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的秘密47:纠正4个坏习惯,孩子的数学成绩不会让你太焦虑

作者:家有男孩 08-20阅读:3675次

父母知了

幼升小专栏第47篇,昨天的文字上线之后,有一个朋友留言提了一个关于孩子学业的问题:感觉孩子数学思维不理想,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提高他的数学成绩呢,现在真的很焦虑,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需要家长做什么。昨天看了你写的一些游戏思路,这些我们也知道是好的,也在陪孩子玩,但学校里的学习很快就要到来,有没有更进一步的指导呢,我们现在很迫切需要。

谢谢这位家长的留言,看得出确实非常焦急,我想你可以先平复一下这种焦虑的心情,因为很可能在神情给孩子一些压力。毕竟数学成绩看起来没那么容易提高,至少不会明显到立竿见影。我不清楚这位朋友的小孩今年多大,如果是订阅幼升小专栏的朋友,估计孩子也就是即将进入一年级的样子。那么在数学学习上父母要注意养成一些好习惯,纠正一些不良习惯,这一点显得非常迫切。例如有的孩子在一年级起就拖拉的习惯,作业不能及时完成,丢三落四,打折扣。那么这样的孩子数学成绩一般情况下不会太出色,尽管在中低年级他也许凭着小聪明可能可以跟上来,因为内容不难,俗称的吃老本,但是到了高年级、初中、高中,这样的孩子就会打回原形,分数一定不会让人眼前一亮,只能让人眼前越来越暗淡。


那么具体改正哪些坏习惯呢?

排在第一的当然是:课上不认真听课

我们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现在的一年级孩子可能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部分孩子总是不停的动来动去,玩桌上的文具,一个人饶有兴趣玩一节课;捡地上的东西,然后钻在桌子底下半天不出来;也有的就是喜欢说话,嘴里念念有词,有些还会有情绪化的表现。这些不良习惯显而易见会影响到孩子的听课效率,他根本不在听,何谈理解呢?这些行为尽管在课堂上发生,老师当然有责任去教育和管理,但为什么其他孩子听的很认真呢,显然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差异导致的结果,这是个本质的差异,仅仅靠老师课堂上提醒几次是不解决问题的。

对父母的建议:

现在开始就要培养孩子学习的计划性和目标性,并围绕计划和目标展开学习任务;

做作业时,放在周围的东西一定要与当时学习的内容有关,从而减少注意力的分散,比如完成数学任务时,就不要把故事书摆到能看到地方,家里的作业环境要干净简练,一桌一椅足矣,不要摆什么摆设,例如鲜花盆景之类摆在边上时很容易让孩子分心的;

每天的铅笔削好几支就够了,不要用个削笔刀隔了一会,呼啦哗啦转,变成一种游戏在玩,哪有心思呢。所以父母要每天帮孩子削好若干字铅笔,平时在学校就不要削笔了,这样无形中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课效率。

第二个坏习惯:学习无规划

这些名词不一定要一年级的孩子理解,甚至提也不要提,我们观察到许多孩子学习是东一榔头西一拐棒,会做的多做一些,不会做的索性空着不做,这种现象背后就是父母从小没有培养孩子的规划性,属于碎片化状态,终于养成的坏习惯。

给父母的建议:实现这个长远计划,就需要告诉孩子将长远计划分解成阶段计划,听起来似乎孩子不懂,你直接跟他讲这个当然会懵掉。父母引导的时候当然是口语化,针对性,例如“接下来的十分钟就完成这一页上的五道题,爸爸会给你记好时间,每一道题用多少时间,昨天已经进步很大了,今天看看能不能打破记录。我们看好你哦!”“昨天的作业完成的棒极了,主要是合理安排了时间,书写也有条理,你看老师给了三个星呢!”这样的正向激励可以让孩子意识到学习规划的积极意义,包括时间、任务安排等等。

这样一步一步分解下来,大目标就变成中目标,中目标再变成小目标,执行起来就比较容易,可有效避免学习计划不切实际造成孩子难以执行,流于形式。

第三个坏习惯:只看书,不做题

一年级很多孩子有个误区,包括父母有时候也存在这个误区,以为孩子看懂了,也知道该怎么做题就完事了,没有进行必要的训练和巩固,结果却总是拿不了高分,这里的原因就是训练量的不足,通俗的说就是因为没有动笔计算。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考试其实并不会考多少难题,很多题是在基础题加上拓展变式而来,如果缺乏强大的计算能力,怎么可能在考试中获胜呢?

给父母的建议:唯一的解决办法,要有一定量的针对性训练才能巩固孩子获得的数学能力,通俗的理解就是熟能生巧,针对一些同类思维的习题,可以举一反三,不断突破。当然,这里有一个风险,有的父母理解为这是不是要题海战,这里显然不是鼓励搞题海战,一定量的习题训练是指有限度的,有坡度,让孩子感兴趣的训练,不是漫无目的,让孩子感到做作业好苦,那显然是个例外。

第四个坏习惯: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有的父母要求孩子在一年级学习数学时,不去真正的理解方法,而是直接死记硬背一些结果,曾经有一个视频让人笑中带泪,一个小女孩不停地背口诀表,结果“三七一十三”都背出来了,虽然这个视频可能是编导的,但也反映了部分家长容易把数学等同于背公式背口诀,让孩子过早的失去探究的兴趣,后面怎么学得好呢。数学上很多定理都可以推理,即使是乘法口诀也有对应的点阵图或者小棒集合等形式,给孩子生动展示知识才形成的过程,这样的过程能够帮助理解基础知识,如果这一块不掌握,在运用时就不会得心应手,只能机械的背记。

给父母的建议:千万不要逼着那么小的孩子死记硬背公式定理规则,而是要创造生动有趣的游戏背景,在孩子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个人的再创造,这样学习的内容才会巩固扎实,变成自己的东西。例如“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角形有等腰三角形……”等等知识,与其让孩子对着文字读十遍背出来,不如给他不同的三角形塑板模型,让他自己总结,概括,一开始不一定准确,父母可以陪着玩,然后试着也概括一下,互相比比,这样的形式会让孩子觉得知识是有价值的,非常深刻。

小结一下吧,数学学习成绩实际上是基础的智力(先天的智商是决定性因素)+好的学习习惯(在智商差不多情况下,习惯更重要)的副产品,而这好的学习习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父母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熏陶和培养孩子,逐渐纠正不良的习惯,确立好的学习习惯,在一年级之前孩子养成以上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们就会主动的探究如何提升学习效率,至于学习成绩,也就不需要父母过度焦虑和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