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表扬与鼓励并不是一回事,
别在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用错方式!
“宝贝,你真棒!”是你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吗?
作为从小在「抨击教育」下成长的我们,自然能认识到「肯定教育」的重要性,于是我们总是脱口而出“宝贝,你真棒!”
我们以为称赞孩子能让我们收获一个自信的宝宝,但是这样一种长期、随意、空泛的表扬,反而可能会让我们收获一个敏感脆弱接受不了批评,自恋而无法自我判断,甚至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更需要懂得:
表扬和鼓励看似都是正面肯定,但赞扬≠鼓励,她们对孩子思维模式的形成、性格的塑造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赞扬教育固然需要,但能够长期影响孩子的却是鼓励教育。为什么这样说?这个答案我们能从TED专业演讲《你应该鼓励而不是去表扬孩子》中找到答案。
作为父母,我们永远都要懂得更多一些,而且是要从多个维度去认识了解学习,希望以下内容能够给你带来启发!
视频长达15分,可以点击观看,若不方便,也可以看以下我们整理的文字稿,已经分段处理好了。(文字有点多,但值得深度阅读~)
01
鼓励和表扬,
对孩子的影响差距巨大。
长期表扬会让孩子寻求认可上瘾,抗挫折能力差,而鼓励呢,会激发孩子的信心、勇气,乐于接受挑战,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如果经常被夸聪明,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而聪明又是一个人的天赋,意味着我不用付出太多的努力,就可以轻松的完成一件事情。如果尝试新的或者更难的挑战,则意味着有可能会失败,而失败则会夺走聪明这个标签。
如果我们夸赞的是孩子努力呢,他们就会认为是因为自己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才取得了好的结果,不害怕接受挑战,就算遇到了失败,他们也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在取得成功路上很正常的事,并不会影响孩子继续。
02
为啥有如此大的差别?
不同思维模式不同未来!
本质区别是,不同的沟通方式,造成了孩子不同的思维模式。
表扬促成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在困难面前很容易感到无助。
而鼓励促成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而遇到的一些挑战是来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只有这样思维模式的人较容易成功。
心理学还研究发现,从孩子一岁开始,这样不同的沟通方式就已经产生影响了,最关键的是,父母培养了孩子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
03
成长型思维是成功关键,
这二招一定要学会!
第一招:当孩子通过努力取得成功时,应该这样表扬!
当孩子克服困难完成一件事,请多问一句,你是怎么做到的。
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我们不能夸奖他聪明,那么该如何正确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呢?
其实不难,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
第一:描述法
这就是说,当你可以把看到孩子怎么努力学习,以及学习上取得进步的地方说出来。
比如,爸妈看到你每天都学习很晚,遇到了不懂的题会主动请教老师,你付出了很多努力,克服了很多困难,最终取得了好成绩。
第二:以孩子的感受为主,问感受及方法。
当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时候特别开心,回来的时候让我们带着惊喜好奇的态度去问:
“宝贝,你感觉怎么样,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时候孩子很可能会把他如何做到的,遇到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以及最终取得好成绩的过程分享给我们。
让孩子自己评价,让孩子感受自己的内心,感受自己的成功,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价值感。
有一天晚上,我一位学员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开心和激动,在群里分享了这样一个事情。他是一位16岁孩子的妈妈,她是属于经常去表扬孩子的妈妈,而她的孩子比较内敛低调,对那种空洞的表扬,不太感冒,甚至有些反感,而常说妈妈是在讨好他。妈妈觉得青春期的孩子很难去沟通。
而这次呢,他们一家人去加拿大旅游,他们去郊区的一所大学参观,约定好了的时间,但是打车没打到,夫妻俩的英文又不好,人生地不熟,又不知道该怎么走,心里特别着急。这个时候只见孩子不慌不忙的拿出手机,谷歌地图,告诉爸妈该怎么走。
他们先是又坐公交,又转地铁,又坐公交,这期间通过走路还绕了无数的弯,最后终于按时到达了学校。这一路上全靠孩子了,但是这一路上爸爸还在旁边瞎掺和,说这样不对,那样有问题。孩子呢?置之不理,只顾拿着手机指地图,沉着稳定,不急不躁。妈妈从心里简直佩服,还是佩服得不得了。
因为这十几年来,这个孩子他一直都形容说自己是路痴,找不到路,以前按照妈妈的习惯,他肯定会这样表扬孩子:你好了不起,我好佩服你之类的,但是孩子一定是没有任何表情的,就会说“哦”。
而这一次呢,妈妈没有表扬孩子,而是用鼓励的方式去问:当时我心里很紧张,爸爸又在旁边瞎说,你是怎么排除爸爸的干扰做到的?转了无数的弯,你就不担心走错路吗?这个时候,孩子灿然一笑,“我终于不路痴了!”。
妈妈她分享时候,在孩子的笑容里透露着开心、自信、得意、成就感。在他们之后又去到另外一个城市,那个城市正好有孩子的同学在,孩子提出他要跟自己的同学去逛街,不带父母。还很自信的说,这几天都是我指的路,我找得到路。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你怎么做到的?”这句话给孩子带去的作用和力量。
第二招:当孩子遇到挫折困难,应该这样沟通!
那么我们知道了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正确鼓励,那么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沟通呢?
