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活越小了,怎么上幼儿园后反而开始尿裤子憋大便了?

作者:大J小D在美国 09-18阅读:1831次

开学几周了,估计大部分孩子都慢慢开始适应幼儿园生活了吧。最近很多朋友给我留言,包括我自己的好朋友也来咨询,孩子本来已经可以自己大小便了,上了幼儿园后反而出现憋着,结果经常尿裤子。其中有好几个小朋友因为一直憋着大便,还导致了便秘。这可怎么办?

不少朋友对此都是忧心忡忡,感觉自己的孩子越活越小倒退了。那首先我想和大家明确一点,这是非常正常。这个话题非常巧的,我在纽约进修早期儿童教育课程时和我的同学们讨论过,他们大部分都是幼儿园老师,都纷纷表示这样的情况很普遍,所以大家不要过度担忧。

那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可以怎么做。

到底为什么会憋屎憋尿?

我的一位幼儿园老师同学分享过一个例子,当时她教幼儿园小班,开学没多久她带着孩子们一起把画画作品贴到墙上,其中有几个小孩子都说了差不多一样的话,“老师,我帮助了你,让你的家更漂亮了”。这句话挺不起眼的,但却反映了很多孩子的视角,幼儿园是“老师/别人”的家。

埃里克森人类发展的八大阶段中提出,2~4岁之间是孩子自主性和羞怯疑虑相对发展的阶段。换句话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其实已经慢慢开始明白哪些事情在“自己家”做,哪些事情在“别人家”做会不好意思。

延展来说,孩子在非上厕所时间如果需要上厕所,要举手让老师知道。这一点会让孩子不愿意,因为对于一部分孩子的认知来说,上厕所是私密的、个人的。这个年纪一提到“屎尿屁”这些字眼,大部分孩子都会窃窃偷笑,于是她就会不好意思举手,不想让其他人知道。

另外还有一些孩子,本来就慢热,陌生的环境加上陌生的老师,他们好不容易才适应如何相处,还没熟络到和老师说大小便的情况。即使有些孩子被父母询问后的答案是,“厕所脏,就是不想”,诸如此类的,这些话语背后还是带有一些情绪的。

总而言之,如厕行为的倒退,归根到底还是一种焦虑情绪的表现,即使是不好意思也是轻微焦虑的体现。

不用套路,真正共情

了解完了原因后,我们再来说说具体怎么做。第一条是我们当时课堂讨论时首先被提出的,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强调“真正”这个词。这是当时课堂延伸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如何给予孩子“真”共情(具体我以前写过,戳->共情和同情,一字之差,决定了爱孩子的深度)。

现在大部分家长都是热爱学习育儿的,遇到这样的情况都知道对孩子共情,最常说的就是,“尿裤子没事的,但是下次你记得提前和老师说哦”。这样的句式粗看是在共情,非常标准的话术,但其实恰恰是套路,而且反而会让孩子有压力。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知发展已经到了自己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的,所以他们其实知道上厕所需要提前和老师说的,但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各种原因,导致他们做不到。当父母说出那段话来说,孩子还是可以感受到压力,来自于父母对自己期望的压力。

课堂上有个老师分享了她当时怎么做的。她当时替那个小男孩换了裤子后,对他说,“这是个意外,你知道吗,老师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意外,还有过好多好多次。而且那时老师都已经5岁了(小男孩3岁半)”。

当时本来羞愧一直低着头的男孩突然一下子眼睛都亮了,抬起头一个劲地问老师,“真的吗?你那么大了还会尿裤子啊”。你看老师根本没说任何看似共情的话术,但却真正做到了共情。

孩子任何行为背后都是体现他们无法表达的情绪,要解决行为问题,就先要接纳他们的情绪。到底是真的感同身受地理解孩子,还是采用“共情”的套路想改变孩子的行为,体现的效果却是天壤之别。

因此,大家遇到孩子这些情况,先不要急着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先真正地发自内心地理解孩子。

共情:我能感受到你的痛;同情:我很抱歉你现在感到痛

提供方法,轻推一把

让孩子没有压力,没有羞耻感,这是大前提。等到孩子慢慢在学校自在适应后,我们可以在家和孩子玩一些小游戏,轻轻推孩子一把,让孩子可以踏出那一步。

1、“我要上厕所”的游戏

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扮演老师(这个阶段孩子最乐意做的),父母扮演孩子。游戏的过程中,父母尽可能多地把孩子可能有的心理状态说出来,“我好想上厕所啊,我要不要举手和老师说呢?万一我说出来,小朋友们都听到,会不会笑话我呢?我还是不要说了,憋着吧,哎呀,我真的憋不住了”。

