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这几天,李一峰这个名字火了。
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他从中科大退学,重新复读,今年又考出了712分的好成绩,可出人意料的是,他却放弃了北大清华等名校,选择了四川大学。
有人问他是否后悔自己的选择,他笑着说:
我好像从来都不会后悔,怎么走都是路,总会有路可走。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后悔过。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他的选择不同于常人,但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主见。
Part.2
大家还记得上过我节目的子萌吗?曾收到过斯坦福、霍普金斯、宾大、乔治城外交学院、芝加哥大学等众多一流大学的offer,最终选择了斯坦福大学。(推动这个中国女孩进入斯坦福的,到底是什么力量?)
她从小爱好音乐唱歌,到后来组织无伴奏合唱团;
她很喜欢模拟联合国,在中学阶段持续参加模联,从参与者到组织者再到领导者;
她喜欢写作,文章曾被《纽约时报》选中;
喜欢打曲棍球,当守门员打的一身都是伤……
这样优秀的孩子,就是一帆风顺长大的么?
并不是。
伴随子萌长大的,是她始终存在的“恐惧”。
从公立小学升入重点公立中学,从重点中学跨越大洋来到美国上高中,从美高进入斯坦福。
每一个关口上,这个自小优秀的孩子,都依然伴随着忐忑和恐惧。
子萌的爸爸妈妈了解她的恐惧吗?
了解。
他们帮助子萌规避这些恐惧了吗?
没有。
那么他们什么也没做吗?
让我们来看看子萌对她爸妈的评价:
“我从没感觉到他们是我的权威”;
“我会向他们寻求人生建议,但是他们永远让我感觉到,我的人生是掌握在我手里的”;
“他们特别尊重我,鼓励我自己做决定”;
“从小到大他们一直都对我说:你的想法很重要,你的观点是什么,咱们来讨论一下?”
“感谢他们一直相信我,一直把我当一个大人来看。”
“最令我感激的,就是爸爸妈妈一直让我感觉到我可以完全掌控我的人生”。
子萌说:“他们这样,给到我的自信心,在后来我去美国,到每一个新的环境,都少了一些恐惧。”
其实,一个人并不是天生就有主见,这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相关。
那些从小就习惯了被父母掌控人生的孩子,长大后也很难有主见。
Part.3
到底要如何培养出有主见的孩子呢?
我对有主见的理解是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对自己有清晰地认识,他所做的决定是在为自己负责,那么如何让孩子对自己有清晰地认识,能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呢?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成长阶段,是孩子建立自我意识的关键期。
- 2岁左右的自我意识萌芽期
这个阶段,个体的成长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我们常常听到的说法,说“恐怖的两岁”其实就是指的是孩子在自我意识萌芽时的正常行为表现。
这个时候的孩子,常常还延续到3、4岁,喜欢说“不”,喜欢和大人对着干,喜欢自己做主,喜欢扔东西,喜欢被夸……
这都是孩子在不断体验着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的感受,他要通过这些可以感受到的掌控感来不断强化确认: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是有自主意识的!我可以掌控很多事情!
因此,在这个阶段,父母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让孩子去尝试他想做的事,促进他的自我意识的建立。
而不是凡事都替他决定,凡事控制他,因为如果他的这种掌控感被严重打击,他做什么大人都说他是错的,都说很危险,都说他做不好,都说他没有能力做。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胆怯、懦弱、依赖,做决定的时候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判断,也没有思考的习惯。
- 青春期
我们都知道青春期是个体第二性征发育的时期,孩子们在这个阶段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逐渐在向成年人过渡。
其实不仅是生理,心理的变化在这个时期同样非常激烈。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反抗、不可一世、拒绝、沉默……都是在心理在激烈的变化,他们在寻找和认识自己究竟是谁。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想要挣脱束缚,争取自由,其实也是在寻求一种掌控感,对自己的掌控感。
因此,这个时候我们同样需要给到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以自己为主体去尝试,去实践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强制性地控制他们。
抓住了自我意识建立的两个重要时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独立个体的意识,从而主动地为自己负责。
给到孩子自我掌控的机会和空间还不够,还要帮助孩子有能力做出更好的选择,也就是说他不仅有意识,还要有判断分析的能力。
Part.4
抓住生活中的机会引导孩子思考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做选择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小到要选择吃什么、穿什么,大到计划旅行、择校学习等。
根据孩子所处的不同的年龄段,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一起来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孩子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当孩子只有3、4岁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吃哪种蔬菜、穿哪双鞋,这些生活小事上给孩子选择和思考的机会。
当孩子越来越大,事情就可以越来越复杂。小学快毕业的孩子,就可以让他参与到选择怎样的学校,如何了解一个学校这样的思考中来。
从今天起试着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吧!
获取更多育儿干货,请关注公众号”兰海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