引导孩子专注于目前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有哪些,启发孩子自己想办法,尽量不要搭救他。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句话:“每当我们告诉孩子一个答案,都剥夺了孩子一次学习的机会。”
我们可以跟孩子谈谈,看来真的遇到困难了,你觉得有什么办法解决吗?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
当孩子想出办法以后,我们可以鼓励他去尝试,即便尝试失败以后也没有关系,想办法继续尝试,直到成功为止,这是培养孩子强大的有效方式。
一位学员妈妈跟我分享,她的女儿3岁多,第一次尝试晾衣服,刚开始试了两次,没有成功,于是孩子开始不耐烦,于是沮丧的说:“我做不到的”。
相信大多数的家长都会遇到类似的孩子丧失信心的事情,如果这个时候妈妈跟孩子说“去那边玩吧,我来晾衣服”,这看似很平常的一句话,那你知道会让孩子的内心产生什么感受吗?
这时候,无论你的态度语气有多么温柔,孩子感受到的东西:“我好笨,真没用,什么都做不好。”孩子因此会渐渐丧失了自信心。
而这位妈妈对孩子说:“宝贝,你可以做到的,晾衣服其实是找领子游戏,你再试试,可以先找到两个领子“。
孩子想了下又开始尝试,她开始翻找衣服领子,但是困难又出现了,有一边的领子总是掉下来。于是又低着头,撅着小嘴,说:“我做不到的”。
妈妈又对孩子说:“宝贝,你可以做到的,你只需要借助一个小工具,你看看是哪个?”
这时候,孩子看了又看,她很快发现了夹子,她问妈妈是夹子吗?妈妈微笑的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于是她最后就用夹子夹好了衣服,还很顺利的把它晾在晾衣架上。
这个时候孩子抬头挺胸,非常自豪的说:“我做到了”。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时候孩子的神情和她的内心一定涌动着得意感、价值感和自信心。
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遇到困难挫折,感受到沮丧,想要退缩的时候,是妈妈给了他力量。
我相信在孩子未来的人生中,当她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她心里一定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我相信你可以的,不要害怕失败,想想办法,一次不行试两次,两次不行试三次,直到成功为止。
04
性格对成功的影响,
重在“坚毅”这种品质
从2005年开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Angela Duckworth,他一直致力于研究性格对于成功的影响。他发现:
无论在任何的情况下,其智力、学习成绩或者长相,坚毅是最为可靠的预测成功的指标。他给坚毅的定义是,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哪怕遇到了失败,也仍然坚持不懈的继续努力下去,这样的品质就叫做坚毅。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是否知道1+1等于2,其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愿意在第一次尝试说1+1等于3的时候,愿意继续尝试,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为止。
我们应教会孩子的不是跑的有多快,而是跌倒了可以站起来继续跑,哪怕他是最后一名。
你会让一个两岁多的孩子用大人的指甲刀剪指甲吗?当她已经剪到肉流血的时候,你还会继续让她剪吗?
以前我们一直是用大人的指甲剪帮女儿剪指甲,她每一次都看得特别认真。直到她两岁多,有一天终于按耐不住,跃跃欲试说:“这次我要自己操刀,我要自己剪“。
这个时候我内心就无比的担心,我很担心她会剪到肉流血,我是经过一番挣扎,到底是让她剪好呢,还是不让她剪好。经过挣扎,我决定:放手,让她自己剪吧。
过了会儿,我看到孩子小小的肉手拿着那么的指甲刀,尽管指甲刀在她手里晃晃悠悠的,她仍然很认真,很努力的剪。但是没过一会,我只听哇的一声大哭,剪到肉流血。
我当时心里心疼死了,如果这个时候我要是跟她说:“你看我说吧,你不听我话,不让你剪指甲,你非要自己剪,剪到肉流血疼了吧,以后不能自己剪了啊”。
如果当我这么说的时候,我女儿她心里感受到的是:“我真没用,我真笨,我需要别人来照顾我”。而我当时只是走过去抱着她说:“剪到肉流血了,真的很疼。”我接纳了孩子的情绪。
待她平静下来了以后,出乎我意料的是,她又继续拿起了那把大指甲刀,很认真很努力的在剪,我于是对他说“宝贝,自己剪指甲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儿,你剪到肉流血了,仍然还在继续努力的去剪,继续挑战,而且越剪越好”。
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三岁多,都是她自己剪指甲,不需要我们帮忙。大家可以想象,在那一刻体会到了满满的价值感,当她遇到挫折的时候,没有放弃,而是再一次的去尝试,直到成功的完整体验。
相信那一次,在她小小的身体里注入了一次强大的力量,树立了“我能行”的信念。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的态度,父母的教养方式,决定了孩子人格的塑造,影响孩子的一生,是学校教育不可比拟的。你的每一个想法,每一句话以及情绪,对孩子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希望大家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是鼓励,而不是表扬;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既不剥夺孩子尝试的机会,也不指责孩子,而是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引导,培养他们坚毅的品质。这个品质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乐观、自信、勇敢、坚强、幸福等等,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你,如何养育你的孩子。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人类的终极幸福,与外界的世界并无多大的关系,而是取决于父母如何养育他们的孩子。 ”
拿破仑说过一句话:“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
家庭教育就是如此神圣,如此伟大,但是社会上任何一个工作都需要接受培训、考核,取得资格证,而唯独父母这个最重要的工作没有经过任何的培训,可以自动上岗,而如何养育好孩子又是一门学问,是有方式方法是需要学习的,而父母的学习恰恰又是孩子最珍贵的礼物,这个礼物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学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