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儿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我几乎没有和他分离过。前段时间,工作关系我要去某个国家,心里是有点忐忑的。
出发前一天晚上,在宝贝临睡前,我试图给娃“打点预防针”,语气平静地对他说,“妈妈要出去几天,过两天就回来。宝宝住到奶奶家去,好吗?”
“好!”没想到,小宝贝爽快地答应了。
但是过了几分钟, 我突然发现他一个人背着我在抽泣,还一个人喃喃自语道∶“妈妈不要走, 小宝贝, 想妈妈 。”
我见他这样,也鼻子一酸,但是假装很淡定地给他递纸巾,让他擦干眼泪。
他转过身,顺势把我的手臂拉过去,围绕在他的脖子上,奶声奶气地对我说,“小宝贝在妈妈的怀里。”
虽然他没有哭闹,但是我能感觉到他的伤心。于是,我就搂着他,亲亲他的额头,安抚他说,“妈妈现在不走,妈妈在。妈妈爱你。”
儿子吃了定心丸,继续拽着我的手臂,妥妥地放在他的胸前,没一会就睡着了。
不知怎么的, 我的心里又一酸。
头两天,尽管很想儿子,我却特地没有和他视频,生怕见了面以后他会哭闹。想他的时候,就让老公把视频打开拍儿子。我不说话,默默地看着宝宝在那里一个人玩。
老公说,儿子很乖,不吵不闹,就是每天都会对奶奶说,“我想妈妈了。”然后就转过身去,偷偷地掉两滴眼泪,过一会儿就好了。
到了第四天,我实在忍不住了,我就要求和他面对面的视频。
他看到妈妈非常兴奋,“妈妈妈妈!”但是叫着叫着就哭起来,还不停地说,“小宝贝想妈妈。”
看到这一幕,我也没忍住眼泪。母子俩远隔重洋,一起抹泪。场面一度失控,我赶紧让老公关闭视频,让家人安抚他。
回国后第二天,我早早地到幼儿园门口去接他,还带了他最爱的巧克力棒棒糖。看到我,儿子激动地从幼儿园冲出来,叫了起来“妈妈妈妈妈妈回来了!妈妈来接我了!”
我们来了个大大的拥抱,“妈妈,我想你。”
我抱着宝宝,狠狠地亲了亲,“妈妈也想小宝贝。”
面对短暂的分离,4岁半的儿子能懂得离别的悲伤,能调整思念的情绪,能体会重聚的欢乐,能真实自在地表达自我,让我很欣慰。当妈这几年,我悉心和孩子培养的“安全型依恋关系”,终于有了初步的成果。
依恋,是一种情感的联结。一个孩子没有依恋或者过度依恋父母,都不益于未来的成长。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斯沃斯通过设计陌生情境技术研究发现,婴儿依恋风格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情绪型三种类型。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认为自己是被爱的、有价值的,无论妈妈是否在身边,都不会担心被抛弃。因此他会自然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不会刻意讨好妈妈。
回避型依恋的孩子,虽然也希望和妈妈亲近,但是他们会压抑掩饰自己的情感,对妈妈的离开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孩子,又想靠近父母、又想远离他们,焦虑导致他们情绪很不稳定,我们平时见到的很“作”的孩子就属于这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依恋关系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1)影响孩子自我认同感
自我认同是通过与人的情感连结获得的。如果孩子的依恋对象相对固定,有助于他形成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
(2)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
具有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快地度过感知运动阶段。因为他即使处于压力之中,也能更大胆地探索周围世界。广泛而丰富的经历刺激了其自身的认知和神经发展。
(3)影响孩子成年的亲密关系
从来没有依恋过任何人的孩子,没有和他人建立情感联结的体验,长大以后往往无法和深爱他的人联结。
为什么低龄的孩子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因为他还没有视觉记忆,分不清现实和幻觉。他是通过对母亲的依恋,发现了自我和外部世界。可以说,母亲是联结婴儿与外部世界的纽带。在孩子的心中,母亲的出现代表着安全和愉悦。
如果妈妈离开了他的视线,他会认为妈妈就不存在了。他觉得自己从此失去了妈妈,失去了一切,并不会意识到妈妈还会回来。这让他感到不安。
那么,要到什么时候孩子才能承受分离呢?
心理学研究发现,只有当孩子形成了客体稳定和情感稳定的概念后,才能承受与妈妈的分离,否则它会将短暂的分离是为永远的被抛弃。
所谓客体稳定,用孩子的话来说,就是“虽然我看不见妈妈,但我知道妈妈是存在的,妈妈会回来的。”
情感稳定是指孩子知道“妈妈有时对我不好,但我知道她对我的好是恒定存在的。”
一般来说,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孩子到三岁时才能形成这个概念。因此,三岁前妈妈要尽可能亲自带孩子,并且要与孩子有良好的互动。
不要与孩子有长时间分离,心理学研究发现两星期以上的分离就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不可逆转的,被抛弃的内在创伤。
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双休日爸妈”的现象,人为地隔断了孩子与妈妈的联结,都会造成孩子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那么,父母怎样做才能给予孩子高品质的依恋关系呢?
(1)关注孩子的需要及时予以积极的回应
当你能读懂孩子发出的信号及时作出回应,并赋予他爱和归属感,使其形成一种信任和安全的感觉时,你就能帮他形成所谓的安全依恋。
(2)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在孩子安全依恋关系建立关键期,没有人能替代父母的陪伴。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与宝宝多一些亲密互动。比如抚触肌肤、亲吻拥抱、微笑对视或者温柔对话等。在宝宝想要探索世界的时候,多鼓励、引导和配合,让宝宝体验被爱和学会爱。
(3)固定扶养人,依恋对象稳定
在0-1岁依恋关系形成的关键期,不要频繁更换照看人。稳定照看宝宝的那个人,最好要与宝宝相处9个月左右,这样有助于依恋关系中安全感的建立。
(4)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有研究证明,在童年时父母离婚或分居的子女大多形成不安全依恋。因为家庭冲突间接影响了父母对子女照顾的敏感程度,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被抛弃的。
好的依恋关系,对孩子而言,是成长;对父母而言,是分离。坦然地接纳分离,才是爱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