后,婴儿对世界有一个最基本的信任。

反过来,如果对哇哇大哭的宝宝置之不理,任由宝宝哭泣,孩子就会发自内心的感到害怕,他会觉得:这个世界和他人都不值得信赖,对这个世界彻底失去信赖,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没有信心。

此时宝宝会表现出超出年龄的乖,很多家长还会以此为荣,殊不知宝宝不哭了,是因为他对这个世界彻底绝望。这对宝宝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比如有的孩子会因此患上精神分裂、自闭症,甚至有因为妈妈想让宝宝一觉睡到天亮,晚上宝宝怎么哭都不予理会,结果宝宝俯趴在床窒息死亡的例子。

还有个网友举了自己亲身的例子:宝宝小时妈妈定点哺乳,极少抱孩子,结果孩子2岁多就表现的特别乖,很少哭,而且只要大人一说,就马上不哭了。甚至有时候手划破了,流血了,都不哭不叫疼。

但是心理学专家指出,像上面这位网友的孩子,未来患精神分裂或者重度人格障碍的可能性极大。而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当亲密关系出问题时,他也可能会用冷漠、拒绝的态度来面对,成为一个没有朋友和有失败婚姻经历的人。

最后,猫爸觉得我们这些作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都希望孩子健康自信,都期待孩子长大成人后拥有一个可靠的爱人,拥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

那么就请妈妈们在孩子3岁前努力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吧,特别是在宝宝1岁前,妈妈一定要在力气能及的情况下,多满足宝宝,因为只有小时候被充分满足各种需求的孩子才有更大的安全感和自信去更好地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