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英国皇家育儿师凯瑟琳要告诉你:这句话,很可能会毁了孩子,这并不是耸人听闻。
此前湖南卫视的节目《少年说》中,有一个湖南的初中女生站上“勇气台”,喊话妈妈:“有一个人他十项全能,什么都好,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这个女生的闺蜜,正是班上的第1名,这更让妈妈找到了比较的对象,每次考完试,她都考不过闺蜜,妈妈说她“你看你成绩这么差,为什么她还会跟你做朋友!”
这些话深深地伤到了孩子,当她大声喊出内心的不满时,台下的学生掌声雷动。因为这些话语,深深地戳中了孩子们的心。
如果你认为这就是结束,就太早了,好戏才刚刚上演。
因为紧接着下一个,就是这个女生的闺蜜——那位班上的大学霸,本身就是品学兼优的“别人家的孩子”。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她来抱怨的,竟然也是“别人家的孩子”!
原来,虽然她的学习成绩很优秀,但体育一直不及格。她的妈妈常跟她说:“你看看你们班的那些同学,每一个人体育都及格了,而你什么都不行!”所以,就算她成绩再好也没有用,还是有个“别人家的孩子”给她施加压力。
所以,“别人家的孩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很简单,如果你语文不好,这个孩子就是语文第一名;如果你体育不好,这个孩子就是体育模范生;甚至如果你不爱吃饭,这个孩子就是吃饭最香的小朋友……总之,他是你短板的最强者,就对了。
英国哲学家休谟,曾经提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叫“缺失的蓝”:如果你去买衣服,想定制一件蓝色西装,裁缝提供了20种深浅不一的蓝色布样。可不巧,刚好缺失了第13号蓝色的布料,你又刚好看中了第12号和第14号的蓝色,于是这“缺失”的第13号蓝,会成为你最想要的那个颜色。
抱着这种心理,家长们从不想自己的孩子已经做到了什么,只想着孩子还缺什么。不管孩子做成怎样,家长都不满意。就像一位网友的抱怨:其实我曾经也可以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但我的母亲从没有对我满意的时候……
当然,家长也不是故意拿孩子跟别人比。就像《少年说》中第一个女生的妈妈说的:“你要是不受打击,你可能就会有点飘;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是要拍一下你”。这样的心理,有些类似“激将法”。可是你看孩子的表情,这种激将法真的管用了吗?
今天的《西风东渐》,英国皇家育儿师凯瑟琳要来跟我们聊聊这种“激将法”,究竟有多伤害孩子:
我们作为成年人,经常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当我们把时间花在和别人进行比较上,我们得到什么好处呢?
不要把孩子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真的没什么好处,你会摧毁孩子的安全感、贬低他们的实际能力,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因此请不要这样做,不要把孩子比来比去,那会毁了他们。
总会有孩子比你的孩子优秀,我们要保证的就是孩子已经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了,并且在这过程中保持快乐,而我们作为父母也需要为孩子的进步感到自豪。
在比较这个事情上,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下,如果要是孩子对你脱口而出“你看xxx的妈,比你好多了!”你会怎么想呢?
你的反应,会不会是“我养你有多辛苦,你怎么这么没心没肺?真是伤透了心!”……其实,孩子在听到类似这样的话时,心里的安全感也会瞬间崩塌。
想激励孩子的上进心,最主要还是父母自己的示范带头作用,这才是最积极正面的引导。
另外,你也可以对孩子进行“自我比较”,比如他在什么方面做得好、什么方面做得还不够,有亮点也有不足,而不是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摧毁自己孩子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