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逗孩子”行为,本意上没有恶意,但幼小的孩子并不能清楚分辨这种玩笑的真实性,就会信以为真,最后弄巧成拙。
许多人都喜欢这样“逗孩子”来表示自己对孩子的喜爱,但事实上,这种所谓善意的“逗孩子”现实场景是:一群大人看着孩子手足无措的样子,哈哈大笑,而孩子要么束手无措,要么惊慌恐惧,甚至是哭泣。
这种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逗孩子”行为,本意上没有恶意,但幼小的孩子并不能清楚分辨这种玩笑的真实性,就会信以为真,最后弄巧成拙。
优妈身边的一些朋友就和优妈倾诉过这类事情。
有的是身为妈妈,因为这种事情感到特别困扰:“遇上这种中国式逗娃,碍于面子不好发作,但看到自己孩子受伤的表情,真的是很生气!”
有的则是跟优妈留言提及:“曾经幼时的自己,就因为这种行为,心里受过伤害,有过灰色的童年记忆。”
逗孩子,实则是伤孩子
“其实我一开始并不清楚这件事情会对孩子造成这么大的影响的!”莉莉妈这么跟优妈感叹道。
前不久在弟弟的百岁宴上,自家4岁的女儿正在逗婴儿车里的弟弟玩耍。亲戚朋友看着4岁的女儿,突然就跟莉莉说:
那会莉莉突然很着急的回头看了我一眼。我当时没反应过来,就和身边的亲戚朋友们一起哈哈大笑,觉得就是开个玩笑而已,莉莉不会放在心上的。
毕竟自己在生弟弟之前,就曾经和莉莉商量过:“就算有了弟弟,妈妈也会和以前一样爱莉莉,莉莉永远是妈妈的小公主。”
但事实上,宴会结束后,亲戚朋友都走光了的时候,莉莉妈猛然发现不对劲了。自那之后一下午,都没看见莉莉了,平时莉莉都是很喜欢在弟弟身边转悠的。
结果把家里里里外外翻了一圈后,竟然发现莉莉躲在了自己房间的衣柜里,默默哭泣。
莉莉妈看到莉莉自己一个人猫在角落里哭泣,立马扑上去抱住莉莉,打算把莉莉抱出来,嘴里不停念叨着:“莉莉,你可吓死妈妈了!”
谁知,莉莉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就朝着妈妈问:“妈妈,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莉莉妈说:“就在那一刻,自己如遭雷击,瞬间明白了,上午那会跟莉莉开的那个玩笑,伤害了莉莉!”
亲戚朋友和莉莉开的玩笑,莉莉当真了,并且为此感到不安。而莉莉在用这种躲藏的方式,来向妈妈确认,妈妈是否还重视自己!
武志红老师的一篇文章曾这般说过:
这样的玩笑,娱乐的只会是大人,而受伤的却是孩子稚嫩的心。
被逗的童年阴影,一直在
优妈前不久在逛自家的社区留言时,就看到小紫这样的经历,小紫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中的兄弟姐妹比较多。有一天,家中的爸妈不在家,家里的亲伯伯上门来了。
拿出糖果哄着小紫说:“你看家里的娃娃这么多,你爸爸妈妈工作有那么忙,顾不上照顾你了!你爸爸妈妈比较爱你哥哥弟弟的,跟着伯伯走吧,伯伯带你去找新的爸爸妈妈。”
那时候的糖果对家中有这几个兄弟姐妹的小紫而言,确实是稀罕物。小紫看着伯伯手里的糖果,相信了伯伯说的话,就默默地把自己的手交到了伯伯手里,跟着伯伯走了。
然后伯伯就带着小紫到了镇上的新家(也就是伯伯的邻居家)住下了。晚上,爸妈回到家里发现竟然找不到小紫,紧张地问了左右邻舍,才知道小紫被伯伯抱走了。
连夜赶到镇上找到伯伯,结果伯伯理直气壮地回答爸妈:“我就跟小紫开个玩笑,带她出来玩玩。况且讲真的你那么多个小孩了,又养不了,给一个人家养你也能轻松点。”
第二天小紫所谓的新家里见到爸妈,但是小紫妈妈很紧张的问了小紫一句:长大后你还记得妈妈吗?
当时小紫很利落的回答是:你都不要我了,我肯定不记得你了。
后来这段记忆一直留在小紫的脑海中,小紫说:
一直到后来的好长一段时间都觉得爸妈是不爱自己的,而自己的是家里多出来的哪一个,所以才会被送走的。
但若干年后长大了的小紫才明白,当年虽然家里困难,但爸妈从来没有想过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抚养,爸妈深爱着小紫和她的兄弟姐妹们。
而自己当年那一段灰色的记忆,全都是缘于“逗孩子”这种无聊的行为。而这种行为确实让小紫暗自伤心了好长一段时间。
小紫每每回忆起这段记忆都坦言:
为什么逗孩子,频频逗出事?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身边真的是数不胜数。有时候大人无心的一句话,真的会一不小心就酿成大错!
种种案例告诉我们,其实真的不是孩子不经逗,而是大人的行为越界!
精神分析学家霍尼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需要:安全感和满足感。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不容易,但破坏却只是一句话的事。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瀑布效应,大致的意思是人际交往中,无意间说的一句话,让别人十分在意,自己却丝毫没有感觉,就像瀑布源头的水是非常平静的,但是当水流到达峡谷的时候却是浪花飞溅。
当大人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即使本意不是想表达字面意思,但对于认知能力有限的孩子来说,都是一场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