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网络
当孩子的老师有一天说跟你谈谈时。
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想必心中会打着鼓,不知道老师会说什么呢。
前段时间,小小鱼的班主任老师跟我说:“真的不错,今天小家伙尝试了新的区域,竟然串了很久的珠子呢。”
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可发生在小小鱼身上时,还是很令人惊讶的。
因为之前他一直在益智区玩积木,而教室里和幼儿园其他的自主区域他都不是很感兴趣。
为了这件事,老师跟我刻意约谈过。
那时我听到后也有一点点的着急。
“孩子一个月以来,大部分的自主选择时间都在益智区。”老师说
“也许他喜欢积木吧!”
“他好像不喜欢表现自己,去台上讲话的时候,总是会害羞。”
当老师这样说的时候,我想起了我自己。
“而且他性格比较谨慎,有点抗拒尝试新的事物。”老师继续说。
我记起来他在活动课上走独木桥的样子,一个男孩,比女孩们还要小心呢。
心里真的为他着急。
可我还是想起了,他一直以来都这样。
记得那会刚刚会走路的时候,也是非常小心地摸着墙壁。
玩耍的时候,也会四处打量,生怕自己受伤。
奶奶说他怕疼,不像表哥那样,磕到了也不会喊疼。
我想,这种谨慎是与生俱来的。
像妈妈,也像爸爸,当然,更是他自己。
没什么问题。
所以当老师说这件事的时候,我微笑地听着。
老师给了建议。
我说不要太着急啦!先等等看吧。
鼓励他慢慢尝试。
看到我并不着急,老师应该也放心了。
也就没有继续说,约定好一起静心观察,慢慢引导。
就在两三个月后,就得到了开头时的结果。
孩子正在不断打开自己新的领域。
如今他还是积木区的常客,可手工也已经棒棒的。
而且开始去表演区跟其他的孩子一起扮演超级英雄了。
看来我当初的不急也是对的。
还记得那时候,妈妈听到老师的话。
内心还是有点焦虑,说老师的话没有直接说明白呢。
是不是说孩子缺乏勇气,不敢尝试啊?
我安慰说:“给他一点时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规律,急不得!也有自己的特长和不足。”
很多父母面对老师提到的问题,恨不得一条条用笔记下来。
然后回家再好好跟孩子算账。
其实,真的不要这么着急,因为老师说的话,只是在点醒你,或者在等待你的认可或者补充。
而且你也可以借助这个机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
因为只有对孩子足够了解,真正爱孩子的人,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亦或能探知他们内心的秘密。
可现实是很多的爸妈等不起,生怕孩子落后了。
于是逼着孩子去做出改变,期待马上见到成效。
让不爱说话的孩子去报小主持人培训班,以期孩子能赶快变得口舌伶俐。
结果也许真能让孩子学一些技巧。
可他内心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呢?
他真正适合的又是什么呢?
有很多的妈妈害怕自己不懂孩子,生怕自己会“毁”了孩子。
所以急匆匆地把孩子送往早教中心。
测评一下后发现,原来我的孩子真的差这么多,问题这么多?
可是你知道吗?
没有哪个孩子能在测评中心得到全优,工作人员总是能给你一个孩子需要培训的理由。
在印度电影《起跑线》里。
主人公拉吉夫妇带着女儿皮雅去培训中心找顾问。
结果孩子的时间被培训项目占得满满的。
拉吉夫妇很诧异,迟疑着问助理:“那她什么时候吃饭睡觉呢?”
助理只是笑笑:“她报培训班已经迟了好几年,别人家的孩子在怀孕的时候就来了。”
意思她必须赶,需要废寝忘食地去赶。
在那些所谓的高标准面前,再跟其他的孩子一比,自己的孩子总会显出不足之处。
所以,你的焦虑不断加重。
然后就选择赶紧缴费,让孩子去接受培训。
结果没有一点主见,如同无头苍蝇。
冷静一想,你觉得这是孩子的问题吗?
是他生来不足,还是你在找一些东西证明他不足?
问题其实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的身上。
父母营造的原生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
最懂孩子的那个人,应该是父母。
倘若你带着焦虑,眼里就只有孩子的缺点。
为什么不能多听听孩子的内心,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呢?
孩子需要自我认同,也需要他人的认同。
特别需要自己最亲近的人认同。
当你明白孩子这个需求的时候。
就不会再去想方设法揭孩子的“老底”,而是会站在孩子身边。
有一次,我听到一位培训班的老师在门口跟一位妈妈说:“您的孩子真的有点爱哭,下棋输了就哭,跟女孩打架也一下子就哭了。”
还对着那个牵着妈妈手的男孩做了一个鬼脸:“下次不要哭啦!羞羞脸,男子汉。”
孩子当时就抬头跟妈妈说:“妈妈,我没有哭,我真的没有。”
“还撒谎,老师都说了,你怎么不爱哭了!在家里也经常爱哭脸。”
妈妈严厉地说着,不容孩子反驳。
孩子就一直低着头。
妈妈和老师已经是一条战线的,已经认定了自己就是“爱哭鬼”。
只是贴了这个标签,却只是告诉我“不要哭了,不要哭了。”
可我下次还是忍不住哭时,我该怎么办?
孩子的妈妈和这位老师都不会顾及到孩子的这个想法。
还沉浸在彼此的认同之中吧。
真的一场胜利啊!在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了统一的意见。
其实,孩子们总是会有一个阶段,否认自己做的事。
比如幼儿园的孩子,常常会说自己没有哭,或者斩钉截铁地说自己没有做那件错事。
你还一定要逼着孩子去承认么?
他们只是不愿意接受那个“不好的自己”,并非有意撒谎。
所以有时老师说小小鱼中午睡要很久才睡,翻来覆去的。
当我知道他没有打扰同学时,也只是问他:“你中午午睡是不是没睡好。”
“没有啊!”
“老师说你翻来覆去睡不着。”
“没有,我睡得着。”
“其实爸爸也常常睡不着,力气使不完啊。”
“哦!我也是有用不完的力气。”
“那你怎么办的?”
“我没有说话打扰同学。”
“真不错!但爸爸教你一个办法,闭上眼睛,然后不要动,能帮助你入睡的。”
“好,我下次试试。”
当你放弃指责和贴标签,而选择共情时。
孩子会打开自己的心扉,然后愿意接纳父母的建议。
否则,他们会抗拒你,甚至故意做错事来表达自己的存在。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获得父母无条件的爱,对安全感的建立非常重要。
这种爱不是溺爱,是理解、接纳和包容。
是我会指出你的缺点,但并不妨碍我永远爱你这个人。
而且孩子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
不管如何,还是要努力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老师的尊重,以及和老师之间友好的关系。
(本文为鱼爸原创,图来源网络,公众号转载可联系授权,支持原创就在文末点赞,欢迎留言。)
您所见到的,也许就是朋友需要的!分享吧
你好,我是“恐龙专家”小小鱼的爸爸,很幸运与你相遇。鱼爸曾是童书编辑,非常喜欢孩子这个神奇的群体,后来离职带娃。
每天用心带娃的同时,陪娃读了上千本绘本,也在公众号分享自己真实的育儿及亲子阅读的感受。平日好读书和创作,累计发布了500多篇原创分享,得到了几十万爸妈的关注。
这里没有条条框框的理论,只有真诚地分享。新书《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热售中。靠近我,用心和文字温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