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妈妈是超人3》四月的一期节目中,嗯哼进行了他人生中的啼笑皆非的榨果汁首秀。
5岁的嗯哼要榨果汁,在得到妈妈支持后,便立即开始了他的工作。
他将樱桃和蓝莓分别放入杯中后,就宣布大功告成,并打起了广告:“这个汁酸甜又美味”。
霍思燕提醒:它没有成为汁!
嗯哼开动脑筋,马上想出了办法:加水就好!
但是尝试味道后,嗯哼发现味道不对,于是又觉得要搅拌后才行,并告诉妈妈:我敢肯定这个可以。
结果再次发现自己制作的果汁没味道,难喝。
嗯哼不死心,觉得两杯果汁倒一起混合搅拌后,可能会好一点。于是继续尝试。
嗯哼制作果汁的整个过程,霍思燕全程配合,给水,给筷子,帮忙混合。尽管嗯哼错误百出,但是她不打断、不纠错,而是笑着不断引导孩子去思考并尝试改进。
网上评论区,很多人坦言:“如果换成我的孩子,我可能会立马告诉他这是错的,然后阻止他的行为。”
霍思燕解释说:当孩子专注一件事情时,不管对错,不去打断,对孩子的想象力是有帮助的。
嗯哼无疑是幸福的,因为他的妈妈,知道“不打断”的重要性,包容他,鼓励他,所以嗯哼可以自主思考,不断试错,哪怕错误不断,也依然能乐观自信。
2
想起女儿小班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次亲子作业,作业的内容就是亲子共同画一张年画。
在群里,老师强调了作业要求:
作业的主角是孩子,父母是陪伴并适当协助。
交作业那天,我看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品。反观我女儿和我的作品,就有点想捂脸的冲动。
结果我和女儿的作品竟然获奖了。
同小区同班的晴晴妈妈,后来同我说:
晴晴妈妈思考明白后,羞愧又后悔。
原来一开始她女儿在画画时,她就在身边不断指点,可是指点了半天,她女儿也没画出个像样的东西,女儿很挫败,她也很恼火,最后女儿哭着不肯继续画了,晴晴妈妈只有撩起袖子亲自上阵。
她构好图,让女儿填色,女儿在填色的时候,没注意边框,画出了界,晴晴妈妈一气之下,又边批评指责,边自己填了色。
晴晴妈妈说,虽然作品漂亮完美了,但是却失去了它的意义。
晴晴妈妈反省,女儿平时画画其实很不错。这次年画作业,是她急躁的打断与指责,让女儿失去了发挥的机会,也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毕加索说的过“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尊重孩子的自由发挥。
尽管在我眼里,女儿的作品并不优秀。但当女儿看到自己最终完成的作品时,她开心地引以为傲,内心充满喜悦和自信时,我就觉得值了。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
不打断孩子,允许孩子自由发挥和创作,给孩子带来的不只是受父母信任的尊重,还有对自我能力肯定的愉悦。
3
曾经在小区花园里,碰到一个妈妈抱着一个1岁多的孩子散步,只听她不停的指点:
孩子随着妈妈的指点,头不停地转来转去。
我们听着呱噪,也替孩子觉得累。
这么小的孩子,看什么,欣赏什么,母亲都已经替他决定好了。更可悲的是,孩子接受指示不过几秒,还未来得及好好欣赏,在母亲的催促下,又不得不转移目标。
还有一个小女孩,本来和小伙伴很认真的蹲着研究蚂蚁搬家。结果,她妈妈来后,急忙拉起了她,埋怨她蹲着把漂亮的白裙子弄脏了,最后,小女孩只能不情不愿地被她母亲拉走了。
观察、思考和专注是连在一起的。妈妈的打断,不仅打断了孩子的观察,还有孩子的思考和专注。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提出儿童有他自己的创造力,我们需要通过“六大解放”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六大解放”具体指:
我们会有意识的给孩子作业减负,会带孩子去大自然增长见识。但是前四大解放,我们却经常忽视。
父母想把自己发现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呈现在孩子的面前;想把自己的成功经验,直接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少走弯路;我们舍不得孩子受苦,所以大包大揽,包办一切。
然而孩子是通过活动来完成能量流通的,我们的打断、禁止,处处帮忙,其实都是在阻碍孩子能量的流动。
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很多在成年后出现心理障碍的人,在其幼年时期,都有过能量受阻的经历。
4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 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