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正面管教工具卡第46张:教孩子该做什么。
工具卡的提示是:教孩子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讲到这儿的时候呢,我先和大家来讲一下,在正面管教的线下工作坊当中有这样的一个体验活动,可以让我们感受一下换位思考,感受孩子的体会和决定。
体验活动的名字叫:做与不做。现在你可以来想象一下,你就参与在这样的课堂当中,我是老师,这个时候你要根据我的指令来做。
我现在开始说:“不要坐下。不要看着我。不要将你的手放在身体的两边。不要一直站着。不要闭上你的嘴。不要站起来。”当我在说这些指令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把它们都记下来,记在你的脑海当中。
然后我们来第二轮指令:“站起来。看着另一个人。举起你的手。坐下来。张开你的嘴巴。拍拍你的手。”我们来看一下,在第二轮指令和第一轮指令当中有怎样的区别呢?是不是第一轮都是以不开头的?
我每一次在线下的讲座或者工作访当中来带这个互动的时候,全场都是一片混乱。比如说“不要看着我”,那家长有可能看着地上,看着旁边的人,看着天空,也有可能就闭上眼睛。每个人动作是不一致的。
但如果在第二轮当中,我说“看着另一个人”,那么大家的眼光都会去看着旁边的人。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当我们在说“不要”的时候,其实孩子是不知道我可以去做什么的。
因为这个不要只是去禁止了,而且当你说“不要”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我现在更想要这个东西。所以在这个互动当中,我们就能够体会到,我们应该要做的就是要告诉孩子该做什么。
生活当中我们出现了太多的不,那么下面我再带着大家来体验一个活动。这个时候请你闭上眼睛,然后根据我的指令来想:不要想粉红色的大象,不要想粉红色的大象,不要想粉红色的大象,不要想粉红色的大象。
当我不断的在这样重复的时候,你的脑海当中会出现什么呢?可能你说不要去想粉红色的大象,可是那个粉红色的大象依然会出现在你的脑海当中,对吗?为什么?这就是当我们在跟孩子说不的时候,为什么孩子还一再的去做这样的事情。
尤其三岁以前的孩子,他对于不的理解更是不清晰的。“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根本就不了解什么叫做“不做”。所以我们需要用这张工具卡上的建议教给孩子该做什么?那怎么样来做呢?
比如说一:教孩子轻轻拿,演示,而不是说“别打碎了”;第二个,教完后提醒:“你该怎么轻轻拿?”;第三,教孩子去外面玩球,提醒他:“你该在哪里玩球”;第四,“你可以玩平底锅,而不是不要玩灯。”
从这个例子当中大家是否看到了,我们可以用启发式提问,对吧?可以去问问你可以怎样做,然后我们还要去花时间训练,要教给孩子怎么样叫做一个正确的拿东西的方法。
另外我们还可以明确的给出指令,告诉他可以怎样来做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全部的内容,期待着在打卡小程序当中看到你的践行记录。
在果妈阅读的会员中,有许多职业是教师的妈妈,看看身兼“双职”的她们,有哪些不一样的故事与我们分享?
会员工具卡的日记分享
▼
▼
▼
▼
我是育儿达人果妈,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