这个过程中,看看孩子是怎么引导我们的。这个游戏不仅是非常好的给予孩子勇气的机会,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幼儿园老师是怎么对待孩子的,也更加有助于我们去寻求老师的帮助。

2、加入“上厕所秘密俱乐部”

小D一度就会因为不好意思大庭广众和老师说要上厕所而憋着,我当时在充分接纳她情绪外,还利用了她最喜欢的小猪佩琦动画片的一个桥段,和她说,现在有一个上厕所秘密俱乐部,每次要上厕所时,可以走到妈妈或者老师旁边,轻拍妈妈或者老师的手臂,然后说出秘密暗号,“哒哒哒”。

这个我们在家会先进行,然后我也会提前和老师打招呼,慢慢的小D就会使用这样的暗号和老师沟通,再后来,她在幼儿园越来越自在,也就能很轻松地和老师沟通自己要上厕所的需求了,也算退出了“上厕所秘密俱乐部”了。

不给压力,等待孩子准备好

最后,如果尝试了上面的游戏后,孩子还是做不到。那不妨作为缓兵之计,可以让孩子重新穿回拉拉裤。这也是我自己应对焦虑的一个小技巧,每次想一下,最差结果是什么,这么一想其实反而不焦虑了。

回到这个问题是类似的,最差情况是什么,那就是孩子还需要再穿一段时间尿布。但与此同时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家长不用每天碎碎念提醒孩子上厕所记得和老师说,反而可以花更多时间了解孩子每天在幼儿园互动的开心事。这些正面体验越被强化,孩子就越会在幼儿园感到自在,自然就越能敢于和老师沟通。

而对于老师来说,暂时地穿纸尿裤也是减轻工作量。毕竟老师的心情状态也会直接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舒适程度的,我们无法要求每个老师都能心平气和对待孩子弄脏裤子这件事(我们自己也无法时刻做到不是吗?),不如退一步,让大家都更方便。

而且,我们需要时刻记得,暂时穿回尿布,不代表孩子就离不开尿布了,健康的成人没有不会自己上厕所的。孩子的发展永远都是“前进两步,倒退一步”这样螺旋式上升的。

今天这篇文章不知不觉又写长了,其实这篇文章的思路对于很多孩子的问题都有相通之处,看到孩子的情绪,真正的共情;在适当的时机提供方法,轻推一把;接受最差结果,承托孩子的情绪。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是我们家长都必须面对的课题,永远不要总是希望孩子的行为按照我们预设的标准模版进行。

要从内心相信孩子自身的力量,提醒自己,孩子的行为只是他们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先解决情绪,孩子自己是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的。

越被看到的孩子,越有力量做好自己,不断变得更好!

大J叨叨叨

昨天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戳->掏心窝|我从小内向,这么多年坚持做这三件事,突破局限又能做自己。现在发现每次写一些和育儿不那么直接相关的,比如我自己成长经历啊、美容健身啊,反而收到的留言和好评更多。

我想,其实这也说明了大家愈发明白了一个道理,育儿说到底是我们父母重建的过程,我们是怎样的人?我们的状态是否好?这些远远比我们到底对孩子做些什么更重要。父母是容器,放松充盈自己,才能承托孩子。

推荐阅读

1、上幼儿园的一些问题

  • 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讲真,你自己一周有几天不想去上班的?
  • 开学季父母必修第一课,怎样和老师有效沟通又不得罪人?
  • 纽约幼儿园园长分享|破解入园焦虑,这些准备工作现在做最有效
  • 上幼儿园迟到,园长竟然说没关系,比这更重要的是...
  • 开学第一天我就被老师怼,培养孩子,父母请从这点做起

2、小D幼儿园的故事

  • 纽约幼儿园园长说,我们从不提分享,却能培养高情商孩子
  • 不想说再见,但学会面对离别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 纽约这家幼儿园不教认字数数,只和孩子谈情过生活
  • 和性教育同样重要的是死亡教育,我们却从未重视过!
  • 妈妈,你走开,我想一个人静静|3岁半女儿教会我,什么叫“个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