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有何影响?有一句俗套的老话来解释:“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每一个孩子出生下来就如同一张白纸,进入家庭系统的这个“染缸”被浸染,故而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关系对孩子影响极其之大。这一点我们在目前热播的《延禧攻略》中几个鲜明特色人物身上就可以得到印证。
嚣张跋扈高贵妃
高贵妃性格里面有一股子劲在,她表面上的嚣张跋扈,更多的是来自于她的自卑。人们有时候往往是相反的,越缺少什么,却更强调什么。
剧中有一场高贵妃穿上了戏服,跳了一段《贵妃醉酒》,成功的赢回了皇上的心,跳完舞的时候,高贵妃才开始慢慢道出自己的身世,皇上也是非常的吃惊,这么嚣张跋扈的贵妃身世居然这么可怜。
高贵妃之所以平时那么嚣张跋扈,是因为小时候,遇难被父亲抛弃,亲眼看见母亲死去,之后父亲娶了新的夫人,对她也不好。由此看来高贵妃的身世还是有点让人心疼的,所以她只在乎自己,孤身一人,并不害怕犯错。一直以来她需要非常的嚣张来刷自己很强的存在感,宣泄她内心的缺失。
人物分析
在不完整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大都内心敏感、缺乏安全感和爱、孤独感常伴。而且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三观之后,会发现原生家庭隔阂已然烙印在潜意识当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贵妃活成嚣张跋扈的样子也给我们当父母上了真实的一课。
行迹荒唐王爷弘昼
弘昼一出场, 喜好办丧事,吃祭品,着兄长的威势,傲慢任性,肆意妄为。有一次上朝,弘昼因事与军机大臣、获封一等公的讷亲有了小争执,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殴打讷亲。
乾隆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既不怪罪,也不出声阻止。见状,文武百官从此无人敢惹弘昼。
而在魏璎珞查明弘昼就是玷污姐姐的人,他非但没有一丝悔意,而是用官位收买魏父威胁璎珞妥协,甚至还想继续祸害璎珞。而作为母亲的裕太妃所作所为,很好的解释了弘昼荒唐行为的根源。
杀害魏璎宁的人并不是他,而是弘昼的母亲裕太妃。裕太妃害怕这件事会影响弘昼的前途,所以故意杀害魏璎宁。她对儿子的爱,是强势冷血的斩除后患,包庇儿子的荒唐行为。
裕太妃的家庭的教育,限制了弘昼的人生格局。裕太妃不愿意九子夺嫡的惨状再上演一遍,为了自保从小让弘昼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以此让弘历明白他对皇位不感兴趣。一直以来弘昼都活在母亲的期望里。
人物分析
也可以说弘昼成年仍然是听母亲话的小男孩,裹足不前,没有想过改变,没有理会大环境怎样改变,从不曾想过打开房子的另一扇窗,看看远方。
强势的母亲养育出依赖型人格的儿子。以至于在裕太妃离开后,把所有情感寄托在那拉氏身上,为讨那拉氏的喜欢,情愿成为其争宠的棋子。他的一生都活在别人的影子里,没有自我。
复仇狂人袁春望
袁春望身份复杂,他是先皇帝雍正的私生子,乾隆同父异母的弟弟,流落民间的袁春望被当年争夺皇位失败的八王爷发现,八王爷为报夺位之仇,故意把还是孩子的袁春望净身后送进宫里做了太监。
进宫后的小袁春望看见生父就在眼前,却不被承认,还要给小皇子当马骑,恨透爱新觉罗家族,小皇子生病时,他故意打开窗子让风吹进来,害死皇子。
幼年浸染在仇恨中,让袁春望成为现在的样子。他感情极其强烈,把身边人只分成两类: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对敌人,必定赶尽杀绝。他把璎珞视作同类,一蔬一饭细腻相待,但是,当璎珞为了给皇后报仇做了乾隆的妃嫔,他反目为仇。
人物分析
袁春望的原生家庭里,母亲早早缺席,父亲不知道他的存在。他是一个安全感极度缺乏的人。他童年生活充斥着欺骗、虐待和背叛。让他逐渐变得心思深沉。缺爱的人,总要找一个出口,发泄他的抑郁和不满,他要报复爱新觉罗家族,仇恨在他的心里滋长,最后袁春望变成了一条彻头彻尾的毒蛇。
人就是环境的产物,原生家庭每天的耳濡目染,就能把一个先天还不错的孩子生吞活剥。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一生的幸福。
0-3岁的早期教育对象不仅仅是孩子,更关键的是家长,家长是孩子育儿路上的学习者,家长带孩子过去上早教的过程中学习如何科学育儿,如何给孩子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同时,在早教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在游戏中体验和学习成长,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格素养,以及孩子的动手能力、语言、社交、体能、认知和自我探索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等等。
