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打孩子了,孩子犯错家长只需要说这8句话就够了!

作者:亲子育儿生活馆 08-19阅读:924次

当孩子还不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和错的时候,

需要我们来告诉他。

而我们自己呢?

我们是否遵守了人生和道德的准则?

是否在不自知的情况下给了孩子错误的引导?

坏习惯1:不耐烦

疲惫的你回到家看见乱七八糟的衣服玩具,还有一旁在哭闹的孩子,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了成人的尊重。

坏习惯2:不回避

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

提醒: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

坏习惯3:太“大方”

你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孩子却很宠溺,要什么给他买什么,从不教他节省。

提醒:我们的这种“爱”,会让孩子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

坏习惯4:不关心

每天把孩子接回来以后,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开心吗?”一边问,一边忙着做饭,忙着收拾客厅。

提醒: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感受到了不被尊重,并学会敷衍别人。

坏习惯5:不认错

你打破了一只玻璃杯,碎片散一地,孩子不小心踩到哇哇直哭,你却埋怨孩子走路不长眼睛。

提醒:如果我们犯错了不肯承认,那么孩子将来也会变成一个不能勇于承认并承担错误的人。

坏习惯6:爱抱怨

朋友爽约,你对孩子和妻子抱怨:“以后别再理他了。”

提醒:你让孩子看到,在面对失望的时候,我们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

坏习惯7:不娱乐

孩子吵着要你给他讲故事,可你总是有很多理由拒绝他。

提醒:我们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没有娱乐,家庭中只有家务没有游戏。

坏习惯8:爱争执

你和孩子排队在超市等着付款。一位男子插队站在了你的前面。你与他拉拽争吵起来。

提醒:我们的做法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

坏习惯9:撒谎、推托

老师提前通知你写一篇发言稿并在家长会上演讲。可是你一直没放在心上,后来你打电话给老师,告诉她你病了,让她再找其他家长。

提醒:没有尝试就先退缩,孩子学会了把许诺抛之脑后,靠撒谎而使自己轻易推托。

坏习惯10:说配偶坏话

婚姻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你心中充满了对另一方的怨恨。于是你对6岁的女儿历数另一方的不是,并且告诉女儿:“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你从此再也不要理他/她。”

提醒:这样做,孩子学会了恨和报复,更大的问题是,她会对自己一生的幸福都没有信心。

坏习惯11:太容忍

某一天,你突然发现爱人有外遇了!你容忍,你告诉自己:“只要他/她还要这个家就行了,你还图什么呢,不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吗?”

提醒:我们“善意”营造的一个貌似完整的家,并不能给孩子足够的温暖和爱。

坏习惯12:不敬老

你不孝敬公婆,嫌他们是累赘,还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诅咒老人。

提醒:不为孩子树立孝敬的榜样,那么总有一天恶果会降临到你自己头上!

坏习惯13:乱丢东西

你总是习惯随手乱丢东西,妻子会把你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收拾好,从来不需要你操心。

提醒:这样,孩子也会养成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的习惯。

坏习惯14:言行不一致

你在亲戚面前总是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

提醒:我们说一套,做一套,孩子长大后会很难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

坏习惯15:爱比较

你总是对孩子说:“看看人家,他学习比你强多了!”

提醒:我们总是用别的小孩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不仅严重打击孩子自信心,还引起孩子反感,教会了孩子嫉妒。

坏习惯16:无秩序

路上又堵车了。你将车从紧急停车道上开了过去。后面5岁的女儿问你:“为什么我们走这边?”你说:“这儿没警察,也没有摄像头,没关系的。”

提醒:当我们在没人监督时违规,孩子就学会:只要不被抓住,做什么都可以。

坏习惯17:过分爱护

你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6岁的儿子钻进来帮你端起刚出锅的菜,你赶紧一把夺过:“去去去,不要多管闲事,烫着了怎么办?”把孩子赶出厨房。

提醒:我们对孩子的“爱护”,让孩子认为一切都是父母的事。

坏习惯18:不服气

吃饭时,你当着孩子的面愤愤不平地告诉爱人:“小李升职了,他有啥了不起的,不就会拍马屁,报告写的好吗……”

提醒:我们不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孩子就学会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进取。

坏习惯19:压抑能动性

4岁的女儿试图拆开一只闹钟看个究竟,你不禁勃然大怒:“小孩子懂什么?不准乱动!”

提醒:简单地说“不”只能破坏亲子关系,压抑孩子的能动性,迫使他们转入“地下活动”。

坏习惯20:连骗带吓

女儿吵着要买芭比娃娃,你想制止她,就连骗带吓地说:“不听话,警察来抓你了”、“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提醒:当孩子证明“自己被骗了”,以后就不再相信大人的话了……

w9rtrt

当孩子犯错,妈妈满腔愤怒:“叫你做点事做不了,一天到晚只知道闯祸!早跟你说了不能这样做,不听!你有没有长耳朵……”

其实,这样的大吼大叫甚至打孩子,其实并没有什么作用。除了让孩子更伤心、更沮丧之外,既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不能让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得不偿失!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而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不妨可以一试。

1

发生什么事情了?

让孩子有机会说话。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

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2

你的感觉如何?

让孩子情绪有个出口。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

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

3

你想要怎样?

家长不做批评或判断。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

4

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

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

5

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

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然后问他:

6

你决定怎么做?

让孩子检视自己的判断。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

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

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7

你希望我做什么?

当孩子说出自己希望如何帮助他时,家长一定要积极表示支持。或许孩子会说自己就能解决,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加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一个问题。

8

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并对以后出现类似的事情便有了一定的处理方式了。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小,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会运用一些策略和办法来解决问题。

家长最好不要包办代替,在孩子不需要的时候擅自帮助孩子或替孩子作决定,因为一旦失去锻炼机会,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退化,遇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

应给孩子足够的机会、适当的鼓励和具体的指导,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好孩子成长过程中这不可或缺的一课。

*文章内容来源于母婴育儿大百科

*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