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读蔡颖卿老师的书——《妈妈是最初的老师》, 对做妈妈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蔡老师以母亲的视角,介绍了做妈妈的体验和经验分享。于是,这位台湾的妈妈在我心中种下了一粒爱的种子。
“孩子小的时候,帮他们扎根;孩子长大了,给他们翅膀”。
这次再读《妈妈是永远的老师》,仿佛是上一本的升级延伸版。这次蔡老师不只是站在母亲的视角,而是从妈妈、保姆、老师三个视角,再次为我们展示妈妈的力量,信任的力量,帮助的力量。
此时的蔡老师,女儿已长大成人,并有了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她也开启生活教养工作室,接触了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她又自愿为一对上班族年轻夫妻带孩子一年,承担保姆角色,亲身体验现代快节奏生活里的教养责任。
妈妈的3种身份
这本书也正是她用这三种身份,完美诠释了妈妈是永远的老师。
第一种身份:慈母。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教导孩子
书中开篇就告诉我们,不必为别人的眼光勉强变换自己的选择。
“只要是母亲,无论在哪一种形态都是百味杂陈、内外夹攻的,怎么可能没有压力?
当一个母亲,不必对他人宣告自己的选择有没有价值,更不需要为别人的眼光,而勉强变换自己的选择。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条件与限制,其中复杂的程度都足以让自己筋疲力尽,不必再主动加上他人隔岸观火的眼光。”
看到这段话,我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仿佛自己被看到,被抱持。不管是全职妈妈还是在职妈妈,都有着自己的不容易。仿佛女人在当了妈妈以后,经常会进入到这个怪圈,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从而体现自身的价值。
孩子生病了,会被说成妈妈没有照顾好,而忽略了孩子就是通过一次次的生病来获取自身的免疫力。
孩子某方面做的不好了,会被说成妈妈没有教育好,而忘记了孩子正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才能获得经验,尤其是失败的经验中。
这时候别人的眼光常常会左右我们的情绪,甚至为了迎合别人的眼光而委屈自己去做改变。
母亲的价值在自己的心里,而不在别人的眼里。我们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教导孩子,遇事不逃避,从孩子身上得到勇敢的力量和启发。
第二种身份: 保姆。要爱不能宠,要教不能纵
孩子来到蔡老师身边时,还没有养成“不受督导”或“不受帮助”而能自己面对功课的习惯,或说,他们还从未成功地建立这样的经验。他们喜欢的是,有人在、有人看,课业内容不是重要的目标,不是他们所关注的事,“人”才是他们所要的。
看到这里,立刻想起了明年就要幼升小和今年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们,该怎么分期建立孩子自己完成功课的习惯,立刻吸引了我的关注,也了解这个基本功没有建立起来,其他目标都是白谈。
于是认真的读了这部分内容,并做了以下总结:
孩子有没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改变,我认为绝对是可能的,但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只求“改变”,还有“稳定”。就是为了求稳定成长,我们才在教育的基础工作上花费这么多心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无论世界怎么改变,我们获取知识的方法发展出什么样的进步,父母仍然应该相信:学习需要纪律,不要因为自己的希望或错觉而耽误孩子。
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有些小问题只需一点提醒,有些积成习惯相对困难。但无论怎么难,都是“能改”的,但要持续,才能“改掉”。
新的目标或新的习惯都一样,要走才会到,到了才算数。
除了这一点,在这个章节里,蔡老师还告诉我们:罚不是目的,反省与记取才是;照顾者要思考周全,不能松懈;与父母同桌吃饭是所有孩子的梦想;合理的要求需要更多的费心;能与孩子同桌共读,是年长之后的一种幸福。
第三种身份:子师。共教、共学、共做
大家共学、共教、共做,才能达成更好的教育目标。
教孩子,更大的改变是自己,自己改变了,才能教孩子好好说话、稳稳走路、好好吃饭、读书写字、认识时间、学会信任、具有判断力和自尊心。
5个妈妈的故事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妈妈是永远的老师》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是第四章节——妈妈是永远的老师。在这一章节里,讲了5个妈妈的故事,通过阅读别人的故事,可以丰富自己的思考方向,增加自己生命的宽度。
第一个故事,妈妈因为爱而坚强。
讲述了游阿姨平静的面对爱女的离开,在故事里我没看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辛酸,我看到了妈妈的坚强和对生命的敬畏。
就如她所说“我坐在那里,握着女儿晓碧的手,没有争吵,没有颤抖,只有平静。那时我明白了,身为女人,我多么幸运。当那美好的生命飘进我的生命时,我在场。当她离去时,我也在。那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刻。”
第二个故事,为子女更好的生活而采取务实决定。
讲述了一个妈妈在生命最后时间里的选择,她没有选择抱怨,没有怨天不公,而是选择教会女儿今后生活所需的技能。
我看到一个妈妈在最后的时光里,把自己的爱发挥的淋漓尽致。就像最后送给的女儿的话,“你的未来与生活比妈妈更重要,赶快新的开始,不要为我的病担心。”
第三个故事,我是你心中永远的明灯。
讲述了先天失明孩子可扬和妈妈相处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没有矫情、悲伤和怜悯。
有的是可扬与妈妈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如何带学步前婴儿期的可扬,到遇到困难时,妈妈怎么劝慰、鼓励自己。如何实现可扬可以自己上学,参加正常孩子所参加的工作室的课程。
整个故事充满着阳光和煦般力量。故事里我看到的是妈妈对孩子的接纳和信任。
第四个故事,知女莫若母。
这个故事讲的是可扬姐姐和妈妈之间的故事。专心照顾可扬的过程中,姐姐可铭的心理发展是妈妈比较担心的。
在这个故事中,我仿佛看到了妈妈的担心,妈妈担心姐姐会因为弟弟分走了妈妈大部分的心思为受到影响。
也看到了姐姐娇小的身躯中,那一颗坚毅的心,那颗愿意陪弟弟一起往前走的爱心。姐姐对妈妈的信任与支持是那么可贵。
看完这两个故事,我在心里为这位妈妈而鼓掌,她不是全职妈妈,是一个二宝妈,是一个稍微有点与常人不同的二宝妈。
可是她玩转了自己的二胎生活,不焦虑、用心去接纳,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做妈妈没有什么不可以。
第五个故事,给孩子宁静平稳的家庭气氛。
这个故事是我们上辈人的故事,是比我们的妈妈还要再年长几岁的妈妈故事。一个同时教养六个孩子的妈妈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要平稳,一定要够宁静,而成人自己的宁静,才能带给孩子无可取代的安全感。
生活的美感要学,行走坐卧里的细节,都是父母应指导的范围。想要让孩子优雅,就要从小事做起,从生活安排上着手。我仿佛看到一位优雅的女性,就坐在阳光里,微笑地,看着她的子孙后代。
整本读完,合上书,脑子里浮现的是这句话:养育是一种需要学习的美感,那份美感,任何人都会称它为“爱”。
这本书中,我不禁看到了一个女人对孩子教育的思考,更看到了她人生的积淀。对做妈妈有了更深的领悟,很适合每一位妈妈静下心来好好阅读。
书中定会有那么一两句深深的打动你,记住这一两句,也许在妈妈这条道路上你可以走的更宽广。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推荐给身边的朋友。我是育儿达人果妈,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