原生家庭给每一个人的烙印是无法去掉的,它可能是你的助力,也可能是你的阻力。但是烙印仅代表过去,未来的道路是自己争取的。
《无声告白》里有一段关于家庭的描写,印象很深:
“家庭,有时候会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其恐怖在于,门上无锁,你却不敢推门而出,只能咆哮地接受一切爱的安排,直到最后溺亡其中,或是被时间所离散。”
是的,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总是潜移默化的,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那些影响早已经深入骨髓。
想起一位网友曾这样形容父母对自己的影响:“就是自己特别想要逃离他们的控制和思路,却又惊恐的发现自己跟他们越来越像。”
不喜欢妈妈总是为了婚姻和家庭隐忍,天天劝她“过得不好不要忍”,可有一天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也在忍;
不喜欢爸爸总是为了一点小事发怒,总是告诉他“不要发脾气”,可有一天突然被告知,原来自己也脾气很大。
要知道,几十年的耳濡目染,是比任何东西都要强大的力量。
它就像雨滴,一滴一滴落在我们身上,开始时总是难以发觉,发现时早已湿了衣裳。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不管我们想不想承认,基因就像是刻在灵魂深处的烙印,先是影响性格,继而影响生活态度,到最后可能就影响了整个人生。
电影《念念》的女主人公育美有一个不幸福的家庭。
妈妈总是和爸爸发生争执,还会遭到爸爸家暴,好不容易改嫁遇到对的人,却因为难产而死。
受到父母亲的影响,育美一方面极度渴望拥有自己的家庭,一方面又总是担心男朋友会不爱自己,每天都在纠结和痛苦中徘徊。
父母的相处模式,是我们最开始接触和了解爱情与婚姻的入口。
像育美一样的孩子,在凑合的夫妻关系下长大,见过了争吵、暴虐和残酷,对爱情失望,对婚姻厌恶。
他们不敢恋爱,不会结婚,更不愿意生孩子,因为害怕成为妈妈那样的女人,结婚后变得歇斯底里;更怕遇到爸爸那样的男人,婚前的誓言变成婚后的破口大骂和动手动脚。
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所以要花很多力气踢开那些糟糕的,要碰壁很多年才知道哪条路是对的。
可在幸福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是不一样的。
他们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拥有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很容易就往正确的方向跑。
他们相信自己会拥有像父母一样长久又幸福的爱情,所以哪怕受过伤,也始终满怀着对爱情和婚姻的期待;哪怕还孤单一人,也相信对的人正在来的路上。
总以为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仅仅存在于前半生,比如性格,比如思想。
等长大了才知道,原生家庭也影响了我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影响了表达和接受爱的能力。
正因为如此,原生家庭也影响了我们后半生的选择,比如如何爱一个人,如何经营婚姻,如何对待孩子。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父母不光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也影响了我们下一代。
我们每个人,都是经由父母才来到这个世上。
我们最先接触的世界,就是父母为我们打造的小世界。
我们永远无法选择生于什么样的世界。如果有幸遇上好的,那就一边感恩,一边努力;如果遇上不够好的,那就在不幸中学会慈悲,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就像作家沈三废说的:
“我的原生家庭没有给过我安全感,谈不上有精神后盾,这让我成年后很容易把情感寄托在别人身上,像是附在他人身上吸取养料的怪物。这世界能靠的除了自己还有谁呢,当务之急还是要快快成长,自己给自己安全感。”
人生就是这样,如果开始时不够美好,就学着与生活和解,尝试着去让自己变得更好,不要去抱怨而应该带着父母对我们生养之恩去积极努力的去面对和改变,唯有自己真的从内心去接纳这个不完美的家庭,尝试着理解父母也曾经是其中的受害者,学会用自己的包容去关爱父母,用你那小小的爱为他们撑起一片天,这样才能塑造更加坚韧和阳光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