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吃完饭,她和儿子带着刚买的小玩具在小花园玩。没一会,住在隔壁的小男孩就跑过来,一把抓住儿子的玩具,囔囔着要一起玩。
但是朋友的儿子好像不是很喜欢那个小男孩,再加上玩具是新得到的,就不愿意和他一起玩。
这是,小男孩的妈妈跟过来了,对朋友儿子说:“和弟弟一起玩,一起玩才好玩,自己玩没有意思。”
听到妈妈这样说,小男孩开始立志气壮的坐在那里玩儿子的玩具。
看到儿子委屈的笑脸,朋友笑着对小男孩说:“他现在想自己玩,下次再和你玩好不好?”
小男孩妈妈听了很不高兴:“真是小气,我们有玩具都是带出来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小朋友要学会分享,会分享才是好孩子,你也要管管你孩子,这样下去,以后还得了!”
朋友一听就气了,“玩具是孩子的,他不想给别人玩,我们也不能强迫,再说了,我家孩子没有和你家孩子分享玩具的义务。”
小男孩妈妈听了,很不高兴的将小男孩手里的玩具丢给儿子,然后拉着小男孩走了。之后在楼下见到了,也不打招呼,也不让孩子和自家儿子玩了。
每个人都会有不愿意分享的东西,每一个大人都是如此、小孩当然也是如此。
不能因为孩子的玩具很便宜,大人就私自的认为借给别人又有什么关系,即使只是一台小小的车子,在孩子玩的当下,那个就是属于他独一无二的玩具,所以何必要用“分享就是好孩子”的方式去逼迫孩子一定要分享呢?不愿意分享也没有甚么不好。
成人总是希望宝宝能够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在成人看来一件很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就很难做到。
我们可能会在小区里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的小朋友玩。
面对孩子的这种举动,很多不懂孩子心理的妈妈经常会当众批评孩子:“你要学会分享,不要做小气鬼。”
有的妈妈甚至会粗暴地把玩具从孩子手里抢过来,递给别的小伙伴,这时候孩子会有什么反应呢?一般都是歇斯底里地反抗、哭泣,甚至有的会躺在地上耍赖,以迫使妈妈把玩具还给他。
可是这样做真的对吗?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物权意识这个概念。其实一般两岁多的孩子就进入了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典型表现就是孩子会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
有一次带孩子在小区里玩滑梯,小朋友都在开心的排着队等着玩滑滑梯。
后来来了一个小男孩,跑来直接插在了队伍的前面。
小朋友们瞬间就不开心得说道:“你不要插队,你要先排队才可以玩。”
这个调皮的小男孩极不乐意的说:“我才不排队呢,我就要第一个玩。”
小男孩妈妈听到立刻阻止道:“你看看别的小朋友都在好好排队,你不能太自私。这个滑滑梯是大家的,不是你一个人的。想要玩,就先排队。”
说这拉着孩子就排到了最后。
等到轮到小男孩的时候,小男孩玩高兴了,说什么也要继续玩,不愿意下来。
妈妈拉过他说:“妈妈跟你说过,这个滑滑梯不是你一个人的,你不能独占,你看有很多小朋友都在排着队想要玩,你如果真想要玩,妈妈在陪你排队好不好?”
小男孩听了妈妈的话,跟着妈妈站在了队伍后面开始排队了。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不要期望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分享”。
他们的表现可能有时会让你感到欣慰,有时却不尽理想。在要求孩子把玩具拿出来与别人分享时,一定要给他足够的时间玩自己的玩具。承认孩子的所有权会使他感到“分享”是在他控制之下的。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为什么好多孩子平时都很“大方”的,但是当被大人要求分享时,总是特别特别小气,甚至会出现大哭大闹呢?那是因为在孩子的眼里,这根本不是“分享”,是我们大人的强权,是我们在“抢夺”。当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物权受到威胁后,人的本能就是抵抗和捍卫。
前不久,有位国外的妈妈因为支持孩子不分享的行为引起了网友热议:
这位国外的妈妈带儿子去公园玩,当她儿子兴致勃勃地拿出自己的玩具时,突然发现六七个孩子正围过来盯着他的玩具,有几个还想伸手拿。儿子当时就懵掉了,下意识地把玩具护在怀里,紧张地望着妈妈。
她对儿子说:“你可以对他们说‘不’,你不想给,就拒绝!”
得到妈妈的支持后,儿子勇敢地拒绝了那些孩子。而那些被拒绝的孩子却转而向他妈妈告状,说她儿子小气,不肯分享。这位妈妈认真地向这些孩子解释道:“那是他的玩具,他没有必要一定要和谁分享,他已经说‘不’了。如果他想要分享的话,他会和你们分享的。”
事后,这位妈妈将这整件事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到了网上,帖子开头的第一句就是“我的孩子没义务和你分享”,这个帖子被转发了二十多万次。
“分享”应该是一种心甘情愿的心情、一种自发性的过程、一种享受共同拥有的快乐,而不是我们为了让孩子学会分享而分享。
而最基本的做法应该是:问问孩子他自己愿意不愿意。