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窝里横”,是一个家庭的责任。家长要即时纠正,认真反省。千万别让孩子将教养留给陌生人,将坏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
——睿妈
1
上个星期回老家,刚进门就听见侄子乐乐在大声哭闹:
“我不!我就要买这个!”
老爸老妈在旁边用一种讨好的语气哄他:“乐乐乖,咱们家玩具已经很多了,等下次再买好不好?”
“不好!”乐乐生气地随手拿起一个毛绒玩具砸向爷爷。
“干什么呢!怎么能拿东西砸爷爷!”乐乐听见我的声音,立马不吱声了。
乐乐是有些怕我的,因为他知道,在我面前耍赖没有用,我也不会惯着他。
“哎呀,干嘛说话这么大声,都吓着孩子了。”妈妈向我埋怨了一声,走过去抱起乐乐。
乐乐被奶奶一饱,“哇”地一生大哭起来,边哭边蹬腿,好像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
乐乐和很多孩子一样,在家里是一个“小霸王”,说一不二。稍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对着长辈大发脾气,尤其喜欢“欺负”疼爱孙子的爷爷奶奶。
但是出了家门,乐乐就好像变了一个孩子。
在幼儿园里,他从不和别的小朋友打闹,即使别的孩子从他手中抢走玩具,他也只是站在一旁干巴巴地看着,不敢要回来。连幼儿园老师都说,乐乐是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
在家“小霸王”,在外“小绵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窝里横”。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种反差,这要从家庭教育说起。
2
溺爱孩子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俨然成为了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一个孩子身边围绕6位大人的现象并不稀奇。
乐乐之所以会这样,和爷爷奶奶的溺爱不无关系。
乐乐说要吃排骨,我妈会顶着38度的大太阳去超市买回来;乐乐说要骑马,我爸会趴在地上让他骑到脖子上。
每次提醒他们不能这么溺爱孩子,两位老人总是不以为然地说:“他还是个孩子。”
乐乐仗着家人的宠爱,在家里肆无忌惮地指挥着所有人,为他服务。
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围绕着某一个人转的。当孩子出去的时候,他会发现,周围的人并不是以他为中心,别人也不会事事顺着他。这时候孩子就会感到恐惧和不安,从而变得小心翼翼,不敢轻易招惹别人。
3
没有原则
“没有原则的父母,教不出有出息的孩子。”这句话不无道理。
乐乐的妈妈倒并不十分溺爱孩子,她甚至经常告诉爸妈不要对孩子过于宠爱。
她给乐乐制定了一张计划表,贴在墙上,时刻提醒家人要遵守原则。
乐乐在看动画片,妈妈提醒他,计划表上明确规定,每天只能看一小时的电视。
乐乐两眼盯着电视,不为所动。
妈妈将电视关上。
乐乐瞬间大哭,爬到地下开始打滚。
闻讯而来的爷爷奶奶赶紧过来哄孩子,乐乐看见有了靠山,更加卖力地哭闹。
妈妈坚持了一会,实在受不了孩子和老人的双重折磨,只能将电视重新打开。
这种情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乐乐在家人的行为中领悟出了一个道理:只要我一哭二闹三打滚,妈妈就会放弃原则,满足我的要求。
家人毫无底线的退让,没有原则的让步,让那张计划表如同虚设。
4
缺乏社交
经常呆在家里的孩子,缺乏人际沟通,身边来来去去就这么几个人。
而这几个人又对他百依百顺,俯首称臣。久而久之,让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
当孩子走出去的时候,忽然发现周围的环境和人都变了。不再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让孩子产生了一种恐惧心里。
看到同龄的孩子,一方面想和他们打成一片,一方面又缺乏沟通技巧,不懂怎么交流,只能在一旁看着干着急。
心情不好的孩子回到家后,很容易将这种无处发泄的负能量,反馈在家人身上。
5
父母应该怎么做
孩子“窝里横”,并不是先天性的行为,而是后天在家庭教育中养成的习惯。
想要改变孩子的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著名主持人董卿曾说过:“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去做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在外面对别人谦逊有礼,和颜悦色,回到家后对着家人大呼小叫,恶语相加。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也很容易变成和父母相似的人。
其次,要守住底线和原则,不轻易妥协。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曾经分享过自己的育儿之道,看完之后受益匪浅。
女儿小时候在超市里看上一辆小汽车,被拒绝后,坐在地上哭闹。
妈妈并没有因此妥协,而是将她带回家,陪她呆在自己屋里。
期间,无论女儿怎么哭,她都不为所动,只是在孩子哭累的时候为她擦把脸。
最后,女儿哭累了。
她淡定地问女儿:还哭吗?要哭继续哭。
这位教授用实际行动告诉女儿:原则就是原则,不会因为你的哭闹而有任何的改变。
第三,做好和孩子的沟通
孩子做错事时,不要一上来就加以训斥,请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要求。很多孩子脾气暴躁,就是因为父母不理解他的想法,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
最后,不要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常带孩子出去和同龄人交流,培养孩子正常的社交能力。
家长必读讲堂小古老师说过: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只有没教好的孩子。
孩子“窝里横”,是一个家庭的责任。家长要即时纠正,认真反省。千万别让孩子将教养留给陌生人,将坏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