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同游,穷妈妈和富妈妈的差别轻易被划分,扎心了

作者:爱森尔 08-08阅读:3467次

终于放暑假了,妈妈们为了开拓孩子的视野,纷纷报团参加各种旅游和社团活动。

朱丹和其他家长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他联系了几家和儿子比较要好的同学,决定这次旅游大家同行。

这个小团队一共6个家庭,均由妈妈和孩子组成。

刚一出发时还没发现什么不同,但很快贫富差距就显露出来了。

以朱丹为首的妈妈,期望这次出行以孩子为导向,路程和住宿等等一系列问题都由孩子自己来解决。

而以常妈妈为代表的两家人却认为,孩子还小,对于理财等等常识还不甚了解。

最后还是常妈妈做主,定了两套两居室,也就是说,6个家庭需要住进两套民居。

在共同相处的时间里。朱丹的儿子乐乐不但可以随意安置新居的设施,而且拥有资金的自主掌控权利。出行十天,他将自己来筹划三百元的花销。

此时,常妈妈的女儿小燕却在妈妈的管制下,畏首畏尾,她不太敢动房间里的东西,万一弄坏了怎么办?妈妈说了,她可赔不起。

其实,这些不同还不止这些,但由此可见的贫富差距却极为明显了。

为了方便大家对比,现做以下整理:

1.眼光、眼界

由于常妈妈经济能力有限,即便是带孩子出行,也会限制孩子的一切自由,因为一旦孩子惹了祸,对自己和家庭来说都可能是种困难或者灾难。

而朱丹不同,她敢于让孩子尝试,哪怕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对她来说也绝不可能和所谓的“灾难”联系上。

妈妈们不同的思想,也决定了孩子不同的眼界,经济条件好就能托起孩子的未来,孩子也敢于在不断的失败中摸索前行。而经济条件不好只能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连最基本的尝试一下都胆战心惊,这样的孩子何谈眼光和境界呢!

2.抗挫折能力

朱丹的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是果断的,他敢于破釜沉舟,敢于向困难挑战,在他的心里,就没有度不过去的困难。

而常妈妈家的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却表现的优柔寡断、前后顾忌、始终不敢于下定决心。

同时,她对朱丹儿子的“背水一战”心理,也这是停留在羡慕阶段,却不敢越雷池一步。

3.交际能力

在整个旅行中,朱丹的儿子在人际交往能力上表现的更为突出,他接人待物彬彬有礼、社交礼仪无不精通,在询问路线时,他吐字清晰、不卑不亢、思路敏捷、敢于追问。

但此时以常妈妈家女儿为代表的孩子,却表现的畏畏缩缩。当被家长逼着去找人询问路线时,往往无功而返。理由竟然是“人家又不愿意理我”。

光是从这三点,我们已经很清楚的看到,由于贫富差距带给孩子的不同的影响。

这种影响将持续孩子一生的为人处世的习惯,

由此可见,与其在孩子身上下功夫,不如父母打造优质的自己。

不但要在培养人脉上下功夫,还有强调和学习优良的思维模式和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巨人,给他们提供更高层次的行为准则和思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